古风悠悠:夏禹王 下车泣罪

吉光羽 整理


【正见网2011年05月19日】

夏禹王继承王位之后,不但以自己的艰苦行动,使得各方部族来投向华夏部落,加强了对部族的管理。同时,更加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禹王还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若干规定,各氏族部落如不听号令者,就要用刑罚来惩办他们。

为了巩固当时的夏王朝,禹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还用青铜铸成了九个鼎,以此来象征统一天下九州,九鼎也因而成为夏王朝的象征。

禹在巩固夏王朝统治的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恩威并用,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当时,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喜欢征战,而不愿服从夏的管辖。禹就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结果收到了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服从了夏的管辖。

为加强对其他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管理,禹八次出巡这些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他沿途向当地人民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向他们传授种植庄稼的方法,教他们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要讲礼仪和法度,不要以强凌弱,而应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对于那些不愿听取意见的,要用兵征讨,决不纵恶。可见:大禹是一位有尊严的君主,也是一位圣明又有能力的君主;同时,大禹又是一位仁德广施的君主。

帝尧曾经说:“一民饥,我饥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之也。”这种内省、内找的精神,在大禹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当了天子的大禹,更加勤奋的为百姓谋利益,诚恳的招揽士人,广泛的听取民众的意见。

请看刘向在《说苑•君道》中的一篇记叙:

【原文】夏禹王下车泣罪

大禹巡狩,见罪人,下车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
王何为痛之?”王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我为君,
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译述】

本文讲述了大禹惠爱天下,勇于自责的事迹。内容是说:
夏禹王外出,去巡视各地的情况,在路上见到一批被押解的犯人,禹王看了心里很难受,就下车询问他们之所以犯罪的原因。听了犯人的诉说之后,禹王竟伤心得哭泣起来。见到禹王这样的举动,在身边随从的人员,都觉得奇怪而不可理解。于是就对禹王说:“这些人,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境地,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法律的规定,不遵守国家的命令,而应当受到惩罚。您为什么对他们感到伤心,而怜悯他们呢?”禹王说:“尧舜做君王的时候,能以德来感化人,使天下的百姓能够将君王的德行与思想,化为自己的德行与思想,都能够安守本分,遵从礼仪,自然都不会去违法犯罪。现在,我作为君主,却不能以德来感化人,每个百姓都以自己的心思,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道理不明,法规不守,任意的去违法。是我作为君王没有教导好他们,使他们犯了罪。我并不是哀怜他们这些犯罪的人啊,而是我痛恨自己的德行,赶不上唐尧和虞舜啊!这就是我之所以伤感痛惜的原因。”

另有一次,禹王看见一个人,因为生活所迫,把自己的孩子卖了。禹王就帮他把孩子赎了回来。他看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解除他们的饥饿。

大禹在位的时候,时时刻刻都会想到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百姓和其他部落首领的拥戴。大禹还继承并发扬了华夏内省、内找、自责、自讼的美德。

大禹死后,被埋葬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这里是大禹的陵墓所在地,被称为大禹陵。

(事据《说苑》《史记》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