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6月30日】
杨儒(?一1902年),清末外交官,字子通。先后任江苏常镇通海道、浙江温处道道员。1892年以四品卿衔任出使美、西、秘三国大臣。1896年任俄、奥、荷三国公使,1898年晋工部右侍郎。
1900年,沙皇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出卖东北主权的条约,清政府于1901年1月初,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谈判大臣,与俄国交涉东三省问题。
杨儒奉命后,即赴彼得堡,与沙俄侵略者進行交涉。整个谈判历时三个月,杨儒与俄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分别会谈22次。他深知这次交涉责任重大,在与拉姆斯多夫第一次谈判时,就谈到:“现议条款倘稍侵中国主权,贪图利益,恐英于长江一带暨云南,德于山东,法于广西,及日本等国,各指他地为援案地步,则中国从此受害,流弊无穷。”所以,他对俄国外交大臣表示:“我办此事,亦须上可以对国家,下可以对百姓,否则误事之咎,全在我一人,我何能担此大咎?”“至我为中国办事,中国利益我自应多争一分是一分,方为无愧我心,方为不负使职。”当谈判進入实质性辩论时,杨儒据理力争,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祖国为民族分利必争,寸权不让。
在谈判中,俄国还以武力威胁为后盾,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十二条侵略要求,企图将东北三省,纳入沙俄的势力范围,遭到杨儒的驳斥。而后,他们又采取欺骗、贿赂等手段,对杨儒利诱收买,提出,如果杨儒答应画押,俄国可在“青泥洼或彼得堡为公(指杨儒)置田若干,庐若干,公择一而处之,足以徜徉(安逸游乐),终其天年”。杨儒嗤之以鼻,不为所动。维特又摆出另一副面孔,口出大言:“中国政府如欲加罪于与俄订约之人(指杨儒),俄必出场保护。”杨儒义正辞严的反驳道:“我系中国官员,欲求俄国保护,太无颜面!如此行为,我在中国无立足之地矣。”
清政府在俄国的压力下,西太后电令杨儒“全权主计,朝廷不为遥制。”李鸿章更令杨儒“酌予画押”,而杨儒的态度依旧斩钉截铁:“我是全权大使,不是卖国大使。”
限定画押的前一天,俄国最后一次约见杨儒,施加压力。时逢天寒雪大,谈判结束,回使馆下马时,杨儒滑跌于地,不省人事,从此一病不起。
清政府慑于全国抗俄斗争形势,终于作出了拒签条约的决定。中俄交涉东北三省的谈判,宣告破裂。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杨儒能一反“乞讨外交”的惯例,不计个人安危,敢于虎口夺食,同沙俄侵略者,進行了不懈的斗争,为维护祖国的权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位杰出外交家。
(事据《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