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11月07日】
【原文】
文帝以申屠嘉为丞相。时邓通爱幸无比。嘉尝入朝,通居上旁怠慢。嘉曰:“陛下爱幸群臣,即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不肃。”罢朝,嘉坐府中,为檄召通,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诣丞相,免冠,徒跣,顿首,谢。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语令吏斩之。
通顿首出血,不懈。上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嘉乃解。通还见上,流涕曰:“丞相几杀臣!”
【注释】
本则故事出自《汉书•申屠嘉传》,笔者是从明代张居正《帝鉴图说》中转引的。本文主要讲述了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恃宠而骄,怠慢无礼,遭受到宰相申屠嘉的惩罚。而汉文帝对宰相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同并予敬谢的故事。从中可以体现出汉文帝的贤明。
邓通:汉文帝的宠臣,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他本来是个划船的黄头郎。只是因为有一次,汉文帝做了一个梦,因而得到皇帝的宠幸,十余次被文帝赏赐大量金钱,官至上大夫。
爱幸:受到宠爱,或者说是宠幸。
上:皇上,皇帝。
府:官府的通称,在这里指的是丞相府。
檄:本系木简,多用于征召、晓谕、申讨等事。如果遇到紧急的事件,就会在上面插上羽毛,因此又被称为羽檄。后代就把这一类的官方文书等,都称作檄。
【今译】
汉文帝任命申屠嘉为丞相。那个时候,邓通正得到文帝的宠幸,可谓是恩宠至极。有一次,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看见邓通在文帝的旁边,失去了作为臣子的礼节,态度非常怠慢。于是申屠嘉上奏说:“陛下您宠爱大臣,可以使他拥有钱财、地位和尊贵,但关系到朝廷礼仪或者礼节,就不能不严肃的对待。”
下朝之后,申屠嘉回到丞相府,派人去传邓通来见,并说:“不来就杀了他!”邓通十分害怕,就去面见汉文帝,希望获得皇帝的保护。汉文帝说:“你只管先到他那里去,我过一会儿,就派人去召唤你。”
邓通只好摘掉头上的帽子,光着脚,去了丞相府。他见了申屠嘉,就立即跪在地上,连连叩头。申屠嘉斥责道:“朝廷是执行礼法的场所。你一个区区小臣,竟敢在殿上嬉皮笑脸,毫无礼节的约束。你知道这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吗?按照法律规定:这个罪过,是要杀头的!”说着就命令手下的官吏,把邓通推到外面行刑。邓通已经被吓得三魂出窍,连连叩头,额头都叩得鲜血直流。申屠嘉窝在心中的一团怒火,还是不能得到平息。就在这时,文帝派人拿着檄(符节)去召见邓通,并向申屠嘉说情、请求宽恕。申屠嘉这才放了邓通。
邓通回到宫中,见到了汉文帝,便痛哭流涕,说:“丞相差点儿杀了臣下啊!”
【解析】
汉文帝有个宠臣,名叫邓通。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本来是个划船的黄头郎(长着黄头发的青年人)。
有一天,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想登天而上,但是有困难,上不去。这时,身后来了一个黄头郎,推了他一把,把他给推上去了。汉文帝醒后,即回忆梦中所见,派人去寻访那个推他登天的黄头郎。他见到邓通,觉得与梦中推他登天的人,极其相似,一问姓名,又叫邓通。汉文帝想:“邓”的读音就像“登”,“通”就是“通达”,推我登天的就是此人,心里十分高兴。从此,邓通便被召入宫,备受宠幸。汉文帝经常赏赐他,每次都赏赐过万,而且官至上大夫。不仅如此,因为一个算命者说:邓通将来要贫饿而死,文帝便赐他蜀郡严道铜山,许他私自铸钱,以至发展到“邓氏钱,遍天下”的地步。
文帝曾病痈,邓通经常为文帝吸吮患处。太子启入问病,文帝要他吸吮,太子启面有难色。后来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十分惭愧,并因此心恨邓通。后来,太子启嗣位为景帝,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因此身无分文,寄食于他家而死。正好印证了早年占卜家讲邓通“将来会饿死”的预言。
在封建时代,君王是天下唯一的主宰。他的言行通常都是一言九鼎,没人敢于更改。对于皇帝的过失,圣明的君主,能听取谏议并且及时改正,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至于说到要君王为自己做错了事情,進行道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汉文帝却做到了。在这件事情当中,一方面是申屠嘉作为丞相,对邓通这种怠慢无礼的行为的惩处,符合法定的礼节,也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那就是汉文帝这个人,如果换成是其他的君王,甚至是昏君,恐怕丞相申屠嘉的这种行为,就要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但是汉文帝却很清楚的看出丞相申屠嘉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大汉朝的江山社稷着想,是出于对公权利的捍卫,所以汉文帝深明大义,做到了“谴幸谢相”(谴责自己偏爱的人,敬谢丞相做得正确)。在这个故事里,汉文帝作为一代明君是我们所尊重的;但同时丞相申屠嘉,更是我们应该对之肃然起敬。因为在那个时候,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非但不会像他这样去惩罚那个邓通,相反的,对其逢迎恭维,还唯恐不够。而申屠嘉却能明辨是非,不去阿谀奉承那些小人的举动,着实对我们的如何做人处世、为官持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典范作用!《史记》称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刚毅守节”,故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