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现象,也是最令人恐惧的天气现象。龙卷的狂风固然恐惧,但毕竟其破坏长不过数公里,宽不过数百米。而台风的破坏长可达数千公里,宽可达数百公里。破坏不象龙卷风只来自狂风,还来自暴雨。台风暴雨常直接引起大洪水和泥石流。历史上,台风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75年8月的台风造成中国大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洪水冲垮板桥、石漫滩水库在内的数十座大、中、小型水库,袭卷驻马店地区4.5万平方公里,8.5万无辜生命葬身洪水。
这次几个台风都带来了狂风暴雨,使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榴莲”和“尤特”台风对中国南部造成了极大危害。第三号台风“榴莲”造成广西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右江百色水文站超过警戒水位6米,并曾以每小时50厘米的幅度上涨。西江支流郁江、南宁、贵港等河段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第四号台风“尤特”造成粤东沿海重大水灾。
中国大陆台风登陆(热带风暴)每年都会有。但平均每年只有7个,其中一年之中7、8、9三个月是台风登陆的集中期。而在1949--2000年的52年间,7月份在中国大陆登陆的台风共有91个,每年平均才不足2个,登陆个数最多时也就是4个,因此,今年是52年来历史之最。实属历史罕见。
对于出现这种异常天气的原因,气象专家认为,今年入夏以来,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对流活动又比较活跃,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并在副热带高气压南缘的气流引导下向北偏西向移动。不过就今年的台风气象专家实在不能做更多的解释了,许多大范围影响天气的过程(比如海温)都相对正常。这样,可以说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偏强导致台风,但对赤道辐合带为什么会异常就不好说了。其实,几乎所有天气的气象解释,都只能这样把解释停留在一定层面上。将来可能会有人提出赤道辐合异常的解释,不过不会跳出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
自古以来天灾人祸的降临都是由于那里的人们违背了道德天法。不管人们信不信,这是人所不能变更的天理。人可以用所谓科学解释(实质是假设)来欺骗自己,但骗不了掌管天理的神佛。自1999年法轮大法在中国大陆被镇压以来,中国的气象即开始出现异常。2000年春起北方沙尘暴骤增;北方大地持续三年的干旱;今年7月正是中国大陆灭绝人性地镇压法轮大法两周年。5个台风在这个月里连续袭击中国华南沿海,这不能再是一种巧合,而是天理将在人间再现的警钟。
TOP
大概是十岁时,第一次去庙里玩,看到佛像都是金身,觉得这好理解,因为他们伟大,但佛的翠蓝色头发不可思议,因为人间绝没有谁的头发是这种颜色。就想:既然人把佛像的头发画成这种颜色,一定有原因。许多年后,当我看完第一遍《转法轮》,问领我入门的人“法身”是怎么回事,她告诉我,学员天目看到的法身是师父的形象,但头发是蓝色的卷卷发。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佛的头发就是那种颜色,人的确只能画出看到过的东西。
大学里学的是建筑学。做方案时总不由自主地设计成很传统的样子,尽管设计的很合理,但也常被前卫的同学们耻笑太保守。刻苦地拜读了许多现代派大师的“杰作”,仍不得要领。我真那么笨吗?但看看我那骄人的成绩,谁又能说我笨呢?幸而多年工作中从没要求我必须设计摩登的建筑,不然就交不了差了。得法几年后突然悟到,这也许是师父的看护才避免我接到那种要求的设计,因为那种风格的建筑实质的来源很不好。
建筑风格与时空的确存在着严格对应关系。我去参观几大石窟时,不用看简介,只要看到那上面佛国世界建筑的风格,就知道是什么朝代建造的,比如云岗石窟是北魏的,敦煌的某些壁画是唐代画的……因为石窟上的建筑与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一样的。一些史学家们对此的解释是古代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想象出佛国世界的样子。其实古人远比现代人诚实得多,不会象现代人那样想入非非、凭空杜撰。而且这又如何解释古人自己使用的建筑在风格上的差异呢?为什么东西方建筑风格迥异?为什么同是中国建筑,讲起建筑史来却恰好可以根据朝代而不是随机的年代划分建筑风格?其实那种观点正说明了唯物化的现代人看不到高于自己的境界,盲目自大,以为人可以“创造”一切,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本末倒置的。
李洪志师父在经文《在华盛顿DC国际法会上讲法》中明白的解释了这一切:“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天国世界的众生来中土结缘,他们代表着他们的那个宇宙的体系。大法学员也都来自于不同的宇宙体系。在不同层次转生的时候,那是不同层次的生命过程。在根本上,是来源于遥远天体。大家知道啊,“一朝君子一朝臣”,那是人说的。还不止这些,一朝君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饰。过去改朝换代的时候文化马上就发生变化,服饰的差异也非常的大,都是不同层次上生命自己带来的,所以中国那个地方的文化或吃、住、穿戴、生活方式,方方面面和其它地区差异都非常的大,因为它是积蓄了许许多多不同体系生命给人类带来的文化造成的。”所以,每个朝代的人民都是对应一定的宇宙空间范围的,他们所建造的房屋是自己生命本源世界形象的反映,归根结底还是在生命中见过的,甚至是开天目直接看到的。而那个朝代的人所描绘的佛国世界也是看到了自己生命来源的天国的景象,因为生命来源不同,所以景象也不同。
现代建筑与古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好象是人突然之间有了巨大的“创造力”。建筑材料越来越工业化,风格标新立异,越奇特越好,再不需要遵循古代的这个《则例》、那个《做法》,甚至可以把建筑设计成机器(如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好象是工业时代、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顺理成章就该如此。但这个“创造”的来源又是什么呢?是外星人!它们从微观上控制着人,把它们的变异观念反映到人的头脑里,才使人“创造”出了生命中从没见过的建筑,而这一切却正在被宇宙淘汰!
在一个大城市旅游时,看到高楼林立,一些建筑的旋转餐厅被设计成飞碟的样子,还有的直接用飞碟的形象作为建筑装饰。虽然我天目看不见,但心里感到身边的马路上一定游荡着外星人。人在生活中可以不挂莫名其妙的现代绘画,可以不听杂乱无章的现代音乐,但能有几人摆脱现代建筑给人类创造的生活空间呢?这种环境直接变异着人类。
从纽约帝国大厦开始,人们比着去盖更高的摩天大楼。人与天争斗的虚荣心大爆发。但人如果要通过技术手段而不是道德的回升达到神的境界,对人来说可就太危险了。有一个古代传说,当时人都说一种语言,一起建一座通天塔,快到顶时,神不愿意人这样上来,就让人说不同的语言(当然这可能也是旧势力的安排),结果人无法沟通,只得停建。神要想制约人太容易了,但是现在人不信神,又在做同样的蠢事。
现代建筑使用着加工精良的金属构件、抛光得如同塑料般的石材、五光十色的镜面玻璃等材料,外观看上去精美绝伦,却没有丝毫的精神内涵。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只能被物欲带动。而且这些材料坚硬而冷漠,丝毫没有人情味,难怪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现代人走在街上往往脸色铁青、面无表情。
现代建筑看上去很“干净”,甚至连周边的环境都被铺装覆盖,不露一点土。但在工业文明之前,土是干净的。这种做法实际是割裂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水晶头骨之迷》中印第安人对史前建立了辉煌人类文明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的描述是:那里的人不喜欢土,用白灰把土都覆盖起来。而我们现在正在重导那个被毁灭的文明的覆辙。
再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国古人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材料是纯天然的,建筑格局溶于自然,尺度亲人,即使是象天坛祈年殿那样庄严崇高的建筑也是用环境来对比、衬托它的宏伟,而不是做得一味的大,使人象蚂蚁般渺小。这表现了中国古人的理性与节制。
古人的民居根据风水而建,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真有“采菊东蓠下,幽然见南山”的情趣。最美的要数中国的园林--自然山水园,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古人没有“建筑师”的概念,园林的设计者往往是画家、文人,园林中充满诗情画意,虽由人做,宛若天成。中国园林意境深远,例如苏州拙政园水边有一小亭,名曰“与谁同坐轩”,取自名句“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虽未点明,但更含蓄幽雅,若夜间坐在这里,微风送荷香,明月照清漪,人与自然同在,真能让人有超凡脱俗的感受。“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转法轮》)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古人注重内心的修养,建筑也是按自己生命来源的天国建筑的样式建造,充满对神的敬仰与和谐安宁的气氛。在这种环境中人才能感悟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意义,返本归真。
我认为法正人间后新人类的建筑将比古人的更美好,那时的“建筑师”将不必绞尽脑汁地“创造”,而是用心灵感悟,建造真正属于人类的家园。
TOP
但是对有些同修来说,写作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遥不可及的事,更何况要创作出高水平的文章,似乎更显得难上加难了!其实这只是这些同修尚未掌握创作要领而已。我一直认为只要能够知道方法,就算是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人,也可以写出令人欣赏的作品。
大多数人写文章是题目订好了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应如何落笔,紧接着再依照先后顺序,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从头写到尾;我发现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话,经常为了使作品能够不断的延续下去,思路无形中就会被文章拖着走,也就是为了迁就作品的整体性及连贯性,常常无法充份发挥自己真正的思维与独到的见解,故当文章完成以后,常有未能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意思完整而又不失真表达出来的遗憾。
要改善这种情形,我个人以为就必须跳出这种先提笔写作再将自己思路顺着创作过程走的写作模式;相反的,应该是将自己的见解全部给予具体化之后,再提笔撰写文章,因为往往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具体的作法就是:当我们决定好主题并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后,就应立刻动手将自己脑海中所出现任何与题目有关的想法统统写下来,也就是只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不要停,也不要管是不是写得凌乱不堪或是不能连贯,这样坚持到再也无法从脑袋中挤出任何东西为止;接着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片段作品大致整理成一篇作品的草稿,然后再进行增、删及修改的工作,要一遍一遍的修、一遍一遍的改,并且反复的思考、归纳及整理,直到已经成为一篇文章为止。
接着将这份作品从头到尾仔细的浏览一遍,看完如果觉得还不满意的话,也请不要轻易放弃,可以休息一下或等一、二天以后再说;我个人的经验是放松的这一段时间,真的会出现如师父所说的:“写一篇文章到那儿下不去笔了;创作一首歌曲没有思路了;搞一个科研项目搞不下去了。往往在这个时候累得青筋暴跳,烟头扔了一地,憋得脑子生疼,也没有想起来。最后都是什么状态下来的灵感呢?如累了的时候想:“算了,休息休息吧”。因为主意识控制大脑越厉害,其它生命也就插不进去。他这一休息,他的思想一放松,不想它了,在这无意当中一下想起来了,从脑子里发出来。灵感大都是这么来的。”(《转法轮》)
只要能坚持不懈,在放松时,灵感就会陆陆续续的出现,因此休息往往也是创作的必要过程。在这段时间可将这一篇尚未完成的作品随身携带,在灵感出现或有空时,随时拿出来增、删或修改,经过这样一而再、再而三,锲而不舍的努力后,到作品完成时,经常会发现这是一篇杰作,有时候会连自己看了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呢!
而且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个人经验、心得体会或大法的相关信息,所呈现出来的就会是最完整、不打折扣且能扣人心弦的作品;且当我们经过这样思考、归纳、整理及反复的推敲后,也可以使我们对法的认识更清晰、更有条理,所以我们在提笔助师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大法弟子如果能经常以这样的创作过程,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网路传送给其他的同修的话,虽然无法像学法交流会一样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但是这样一篇篇呕心沥血之作,往往也很能激励人心,也很容易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而且经过彼此的经常交流,也可以使洪法、讲清真相或揭露邪恶的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有效率。果真能如此的话,相关的大法网站也许就可以被视为全球大法弟子的超大型交流会了。
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如出现与所写的题目无关的其他心得时,也可以整理、分类成为其他的文章,如此的话,就可能同时酝酿出多篇佳作。
以上个人的观点,希望能有参考的价值,进而使更多同修勇于提笔助师。
首先,既然它们能在地球的大气层中生存,它们来源的环境就也应该是有类似地球大气层的稳定环境。那么它们为什么离开了那样一个稳定的环境呢?那只能是一种剧烈的变化,完全破坏了那样一个环境。
其次,这些细菌是如何到达地球什么时候到达地球的呢?科学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星了。每天地球上会有约2万多颗1克以上的流星,近2亿颗流星发出人眼可见的光(重量在1毫克以上),还有几十亿颗更小的流星体。所以1克以下的流星加起来怎么也不过2吨。至于1克以上大一些的流星在平流层之上就会开始发光发热,电离周围的气体,拖出一条肉眼很难看到的“尾巴”。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可能有什么生命物质留存下来。那么就只有这不过2吨的流星没有经过高温过程,才有可能给这次发现的平流层中部带来生命物质。不管怎么说,这1/3吨不但是个大数目,而且占了流星总重量的比例也大。(我希望了解发现者如何推算出1/3吨,能找到原文的读者请帮助通过正见网信箱传给我)。
说到怎么到达地球的,这些细菌要是“乘着”这些流星旅行,那生命力也真强。在太阳系中外缘是极度的低温,接近太阳又要遭受高温(如月球表面)和高能辐射(太阳风、宇宙射线)。那这就又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月亮上没有发现这些极富生命力的细菌?月亮表面全是日积月累下落的陨石,美国采集了成吨的岩石样品,却从没提到有活细菌或任何生命物质。人类自从饱受瘟疫之苦终于发现了抗菌素之后,就产生了对细菌的深深恐惧。可是当年登月的宇航员被隔离了几天,也没发现从月亮上带下来了什么细菌。所以我觉得这些细菌如果与流星有关的话,也是最近的流星才开始成了带菌者。
另外一种可能当然就是来源于平流层原地。当一个大的生命体死亡后,其身体就会腐烂与解体。那么我想残余的身体就可能从另外空间进入地球这个空间。
再回头看这些细菌是什么时候来的。大气科学家对平流层的研究由来已久,却在最近确认了细菌在那里的存在。所以它们的到来很可能就是最近的事了。
总之,地球以外的生命和它们所在的环境发生着生死攸关的变化。忧天的不应该仅仅是杞人。
参考文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
附新闻报导:
据路透社发自伦敦的报导,一队国际研究人员在美国加州举行的一个国际光学工程科学会议上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一个有力证据--他们发现了地球大气表层有相当多的非地球的细菌。
来自威尔士卡迪佛大学的太空专家在发言中指出,科学家们发现的大气样本中存在的细菌来自距地面41公里的大气层,而同一垂直高度上的对流层离地面高度在16公里以上,由于对流层的阻隔,较低层的空气不可能向上传递。所以这些细菌不可能来自于地球。
通过使用一种莹光的染料,科学家们在样本中发现了活着的细胞,同时从它们所在的高度判断它们是从太空中落到大气层中的。科学家们认为,相当于1/3吨的这种生物物质每天像下雨一样地落到地球。
TOP
师父在《法轮佛法(在美国讲法)》中说:“……我们这个空间的水,它也是由更微观的水组合成更大粒子构成的水分子。”师父在《法轮佛法(在美国西部法会上讲法)》中说:“淡水不会和海水混在一起,因为它不是同一物质。”
在《中医漫谈(二)可知可感的多层空间》一文中曾提到“井水煮金子用以治小儿夜啼”及“阴阳水是半干半湿的水,能用以治霍乱”,类似这种事情我以前在读本草书时,总是当作笑话看的。
自从修炼法轮大法后,因为师父逐渐替我们打开已经僵化了的思想框框,“从根本上改变常人的观念”(《论语》),见识愈来愈广,愈来愈深,如今已不再对这种知识嗤之以鼻了。
《本草纲目》载有“天水类”13种,“地水类”30种,现在选取《本草纲目》记载的一部份的水,来看看它们的性质或治病的理,也许对于不同层次的空间与不同时间有些许了解。
和时间有关的水:
雨水类,“立春雨水”春升发之气,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有妇人不能生育,夫妇各饮一杯,入房就会有孕。认为这种水有“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梅雨水”,李时珍说:芒种后逢壬(日)到小暑逢壬之间的雨水就是梅雨,用以洗疮疥,灭瘢痕。用以酿制酱,易熟。“液雨水”是立冬后十天(为“入液”)到小雪(为“出液”),这期间的雨水为“液雨”又叫“药雨”,各种虫饮这种水都要蛰伏,直到来春雷鸣才起蛰而出,所以这种雨水可用以杀百虫,用来煎煮杀虫消积的药物。
我们以现代的化学知识看,雨水就是蒸发的水蒸气,到上空遇冷而凝结成水,蒸气多则下落而为雨,可中国古人别具慧眼,却在经验上得知不同时期的雨水还有不同的药物功效。若不能破除这种现代科学所养成的思想观念,我们就只好“在自己愚见所划的框框里爬行”(《论语》)。
再讲一讲与空间有关的水:
“半天河”又叫“上池水”,主治鬼疰、狂邪、恶气。陶宏景说:这种水是竹篱头水及空树穴中水,《战国策》长桑君给扁鹊饮以“上池水”能洞见脏腑。寇宗□说“上池水”是在上天泽之水,故治心病表疰(类似中风的病),狂邪恶毒。
“古冢(坟)中水”有毒,杀人(能致人死),陈藏器云:洗诸疮皆瘥(愈)。
“车辙中水”或“牛蹄中水”主治疠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
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而得的水,也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生熟水”又叫“阴阳水”,以新汲水(新打来的井水)与百沸汤(久煮的水)合一盏和匀,就是“生熟水”也称“阴阳水”,可治霍乱的病。李时珍说: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故发为霍乱呕吐之病。饮此汤辄定者,分其阴阳,使得其平也。民间有使用“阴阳水”治疗精神神经不正常病情的,可曾经又有位庄姓女士说这种水有些人不能服用,反而会造成神经不正常且有错乱的倾向。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一种叫做“甘澜水”的水煎服用以治奔豚。“甘澜水”的做法,《伤寒杂病论》云,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程林的看法,认为甘澜水因为扬洒久而无力了,已经全无水性,就不会助肾邪了。(因为奔豚的病,中医学认为是由于“肾气凌心”所致)。
中医学上的知识都不能用过去的常人观念来想了,以前我们用化学萃取的观念思考该怎么煮药、炖药,所以在煮药的时候,总是以为煮的时间愈久萃取的有效成份愈多。可中药学里却有某些药物需煮到香气大出就可以了;有的药物则要煮得愈久愈好;为了取用药物的质或气的目的,有的要先煎,有的要后下,这都不是用常人的化学萃取理论可以解释的。不但如此,装水以及煎药的容器可能都要重新思考,不能只依据容器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可的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