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语:囫囵吞枣

陈必谦 整理


【正见网2013年04月23日】

【释义】囫囵:整个的。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例句】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近义;反义】一知半解  不求甚解;融会贯通

这个成语,出自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传说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吃梨和枣子,恰巧碰上一位老医生,老医生关心地对他说:“梨可不能吃得过多,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胃的。”年轻人觉得老医生说得挺认真,就从衣袋里掏出几个枣子,说:“那么吃枣子又会怎样呢?”“枣子对脾胃倒是有补益作用,可是吃多了,会伤害牙齿,也不能吃得太多呀!”

年轻人听了老医生的话,思忖半天,忽然高兴地嚷道:“哈哈,我有办法了。吃梨时只在嘴里嚼,不咽进肚里去;吃枣时不用牙咬,囫囵吞下去。这样既不会伤害胃脾,又不会弄坏牙齿!”说着就把枣一颗颗的,一下子吞进肚里去。  

这个年轻人,并没有正确理解老医生善意的劝告,老医生是强调不要吃得过量,过量了会走向反面,有害身体;青年人以为囫囵吞枣,可以避免老医生指出的问题,实际上又陷入了另一种误区。“囫囵吞枣”肯定会影响消化;吃梨只咀嚼,而不把它送入胃里,全都吐出去,那也实在是太可惜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