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3年08月07日】
“人无完人”这句话,往往成为人们开脱自己和原谅别人的借口。自己犯了什么错、有什么毛病或坏习惯又不想改,一句人无完人嘛,就打发了。对别人的错误,想原谅的,同样一句“人无完人”就遮掩过去了。当然,不想原谅的,肯定另有说法。
其实,在笔者看来,人无完人的真意并非如此。人无完人真正的内涵,一是对待别人要宽容;二是要求自己要严格。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者的内涵是相通的。 何以如此说呢?因为人无完人,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如何对待?人无完人是前提,人的态度才是关键。中国传统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讲究每天“三省吾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是基础是根本。修身如何修?每天都要审视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动念思维,符不符合道德。人无完人就意味着人很容易犯错误,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那就必须时时警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断上进,才能使自己逐步趋于完人的境界。所以,律己一定要严。如孔老夫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老了,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基本可以说是完人了。其实,那也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多不容易呀。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宽容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这种包容、宽容,既包含了对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理解容纳,又包含了对不同生命弱点缺点的谅解和海涵。这种包容、宽容的前提是承认人无完人,承认生命先天的不完美。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说白了,人无完人只是一个前提性的结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如何做,那是自己的境界和修为。知道自己不完美不完善,时刻保持清醒警惕,不断归正自己,这个生命就在走一条向上的路。同时,因为知道人无完人,所以对别人总能保有一份宽容和体谅,这是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也是善和忍的体现。当然,如果只是把这句话当成开脱自己错误的挡箭牌,那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每况愈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