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悟道

大宇


【正见网2013年10月29日】

华山自古以险著称,所谓“华山自古一条路”。有人称华山以形得名,我从远处由北向南望去,华山果真像一朵顶天立地的莲花,兀立中原。黄帝大会群仙、沉香劈山救母等故事都发生于此,自古为仙家聚集之所。

此日登山正逢墨色云雨之时,蚕丝小雨不时下落,令人倍感凉爽。乘车進入华山山地,两边尽是悬崖绝壁,山谷陡立于山路两旁,令人望而生畏。如此险峻之地势,人力难以为之。所以说,常人登此山,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有志于此的人,却并非玄事。

华山有五峰,历来都是先登北峰,然后由北峰云台攀向其他诸峰。来到登山处,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从成千上万级台阶慢慢走上北峰山顶,还有一个是乘坐后来修建的“华山索道”。乘坐索道,从地面直上千米云霄,凭着胆毅,虽有惊,却无险。寻阶而上,虽有攀爬之乐,但等到了北峰山顶,却已经精疲力竭,等他们到了峰顶云台,我们乘坐索道的早已遥遥于其他诸峰登高而盼了。

坐索道到北峰山顶云台也就是七分钟的事。在索道向下望去,众人正奋奋努力拾级而上。世间小道亦是如此,虽修炼多年,但所获甚微。在修炼初期,师父给我们净化身体之后直接将我们拿到高层次上来修炼,若我们再不努力实修,又怎对得起师父的慈悲普度。

很快,我到了一千六百多米高的北峰峰顶云台,这是华山五峰最矮的一峰。霎时间,壮观天地展现眼前。壁立千仞,峰绝栈道,望断尘世,云水相绕,白石其表,夹生木草,五峰互望,无鹊为桥,不凭飞渡,难以面瞧,神仙之所,龙凤之巢。东望,云雾笼罩,远山隐现;北望,黄河如丝,渭河如带;西望,中峰矗立,古城遥见;南望,三峰纵列,比肩争峭。

由北峰往南行去,是修在山脊上的一条弯弯曲曲窄窄的山路,直通十箭之遥的西峰,两人勉强才能并起排来,下山人也走此道,但手不扶栏,是不敢走下一步的,因为山路很抖,石阶又很滑,每一撒手都有滑倒的可能。山路的两侧是万丈深渊,偶然间抬头望去,飞鸟一起一伏的挣扎才终于飞到西峰高处,让人更觉险要。走在半路,向下望去,心不由得一紧。师父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一个道家师父对两徒儿讲,想成仙的,随我跳下去。一个徒弟紧随其后跳了下去,另一个徒弟在观望,一看前边一个果然成仙,也跟着跳了下去,结果粉身碎骨。我就在想,修炼之人若不放下生死之念,如何能圆满?我心设想着:“要我是那徒弟,我会不会跳呢。”于是乎,俯身一望,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放下生死,讲起来容易,要是不放下低能的怕心,没有对大法坚如磐石的正念,想做到,谈何容易?”

脚下的山路很窄,走几步,又看到路上有一告示牌提醒游人:“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是啊,师父早就讲过,大法就是修炼,没有别的。有的同修搞的花里胡哨的,今天求这个,明天求那个,有点小功能不够显示的,有一点小成就就开始自命不凡、自我满足,阻碍了自己提高的路,与真正大法修炼者的沉稳比起来,相去甚远。虽然脚下的路很窄,但想到达顶峰,就只有这一条路,必须过去。

前行一刻,登上一座小峰,路都是贴崖而设,此崖名曰“擦耳崖”,往前走,崖上有许多石刻。有两块民国时期的石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块题作“万方多难此登临”,时值宇宙新旧更替,惊心动魄的正邪大战已接近尾声,值此时间登上此山,也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另一块题作“胆大无险”。四字“田”状排列,胆字右上,大字右下,无字左上,险字左下。四字怎么看都顺,“无险胆大”、“无胆险大”、“险大无胆”等等。

这一段路边还有几个洞穴,是当年修炼的人开凿的,每个大洞的洞口上方还有一个小洞,那时候这里都是峭壁,根本没有路。那时修道的人都是先在山上凿一小洞,然后以上面的小洞为依托,向下凿大洞。我看那大洞足有一个宾馆标间大小,洞里能有四五米高,生生从悬崖上凿出来的。我一下想起来师父在《转法轮》中说的:“过去那个修炼的人用绳子爬進去之后,把绳子割断,就在洞里修炼,修炼不出来,就得死里头。”

接着往上走,到了一个小险坡,必须攀铁链而上,铁链旁边竖书四个大字:“登天捷径”,同行随口读出,我大声接了一句:“登天哪有捷径!”周围的游人都循声朝我望,不知他们在想什么。上去这个险坡,到了当年韩愈投书求救的地方。唐时韩愈被贬官,路过此处,登山揽胜,不想登到此处,已临绝壁,上上不来,下下不去,吓得哭了起来,怎么办,他只好用身上备的纸笔写了求救书,侥幸投向山下,等人来救。却也命大,刚巧采药人行经此处山下,拾得书来,报到县衙,才来人将他以酒灌醉,用棉被和绳索将他救了下来。真像师父诗中写的:“回首如看修正法 停于半天难得度”(《洪吟》<登泰山>)。我悟就是,从山上向下望去,一路艰险走了过来,到了半山腰,山势愈险,愈发心虚,上上不去,下下不来,自己到底怎么办,能不能得度,还真得“恒心举足万斤腿 忍苦精進去执著”(《洪吟》<登泰山>)。

韩愈投书处距离西峰山顶还有一段路,离最高的南峰更远。有的游人走到这里就累了,或者时间不够了,需要返程,或者直截了当真是畏险,所以一些人走到这里就不上了,回去了。想想当时山脚下,万人竞发,而能登到顶的,却寥寥无几。我们有的同修有一点成果就满足了,自以为有了功劳,等着圆满,停在半路徘徊不前。要知道,只有到了高处,我们才能功成圆满。

大法修炼没有任何可以让我们执著的形式,救人也不会像常人中跨马扬刀的英雄那样让人去崇拜,在名利与虚荣的膨胀中获得成功,这些都没有,有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攀爬。我觉得在修炼的实践中,舍死容易舍生难啊,人活着怕被别人另眼相看的心,我们要去掉,有防备被迫害的心,我们要去掉,有怕失去与家人共享安逸的心,我们也要去掉,常人认为好的、赖以生存的,我们都要看淡放下。说修炼难,可能也就难在这里吧。

出了华山,心却还在往上攀。凭借师父赐予的智慧,赋律诗一首:“阴风天欲雨,太华险为山。艰途头上举,浮云脚下悬。身攀千仞谷,心定死生关。登高望大宇,佛法在秦川。”

个人所悟,不当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大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