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5月18日】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大雅之音荡涤心尘,如沐春阳、如饮甘醴、如品佳茗;反之靡靡之大噪之音,把人引入颓废阴暗幽冥之地,或激发强烈激情或陷入负面消极之境。加强人的负性一面,对人只能是戕害,更无从谈心灵抚慰、提升境界之乐疗作用。
人的天生是爱静的,感知外物之后会影响人的情感,并按照自己的心智产生好恶之情,若不加节制,人就会被无穷无尽的外部诱惑和内心好恶同化而做出许多坏事。所以先王做礼乐来节制人。歌曲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抒发感情又对感情加以节制。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避之,曰思无邪”。红党一上台大搞党文化洗脑,对传统文化极度地摧残与破坏。
文艺作为其重要洗脑与精神控制的手段之一。强烈的激情、煽情、为红党歌功颂德的大噪之音大行其道。充满魔性的红歌邪乐,人被魔控制偏离正常人的思想与行为模式。红党在艺文洗脑方面可谓是炉火纯青,八九民运学生面对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却唱起了《国际歌》,长期被洗脑后除了红歌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真是可悲可叹!更凸显红魔之邪。党文化是反宇宙的,无法在世间立足,唯有铲除毁坏传统文化之后,经过封闭式的长期灌输才能登堂入室。红朝迷众无疑是党文化洗脑的牺牲品,是群变异人。
中国民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反映出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琴、棋、书、画乃古四艺,琴居首位。古琴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文化内涵,古琴乐最符合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之一。
在中国传统神传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理念,《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礼乐”制度有利于古代社会的巩固发展。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他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周公旦是最早启用礼乐辅政之人,大周朝绵延了八百载。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说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和《列子》中。
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一次,当俞伯牙意在表现巍峨的高山时,钟子期回应道:“善哉,峨峨兮若泰。”而当意在流水时,钟子期会感慨地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俞伯牙想弹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心领神会。俞伯牙游览泰山时遇到暴雨,只好在悬崖下避雨。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抚琴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琴声最初表现久而不停的雨声,后来是山崩的巨响。每奏一曲,钟子期都能说出伯牙的心声,令俞伯牙感叹不已。
后来,钟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万分,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让他为之抚琴的人了。于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终生不再抚琴。成语“高山流水”、“伯牙绝琴”、“伯牙之叹”等都出于这个典故。后世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最难求”的感叹。
传统民乐是神传给人的大雅之音,与五行相顺、与天地相合融通、与神明感应、与天界相接,民乐有五声音阶和十二律吕,跟五行五脏与十二月相对应,传统神传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抱着一颗虔诚之心,敬天敬神,修养身心,正襟危坐弹奏这些神器,清心操弦习艺,方能领悟天人合一的曼妙感受,从中得到神的恩赐与指引,领悟更多天机。
要学好艺习好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个高洁之人方才能真正使得雅韵流动,丝竹拨弄出的大雅之音才能具有灵性,才能触动人心,改变人、唤起良知与善念。真正起到乐疗的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神韵之中西合璧的天籁之音,为何能震撼心灵、感动人、改变人的原因了。高标准的道德修养,加上神的加持,乐人合一、身神合一就能创造出完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