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5年01月07日】
一、政策错误,必须改正!重新分田,百姓欢腾
《北史•高隆之传》记载: 高隆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当时,朝廷刚刚分配土地,官高、贵戚,都抢占了良田;没权势的百姓,只好分一些贫瘠的土地。百姓不满,怨声载道。
高隆之将此情况,启奏给神武帝,认为:这样分田不公,应该实行好坏搭配,重新分配土地。
高隆之说服了皇帝,因此,得以重新分配土地。
高隆之勇于坚持原则,说服皇帝,惠益黎庶,受到万民的爱戴!
二、忠孝两全,人皆钦敬!
《五代史•郭延鲁传》记载: 郭延鲁提升为复州刺史,他感叹地说:“我的父亲担任沁州刺史,长达九年,百姓到现在还怀念他。我现在终于当上了刺史,怎么敢忘掉我父的志向!”
郭延鲁从此之后,更加以廉洁公正激励自己,百姓十分信赖他。
郭延鲁继承父亲的廉政之风,是孝子,也是忠臣。忠孝两全,人皆钦敬!
三、从小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
谢焯《宋拾遗记》记载: 琅琊人王悦,年轻时就激励自己,有清廉高亮的风纪。后来担任吏部郎。邻省有个朝见皇帝的官僚,送给王悦一瓯饼(原文如此,笔名未弄明白)。王悦怎么也不肯接受。他说:“东西虽然不多,但我从小以来,就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好处。”
四、昧心钱不能要
《宋书•郭世道传》记载: 郭世道和一位朋友,共同到山阴做买卖,误收了对方一千个钱,分手后,才发觉。
郭世道请朋友,把钱追还给山阴的对方,同伴不肯答应,只管哈哈大笑。郭世道就拿出自己的一千个钱,找到对方,归还给钱主。
钱主惊叹不已,想把一半钱,送给郭世道。郭世道就把一千个钱,放到地上,离开了。
五、只是不想占别人的便宜
《北史•隋 赵轨传》记载: 隋朝时的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担任齐州别驾,以能干著称。
东邻的桑椹,掉落到他家的院里,他派人全部拾起来,交还给原主。
他教训儿子们说:“我不是利用这件事求得名声,只是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你们都应该以此为戒。”
六、我要保守这颗清净心
《南史•齐 临川王映传》记载: 齐临川王萧映,字宣光,是齐高帝的三儿子。有一次,他派人回京城去买东西。
别人给他出主意:你用这笔钱,先在附近的江陵,买了货物,带到京城后,再卖掉,这样一倒腾,钱可就增多了一倍。然后,再拿出一半的钱,买你所要的东西。这样,你要买的东西也买得了;而你的钱,却一文没少!
临川王萧映笑着说:“你的发财计划很好,但我不是商人。我要保守这颗清净的心。”
七、要想包公笑,除非黄河清
《宋史•包拯传》记载: 包拯以京官的身分,出任开封府知府,贵戚、宦官,因此收敛了许多。人们都怕他!
包拯平时十分严峻,不苟言笑。人们都说:“要想包拯笑,除非黄河清。(黄河水通常都是浑的。所以包公整日为政勤谨,严阵以待!)”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他的大名,称他为“包侍制”。京城人为他编了一句顺口溜:“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为:恶人必有恶报,有阎罗王老包,你们跑不掉!)”
八、能拿公家的东西送人情吗?
《周书•赫连达传》记载: 赫连达,字朔,北周时的威乐地方人。性廉洁。边境上的胡人,送给赫连达一只羊,赫连达为了招抚不同民族的人,就收了羊,打算回赠给胡人绢帛,用自已的绢帛,作回礼。官吏主张:拿官府的绢帛,作礼品。赫连达笑着说:“能拿公家的东西送人情吗?羊進了我的厨房,礼品却从官家库房里拿出,这是营私舞弊,贪得私利!”
于是,他命官吏:拿自己的绢帛,送给了胡人。
(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