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2年04月01日】
1.引言
法轮大法,也称法轮功,是修炼的一种。它不仅有身体炼习,而且它基于一个高度发展的和哲学的因素,这是法轮大法与其它各种气功原理不同的原因。
要想达到炼法轮功的最佳的效果,一个人不仅要做平静和放松的五套功法,而且要进一步地学法。这种修炼传统来自中国,对西方文明来说,仍然是相当陌生。所以,在开始学习这一功法时,许多人在认识这些原理时有疑问。
为了使具有西方科学教育背景的人比较容易地对法轮大法学员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享我在某些方面的理解和我的研究以及在不同的方面的看法。法轮大法[3]解释不同空间的存在和生命在这些不同空间以什么水平联系着。同时它提到在宇宙里存在许多宇宙体系,但是人只能察觉他们当中的一个。许多人在修炼期间已经体验到不同的超自然能力,但这些却不可能被通常的物理学法则解释。整个宇宙被作为一个转动的机制,是和“真、善、忍”原理一致的。许多西方科学的代表坚持宇宙的表现不可能从精神方面解释的假定。你要为每一现象找到证明。这一原则看起来很合理,但是,作为宇宙学分支,很快发现这同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法。如果一个想法或理论被以某一方式验证了,结果要能反复重复,这样这个假说才被承认,这一想法或理论才被认为是经科学验证的。
在第2节,我以通俗的和科学的方式,描述当前科学对宇宙学认识的概要。这个报告的大部份来自[1]。我将把运作形式的概要和当前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作一下总结。
2.人类世界的图片
以下部份以比较天真的观点来描述人类过去的世界文化,直到当今科学发展状态。
2.1 上古
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得出结论。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观察星象来帮助在海上航行。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球固定不动的巴比伦模型是绝对正确的。这就是那以后的3000年里人们用作依据的假设。那时,亚里士多德假设所有星星都围绕着一个理想的圆轨道运行。
那时的希腊人已经认识到地球不是一张平的圆盘,他们是基于从不同地点观察天体位置发生改变这一事实而得出的结论。而且数学家Eratosthenes用实验证明了在同一时间二个垂直的竿的投影长度不同。由此,他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甚至比较准确。在第二个CE(基督徒时代)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Ptolemy)设计了一个运动的模型用来解释月亮的圆形运动和太阳绕地球旋转。
2.2 现代初期开始的新观察
在十六世纪的初期,波兰教士尼古拉斯・哥白尼库斯(Nicolas Copernicus) 认识到如果用太阳作为中间点托勒密的模型能被极大简化,尽管他的模型仍然使用完善的圆轨道。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引进椭圆轨道的概念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改进。来自意大利Padua的数学教授伽利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通过对望远镜的发展,获得许多新的认识。例如,他认识到其它行星也是绕着空中的物体旋转,比如木星的月亮。
艾萨克・牛顿,他的名字和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永远地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引力领域的许多关系并发展了那些直到今天仍在给物理学提供研究基础的规律。在他的名著《数学原理(Principa Mathematica)》中,牛顿发表了与那个时代的观察一致的第一个完全的 对宇宙的描述。对牛顿来讲,宇宙是无边的。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谱勒在维也纳发现了根据所谓的多谱勒作用如何确定恒星的速度和方向。用比较现代的望远镜继续这些观察,埃德温・哈伯(Edwin Hubble)在20世纪前半世纪注意到宇宙正在分开运动。
并在那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展了他的两个世界著名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用他的数学理论确立了空间和时间之间的新关系。结果,牛顿的引力理论不得不修正,尽避它的明显准确性。爱因斯坦通过“时空”,即大量物体形成的所谓时空,来解释引力。天主教牧师Lemaitres,同时也是比利时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着手爱因斯坦的理论研究。他们联合发展了一张动态宇宙的世界图,宇宙以一点作为起源并且持续不断地扩展。
数学家和宇宙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在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时,得出结论:由于万有引力的崩溃所有物质必统一于一点,即所谓单一性。斯蒂芬・霍金斯(Stephen Hawkings)由此证明了宇宙扩展符合大爆炸理论。
然而,寻求对宇宙的解释也使科学必须考虑物质内部结构。在所有原子都能够由氢原子通过核分裂产生的假定下,“大爆炸”理论被证实。数学家保罗・迪拉克(Paul Dirac)进一步假定每个微粒都有一个反微粒存在,即所谓的反物质,这个假定在1932年第一次由卡尔・安徒生(Carl Anderson)通过实验证明了.
3.科学现在的地位
彭罗斯描述的单一性模型通过观察已被证实。这个单一性形式的表现叫做黑洞。这些理论得出了宇宙是这样单一性发展的结论。当今最似乎可能的但没被证明的理论是:“大爆炸”开始时的能量形成了大约同等数量的物质与反物质。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从爱因斯坦的研究,从公式e=mc2,人们能推断大爆炸需要多少能量,那仅有的没有被反物质歼灭溶化的一点剩余物质就足够产生我们当前的宇宙。然而,宇宙增量的动态过程留下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必须承认的在大爆炸刚刚结束之后,在纯净能量的起源,当前已知的物理原理不成立。只有当物质和反物质通过冷却而形成后,当前的物理原理才成立。
虽然这个宇宙起源假说充满漏洞,满意于这个假说,物理学家Andrej Linde 和 Alan Guth发展了所谓的膨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将量子理论的原理应用于真空,能量就能从无开始发展。基本的想法是能量一旦被形成,它能任意地扩散因而形成宇宙。基于这种理论,Linde导出任意能量“泡影”涌现并且我们的宇宙只从其中的一个形成的模型。在另一类型的场中,所谓标量场,新能量泡影能永久地涌现并通过膨胀扩展而发展,从这些泡影发展到宇宙。根据这个假定,我们的宇宙只是许多宇宙当中的一个。
对这个世界的描述,目前有二种理论:大的是广义相对论,小的是量子论。对两种理论统一的寻求被命名为“寻求全面理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最后的几年里对此做了深入细致的尝试。最终他没有成功。在爱因斯坦死后,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了一种新型次原子微粒,他们将其命名为夸克。每三个这样的微粒通过所谓的弦被连接成组。根据三个夸克的状态弦以不同的方式摇摆并因此对微粒的行为负责。
这种弦理论简化了对比较大的结构的描述,但因此它要求比常规维数更多的一个模型,要用最多11维来描述弦的行为。Ed Witten教授是这种全面理论最主要的研究人员之一。Witten称这种全面理论为M理论(膜理论)。Witten自己得出结论:每次尝试足够复杂地表达一种全面理论就会足够复杂地提出几个新问题。
4.关于小世界和大世界
在这一节,从法轮大法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大小物质的性质。还将试图证明科学认识可能从未绝对过。这些发展总是和技术可能性连在一起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法轮大法修炼和收效,《转法轮》[3]讲到了人的悟性,经常提到历史的记载。至于开悟,理解为修炼圆满和获取智慧,所以存在不同层次的开悟(从上下文,可比为不同的高水平科学教育)。例如,经常被摘引的释迦牟尼佛达到开悟状态,叫如来。
另外,不管高低,开悟还有更细的层次。在自己的层次上,一个人用天目看到不同的事。如在[3]所描述的(第二章,“关于天目的问题”),天目是允许看到常规视觉看不到的器官。具有能看的功能是修炼出来的(和人的心性水平相符的)。有这种能力,人们能够告诉通过当前的科学知识认识不到的事物。
《转法轮》[3]的第二章描述理解力的关系,从大世界到小世界。根据法轮大法学员的理解能力,李洪志先生联系历史的知识以及对其全面的解释,并不断地评论历史上知名的事实。例如,道家把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正如[3]指出的不是说他的组织结构和宇宙很类似。
另一方面,科学的认识总是更新对基本微粒的定义。现在科学到达夸克、轻子和玻色子,然而,你仍然不知道这些一定是最小的颗粒。与此相关,释迦牟尼在他晚年时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释迦牟尼达到如来佛层次,他却不能够看到宇宙的边缘和物质的最小微粒。
释迦牟尼从三千大千世界的角度来说,一粒沙里还有三千大千世界。在他如来的层次,他看见这个。
以下是描述李洪志先生怎么在[3]中更确切地解释这些认识。李先生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壳的。人体的里面,从分子到微观粒子实际上是和宇宙一样大。在极微观下已经构成了他特定的生命成份。
现在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状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展到能解释这些事。下一节简要地描述科学对微观和宏观宇宙的理解是怎么发展的。
4.1 微观宇宙的研究
两位希腊籍哲学家Leukipp 和Demokrit[5]将原子科学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哲学家Demokrit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60到370年。也是最早建立“物质是由无法分割的基础积木组成”的理论。他的理论说明;物质可由这些无法分割的原子群均一的填满。根据古典物理学,这些原子行为有几分类似坚硬的球体。Demokrit 的观点认为原子是无法被破坏的。当一个生命体死亡时,原子会重新组成新的物质。相同地,Demokrit说明这也会发生在灵魂的实体上。当一个人死亡时,组成灵魂的原子会自由的分散,重新组成新的灵魂。这样的解释和在佛教中论述的轮回再生理论有类似之处。在此书中也写到,一个人的意识有主意识和许多副意识,人的命运是安排的。
1897年,Joseph J. Thomson 首先发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汤姆森也首度解释“电流现象是带电荷粒子的流动”。在Thomson的原子理论中,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在球状的原子中。原子的正电荷可以抵消停留在原子内部的电子群。他的理论中说明这些电子能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出。并且藉由光电子光谱学检验出原子的存在(发现电子)。Lord Rutherford Nelson在1911年发现原子中的质量并非像Thomson所假设的是均匀分布。当他使用具有放射性颗粒放射线撞击金薄片时,他和Marsten 和Geiger共同发现以上的现象。这个粒子放射线没有任何阻力地穿越金薄片,但是只有少量颗粒被强力打散。Rutherford因此下结论原子是空的。原子质量似乎只集中在一个被电子环绕的小区域,因为他们是稀疏的分布,所以无法对粒子放射线产生任何阻碍。
在1913年,丹麦籍的理论物理学家Niels Bohr写了一篇关于原子和分子的排列的文章。在波耳的原子模型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同时只有某些轨道能够在没有中间状态下可能发生转变。波耳的理论试图去了解原子光谱中单一线的存在。
Sommerfeld 扩展波耳的原子模型是因为发现许多光谱线能被更多地分离。他假设这些电子群的圆形轨道也包含椭圆形轨道。这可和陨石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相比拟。
波耳的原子模形中假设存在着具有具体位置和具体速度的微小圆球存在。现代理论则把电子指定于只在一个模糊的位置。这个所谓的轨道模式是壳状模式的改善品,因此在每一个主要壳中的多重轨道可以被定位出。在每一个轨道上有两个电子,他们之间的差异是自旋的方向相反。藉由量子数可以知道一个电子是被定位于哪一层轨道上。藉由在粒子加速器中的实验得到对于原子构造的新了解。
图一提供对于基本微观区域的新看法。根据粒子自旋的样式,粒子可被分为玻子(全数自旋,在基态时带正电荷)和费子(半数自旋,在基态时带负电荷),费子(以科学家费尔米命名)由微中子和夸克组成。
有灰色阴影的四方形标志这些粒子的每个粒子都对应所谓的反粒子,他们的行为同原始粒子一样。一个特殊的例外是photon(light)组成他自己的反素粒子。如果这个宇宙是由反物质组成而非物质,人是无法看到任何差别。如果物质和反物质相遇,他们将会转换成纯能量。
4.2 巨观宇宙的研究
在第三节中已被提及,从现今科学的观点,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话已被创造出来。有人用数学计算出为了解释某种现象十一维空间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有人暗示有不同的空间和宇宙的存在。
正如在[2]中叙述的,我们这个宇宙是无数可能宇宙中的一个,并与其它宇宙并行存在。图二显示我们已知的全部宇宙的状况,包括我们银河系和太阳系能外出并和其它宇宙碰撞。这个理论被解释为扩张理论。
图二;多重宇宙
5. 重力之谜
5.1 研究的前景
从三百年前牛顿创立重力理论以来,科学一直无法解释一个问题: 为什么重力为什么比其他自然的相互作用小很多?例如;两个电子间的重力引力小于他们之间静电斥力的1043倍?首先,在所谓的Plank scale区域[5],重力变成和电磁力和其他的自然力类似强度。(由1019GeV普朗克能量和10-35m普朗克高度组成) 这个薄模模式是借助于线绳理论的帮助。
在[6] 重力的表面异常可用图形来解释;在又六个落带的撞球台上的球只能在二度空间的世界中移动。然而如果球被撞击,在二度空间平面被侦测到合成的音波能量显然太小了。这似乎暗示着这个能量扩散到更深的空间(第三度空间)。在我们三度空间的重力可被视为在这个二度空间音波能量的相等介质。
对 Roger Penrose而言,量子重力学包含许多重要的方向。 他认为重力中的量子是和造成现实现象的原因是相同的。他可以这样认为重力量子从一个系统中所有可能的量子状态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波动方式散播出去,然后就让这个波动方式变成一个真实状况。以同样方式认为认为重力量子存在于我们脑中意识起源的每一秒钟。
为了去解释重力的效应,他假设波动可以藉由微小空间螺旋式以外的次元将它自己散播出去(这个螺旋状在极短的空间内缩小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上面所提到重力理论支持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是固定在一种薄膜当中,而这薄膜可藉由重力的力量维持在那边。这个理论同时也可被利用去推导出一个理论去解释一个尚未了解的暗物质。就我们所知这暗物质占了宇宙90%的质量。
这暗物质的形成可能是藉由我们宇宙薄膜的交互重叠或是由很多宇宙中其中一个宇宙薄膜平行排列造成的。这薄膜理论在一方面可以解释关于这世界观的许多问题。同时在另一方面它开启了一道门,可以去发展更多理论来真实了解我们的宇宙。
5.2 从修炼的观点看
在前面几个小节中,先今科学对重力的观点已经被代表性的论述过了。接下来将修炼的观点来叙述这个关于李洪志先生本人如何叙述重力这个主题。可以被找到一些相同处并且它在某些部份做更深远的解释,,而这些部份至今无法被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证实。
有很多的世界存在,在其中并有许多不同的空间。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位于三界内[3]。以下叙述李洪志先生如何解释重力现象。
“因为地球与三界内的一切生命、一切物质,包括空气、水、所有的一切在三界之内存在的物体都是由三界内所有的各层粒子构成的,各层的各种粒子之间是有连带关系的。这种连带在三界内它可以在拉力下延伸、移动,就是说,你拉它,它会象橡皮条一样,可以延伸,放开来它还会回去。就是说,粒子和粒子之间有一个基本稳定的存在方式,这就造成了你只要拿动地球的这个环境中的任何物体它都会回到地上。当然不指说拿块石头放到别处去没有恢复到原处,不是这个概念。地球表面是一个层次的界限,在这一层次中可以横向运动,因为都在一个层次中,而向超越其层次的高层运动,就会被拉回来,因为地球上的物体就是这个层次的粒子所在境界。
那么火箭、宇宙飞船飞上天的时候,也就是要想脱离开构成地球的这些不同层次粒子构成的这个环境,那么人就用火箭加大冲击力,强力移动。
三界之内,大家知道有大气层,看上去是大气层,实际上里面是由无数微观生命组成的一个环境,就是为了稳定人能在这里生存。
一旦跳出、离开这个大气层的时候,有许多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联系就会在强力拉动下被冲断,那么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只有边缘粒子和其连带着,拉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就是说,你虽然不在地球这个环境中了,可是你还在三界之内的其它粒子境界联系中,它才能在那里稳定,这就是那个卫星能够在那里的原因。当然啦,同样重量不同体积连带是一样的,体积小而物质密度大的物体和体积大的物体所具备的连带关系同样多,所以感觉同样重。”
最后,李洪志先生解释[4]:“细讲还有许多方面。我刚才讲的意思呢就是告诉大家: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原因是这个环境中的粒子,它要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它们之间是有连带的。”这个解释第一眼看到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并不是使用一般的方法和解释, 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全面的。这种没使用科学的办法却能有效说明的方式在[3]被阐述(第二讲;关于天目的问题)
事实上今天的科学并没有如此进步到能完全解释像重力这样的理论。李洪志先生的书中说明科学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科学解决宇宙的谜就像剥洋葱一样,一次只能去掉一层。
6.结论
现代科学错误的建立在观察和认知上,并且是采取了一条远离早期的修炼系统的简单表示方法。再同一个时期科学几乎没有找到智慧去完成和解决这个世界上的疑惑,因为它总是导引到一个观察现象,之后将这观察的现象套用到现在已了解的世界观当中。
随着现代科学的认知,偏见对抗着世界的形成。这并不是基于现代科学的发现失去了他们的力量,科学需要已经观察到现象的理论。这理论一方面是非常抽象的,但另一方面这理论是唯一的可能的方式去解释已经知道的事情。基于这个方法,科学当然不能容易发现这绝对的世界。它已经展示了宇宙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内容,这内容是远离日常生活所能了解的一切,它是非常难估计的随着时间的演变,科学是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当研究过去,一个人可以了解先前的宇宙想法是多么的不完全,他们反复的修正和调整,有时拒绝先前部份的东西,有时膨胀先前的观察。
这个宇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角度要能了解很多理论。在同时要能让一个人的生活有更高的目标去发展,包括宇宙转动机制的能力--也称为法轮。它使生活能够和谐的和宇宙的三个特性“真、善、忍”溶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David Filkin and Stephen Hawking. Stephen Hawking’s Universe: The Cosmos Explained. BBC Books, London, October 1997. ISBN: 0465081983.
[2] Stephen Hawking.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Hoffmann und Campe, November 2001. ISBN: 3-553-80202-X.
[3] Li Hongzhi. Zhuan Falun. The Univers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99. ISBN 1-58613-101-X, English Translation.
[4] Li Hongzhi. Teaching the Fa at the 2001 Toronto/Canada Falun Dafa Cultivation Experience Sharing Conference. Master Li’s New Articles, May 19th, 2001.
[5] Bertrand Russe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45.
[6] SPECTRUM Medienagentur,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Volume 10, October 2000.
(首届世界未来科学与文化大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