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不能为抢夺土地而伤人害命!(数文)

罗忍


【正见网2015年04月17日】

一、不能为抢夺土地而伤人害命!

《诗经•豳(读宾)风》里说:“趁着还没下雨,赶快衔来桑树的根枝,修整我的窠巢。能够这样做,那些捕鸟的人,就伤害不到我了。”

孔子说:“如果能这么治理国家,又有谁能侵侮呢?周是从后稷开始建立的,后稷教民农耕,有大功于人民,所以裂土分封,享有爵位;继承的公刘,又是个仁德的国君,到了大王古公亶(读旦)甫,又能以仁德谦让之心,深谋远虑地来厚植周的基础。

“古亶甫原来居住于豳地,却一直被邻近的翟人侵扰,古亶甫先后送给翟人毛皮、绢帛和珠玉,翟人却依然侵扰不息。于是,古亶甫召集所有的父老说:‘翟人所以侵扰不息,就是为了要得到这块土地。土地是生养人的,岂能为了生养人的土地,动起干戈,来伤害人命?因此,我决定将土地让给翟人。以后你们要和翟人好好相处。’说完,古公亶甫便和妻子大姜,离开了这块土地,越过梁山,迁居于岐山下。

豳人说:“这么仁德的君王,我们怎么能失去呢?”于是所有的豳人,都追随古公亶甫到岐山,在那里开启了后来文王、武王的基业。

“像古公亶甫这样对待人民,治理国家,天下虽大,有谁能侵侮得了他呢?”

【附言】

古代圣哲们悟到:“土地是生养人的,岂能为了生养人的土地,动起干戈,来伤害人命?”这句话非常重要!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类,也创造了这片土地。土地是生养人的。土地的职能、使命、实质,就是生养人,它是“厚德载物”的。那么,任何人,为了抢夺上地,而伤人害命,就是违背天意的恶行!

二、孔子见老子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是个博学智慧的人,能知道礼乐道德的根源。我已经决定要去拜见,请益。”

南宫敬叔说:“是,是,我知道了。”

于是,南宫敬叔去见鲁君,说:“我父亲孟僖子,生前告诉我:‘孔子是圣人商汤的后代,而由宋国迁居鲁国的,在弗父何(人名)那一代,原是宋缗公的世子,理当继承君位,却将君位让给宋厉公,到了正考父时,被任命为卿,而行为愈发谦卑恭敬。臧武仲说:圣人的后代,若不继承君位,则一定有道德、学问通达的人。孔子从年轻时,就好学有礼,臧武仲所说圣人后代的话,一定是应验在孔子身上。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如今,孔子要到周去研究周天子的法制,考察礼乐教化的根源。这是了不起的盛事,您何不资助他车马,并派我跟随前去?”

鲁君答应了,于是,资助孔子车一辆、马两匹,连同车夫和侍从.并让南宫敬叔,一道前去。

孔子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并且参观周天子郊天祭地的所在,考察周天子的宗庙和明堂。孔子叹息道:“我现在才知道:周所以能得到天下的原因,也才知道周公制礼作乐的伟大。”

临返回鲁国时,老子来送别。说:“我听说有钱的人,以钱财来送别;有德行的君子,以言论来道别。我不是有钱的人,只好混充一下有德行的君子,送你几句话:当今之世,有些聪明洞察的人,常陷于杀身之祸,是因为他们喜欢任意批评别人;有些博学雄辩的人,常不离于危难.是因为他们喜欢揭发别人的缺失;侍奉父母,是要尽心尽力,不可背离;侍奉君主,则应知道进退,来保全自己。”

孔子恭敬的说:“是,谢谢您的教诲。”

回到鲁国之后,孔子的学问道德,便更加高深了。从四方来求教的学生,达到三千人之多。

三、历史是镜子

孔子参观周天子的明堂,看四门上画着尧舜和桀纣的图像,各依照他们的行事作为,以做为国家兴废存亡的警诫;又有周公手抱成王,代理天子,接受天下诸侯朝见的图画。

孔子徘徊观看良久,说:“这就是周所以会兴盛的原因了。人从镜子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貌,从历史可以理解眼前的事实。当君王的,若不能仿效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例子,忽略那些国破家亡的原因,那就像倒着走路,却想追上前面的人:那样的荒谬!”

【附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让人鉴往知来。这种鉴往知来,成为帝王的必修课程时,就扮演了“隐形谏官”的重要角色。对历史的记载、保存、整理和阅读,便真有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并且,中国的文化,是神传文儿。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孔子家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