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01月29日】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为五嶽之中嶽。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太室山在登封市区北,山体东西横卧,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米,因乾隆帝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故又称御碑峰。太室山麓自东而西主要布局的分别是:中嶽廟,嵩阳书院和会善寺,分别是道教、儒教、佛教的象征体现,被称为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在太室山东南是中国古代天文遗址观星台。
少室山在登封市区西,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少室山也叫季山,因山体呈冠帽形,所以又叫冠山。少室山阴北侧就是闻名中外的少林寺。少室山以三皇寨景观最有名,所以三皇寨也就是指少室山。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夏王朝就建都登封,即今登封告成镇。登封历史古迹众多,2010年登封的中嶽廟、嵩阳书院、少林寺、汉三阙、观星台等8处11项“天地之中”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封自古就被誉为“天地之中”,就是说,嵩山是名符其实华夏文化的象征和体现。
其实太室山、少室山的命名就体现了登封是华夏文化之象征这一内涵。史载夏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就是住在登封市北的峻极峰下,妻,室也,故此山叫太室山。“太室”就是老的、旧的之意。夏禹的第二个妻子为涂山氏之妹,相传她住在登封市西的三皇寨下,故此山叫少室山。“少室”就是年少的、新的之意。
“涂山(氏)”,就是涂抹山,这里的内涵指华夏文化的历史奠定在山,在嵩山,因为中国的文化在山,而西方文明在教堂。所以夏禹之妻“涂山氏”之名的内涵之意是指华夏文化的历史奠定过程,也就是指华夏文明的历史过程。那么代表华夏文明的嵩山为什么分成了太室和少室两部份?就是说,为什么把华夏文明分成“太室”:老的、旧的和“少室”:少的、新的两部份呢?那么老的、旧的指什么?少的、新的又指什么?这就引出了嵩山的主题,或者说这就是要揭开历史在嵩山所布局的谜。
(一) 儒释道三教是历史文化的奠定者
因为在太室山麓“涂山”的是嵩阳书院、会善寺和中嶽廟儒释道三教,所以太室山所代表的文化就是指儒释道三教。儒释道三教就是老的、旧的,或者说,儒释道三教代表华夏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奠定者。正因为如此,所以太室山峻极峰才叫御碑峰:“御”是皇帝,指帝王文化;“碑”是历史丰碑,有已经过去的纪念之意。我们看历史是如何表现嵩阳书院、会善寺和中嶽廟儒释道三教的。
1、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在太室山御碑峰下,是中国古代全国最知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的布局以表现孔子为核心,体现的是儒教文化。而嵩阳书院最醒目、最特别、最具意义的是大门口矗立的大唐碑。
关于大唐碑的来历和建造流传一个历史故事。相传李隆基身患重病,久治不愈,后服嵩阳道士孙太冲的金丹后才痊愈,皇帝为此下旨在此立碑。立碑的要求是建造最高、最大的,工期一百天。工匠们把碑身立好后却发现因为碑太高而无法把碑帽安上去,为此有多个县令被杀。正在工匠们一筹莫展之际,一天来了个老头围着碑转,笑而不语。工匠劝老头赶快离开,免得与他们一起受连累。老头却说:“我也是个手艺人,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怕这灾那灾的,啥时土围脖子就算完事了”。说完老头转眼就不见了。工匠们突然意识到老头“土围脖子”就是提醒他们堆土立碑帽,老头就是鲁班显灵。于是他们按照这个方法把碑帽安上了,如期完成了立碑之事,嵩阳也就流传开了鲁班智立大唐碑的故事。
大唐碑其实代表的是整个华夏文化,因为大唐盛世是华夏文化的顶峰,代表中华文化。嵩阳书院在太室山三教布局中居中排列,处太室山最高峰峻极峰、也就是御碑峰下,这个位置安排就已经是体现大唐碑是华夏文明的象征这一内涵。大唐碑最突出的体现是其巨大的碑帽。帽子的内涵代表思想,就象人戴上什么样的帽子就属于什么人一样,所以大唐碑的碑帽就是文化的象征。“土围脖子”、碑帽体现的是“到头”,释义结束,也就意味着华夏文明的最后结束之意。就是说,给大唐碑安装巨大的碑帽象征的是:华夏文明“到头”的最后会有一种更大、涵盖更广的思想文化传播,这就是大唐碑凸显巨大碑帽的用意。但是,大唐碑的帽子却是由鲁班安上去的,就是说华夏文化最后“到头”的文化是由鲁班体现和完成的。这是大唐碑的关键核心所在。那么“鲁班”象征谁!我们再看中嶽廟。
2、中嶽廟
中嶽廟在登封市东的黄盖峰下,规模宏大,建筑规整,核心建筑是峻极殿。中嶽廟是道教道场,代表道教。
代表中嶽廟的是峻极殿,而峻极殿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大殿穹顶的最高处建有圆形的盘龙藻井。中国寺庙道观建筑往往在穹顶安装盘龙藻井饰案,这与西方教堂在穹顶留洞窗是一个涵义,都是寓意天门,象征要开启回天之门。
相传重修中嶽廟时有一个不起眼的老头来帮工,领工就把一个柏树疙瘩让他去锛。谁也不知老头整天围着树疙瘩在干什么,后来老头悄然离去。当大殿建完最后安装天花板顶的时候,发现缺了一块,这时领工想起了那个老头。领工找到树疙瘩一看还是原样,只是上面横七竖八的尽是画线,生气的朝树疙瘩踢了一脚。不料树疙瘩里蹦出来个“蟠龙藻井”,往天花板上一安,恰恰正好。于是人们说这是鲁班显灵。
中嶽廟核心大殿叫峻极殿,对应太室山峻极峰。那么这里的“盘龙藻井”与峻极峰下的大唐碑安帽都是一个涵义:大唐碑释义“到头”;“盘龙藻井”体现“到顶”。“到头”、“到顶”都是指华夏文明即将走到最后的一步。就象鲁班完成了大唐碑碑帽的安装一样,峻极殿盘龙藻井也是由鲁班完成的。而“盘龙藻井”象征的是开启回天之门,显然,鲁班完成峻极殿“盘龙藻井”的内涵寓意是:虽然道教讲修练,但道教最后“到顶”也没开启回天之门,而是由鲁班帮助完成开启回天之门的,就是说,最终还是由鲁班为道教示范了如何才能圆满回天。这是峻极殿安装盘龙藻井的内涵之意。那么“鲁班”指谁?
本系列文在解读《泰山》和《孔子》时已经阐述,鲁班象征的是今天法轮大法修炼弟子。因为法轮大法弟子的使命就是向世人讲、讲真相救人,通过大劫救人来建立自己的威德,从而最后圆满自己。而历史安排的、体现大法弟子这一修炼形式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是“鲁班”。所以“鲁”就是“鱼曰”、说,“鱼”代表生活在分子海洋里的世人,这里就是指大法弟子;而“班”就是大法弟子的修炼如同上学,上学就有班级之分,就会分“班”。所以,历史奠定“鲁班”的真实用意是形象的展现今天大法弟子的修炼,也就是说,“鲁班”就是大法弟子的象征体现。
显然,就象大唐碑安碑帽一样,就象峻极殿安盘龙藻井一样,在本次文明“到头”、“到顶”的最后,为华夏文化作总结留下新文化的,真正能为世人留下修炼圆满参照的正是今天的“鲁班”:法轮大法弟子。这就是嵩阳书院和中嶽廟所展现的内涵。我们再看会善寺。
3、会善寺
会善寺在太室山西麓的积翠峰下,是历史上佛教的一大寺院。會善寺历史上群星荟萃,高僧辈出,众多的佛教高僧曾云集于此,在这些高僧中一行和尚最为耀眼。特别是一行创建的琉璃戒坛,是十方僧人受戒之处,在佛教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会善寺表现了一个主题,就是佛教无法修圆满。原因是:会善寺之名释义佛教只修善,只会修善,故为“会善寺”。会善寺最有名的高僧也是“一行”和尚,释义只有修善行。而会善寺核心的主题表现是戒坛,戒坛就是体现戒律。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留下的修炼方法是“戒、定、慧”,大藏经洋洋洒洒核心就是“戒、定、慧”。如果仔细琢磨琢磨“戒、定、慧”就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只讲了达到修炼人标准的戒律,而没有讲根本的佛法。因为“定”仅仅是禅坐入定;“慧”也只是在禅坐的定中开智开慧,自己坐在那里慧悟。所以这三个字只是体现修炼方法,而无佛法的根本内涵之意。正因为如此,所以释迦牟尼佛晚年就告诉弟子:我一生什么法也没讲。他的意思是,根本的佛法要在末法末劫时期由未来弥勒佛下世传度于人。这就是会善寺为什么取名“会善”,为什么最有名的高僧是“一行”,为什么会善寺核心为“戒”坛的原因所在。就是说,会善寺展现的主题是佛教无法修圆满。
显然,通过嵩阳书院、中嶽廟和会善寺的解读可以看出:就象为鲁班安装碑帽做好碑身准备、就象为鲁班完成盘龙藻井而建好大殿准备一样、就象佛教留下修炼人必须有必要的戒律修炼文化一样,儒释道三教的真正历史作用是奠定历史文化,是为本次文明最后所传的法轮大法传世而奠定修炼文化,这就是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代表儒释道三教的嵩阳书院、中嶽廟和会善寺才布局在太室山山麓,代表老的、旧的。也就是说,当法轮大法传世的时候,就意味着大唐碑到了“土围脖子”之时了,就意味着宗教到了安装“盘龙藻井”的时候了,也就是本次文明到了最后的“到头”、“到顶”之时了,那么此时,儒释道三教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故以“太室山”而象征,以“御碑峰”而释义划句号。
那么在本次文明“到头”、“到顶”的最后,“鲁班”所体现的新思想、新文化是什么?“鲁班”所示范的圆满回天的修炼之法如何?这个内涵就体现在少室山、少林寺。
(二)、少室山
少室山在登封市西,因夏禹的妻子涂山氏之妹在此居住而得名。“少室”就是“新室”,是不同于“太室”的新文化、新文明的象征。
少室山从南向观看象一个大冠帽,所以少室山又叫冠山。显然,少室山叫冠山与大唐碑碑帽相呼应,就是说,少室山就象大唐碑的巨大碑帽,象征的是华夏文明“到头”之时,由“鲁班”体现、完成的新文化、新文明。
少室山俗称三皇寨。“三皇”指天、地、人三皇。那么“三皇”与体现新的“少室”组合,显然展现的内涵是“新天、新地、新人”。就是说,少室山所象征的是“新室”,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文化就是由大法弟子所体现的新文化、新文明。
从山体形态上看,少室山东侧的陡崖峭壁最为独特壮观。远远观看,那百丈直立、象竹笋一样排列的垂直褶皱岩石,犹如一部竖立的巨书书页,所以被称为“书册岩”。也就是说,少室山就象一部书,这部书的内容展现的就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是象大唐碑碑帽所象征的一样是新文化、新文明的象征。这部书就是《转法轮》。因为大唐碑碑帽的安装人是鲁班,而“鲁班”是法轮大法弟子的象征,所以少室山以“书册岩”而表现,其内涵就是展现《转法轮》这部奇书。
由书册岩栈道上行是南天门,象征修炼回天之门;少室山主峰又叫连天门。显然,以少室山“书册岩”而象征《转法轮》奇书的内涵之意是:《转法轮》就是上天的阶梯。就是说,《转法轮》就是能够使人修炼圆满回天的佛法之天书。
在法轮大法中修炼的人都知道,《转法轮》完全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不同于以往人类的任何书籍伦理。法轮大法的修炼是融炼人、提升人的最好途径。《转法轮》所展现的法理,法轮大法修炼的环境就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所以大唐碑碑帽也好,少室山叫冠山也好,都是指法轮大法,指法轮大法所带给人的新文化、新文明、新世界。这就是少室山的立意主题。
少室山主峰叫连天峰,海拔1512米;太室山的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2米。就是说少室山比太室山高了20米;其内涵是法轮大法的法理之高,超过历史上的一切文化。所以嵩山才用“嵩”字“山高”而表现,以凸显山的高低来命名,意在凸出“少室”之高:法轮大法的法理是最高的。事实上法轮大法阐述的是宇宙的根本大法,法轮大法就是宇宙大法,当然也就是最高的。少室山的主峰叫连天峰,释义与天相连;而太室山的主峰叫峻极峰,释义只是峻极而没连天。就是说,法轮大法展现的理才是修炼圆满的回天之理。
少室山又叫季山。人类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但是这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仅仅是奠定历史的过程,是为最后传法轮大法而奠定修炼文化的历史过程,从历史奠定的目地上来讲,奠定修炼文化的历史过程也就象是一个季节一样。所以,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就是夏,中华民族又称华夏,释义一“季”。而法轮大法所展现的却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是不同于以往“季”节的新文明“季”,故少室山又叫“季山”,突出法轮大法法理与以往的历史文化不同。
可以看出,少室山通过三皇寨就是在展现《转法轮》这部奇书,展现法轮大法的法理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朝代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新文明,就象大唐碑碑帽,法轮大法之理展现的就是人类的新文化、新文明、新世界。这就是“少室”的内涵所在。
那么显然,“鲁班”、法轮大法弟子就是“新文化、新文明”的践行者、开拓者、体现者,法轮大法弟子就是“新世界”之人。这个内涵体现就是少林寺。
(三)、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全称是“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常住院坐落在少室山北麓的少溪河畔,它背依五乳峰,西靠红岭,南望少室山,西有佛教界最著名的塔林圣地。少林寺常住院全面展现了大法弟子的修炼,展现了大法弟子的精神风貌,就是说,少林寺就是法轮大法弟子修炼的象征体现。“少林”就是“新林”,是指大法弟子是历史今天一个全新的修炼群体。而少林寺是与纪念佛教徒的塔林布局在一起的,这个布局的内涵之意是:少林寺展现的是大法弟子给后人所留下的纪念,或者说少林寺展现的是大法弟子为后人留下的做人和修炼参照。这是少林寺的主题。详述如下:
我们知道,少林寺是达摩开创的禅宗寺院,以少林武术而闻名于世。不管是少林寺的命名、达摩的禅修,还是少林寺的建筑布局,其内涵均是在展现法轮大法弟子的修炼。
1、“少林寺常住院”
为什么赋予少林寺“常住院”的命名?因为少林寺是展现法轮大法的修炼,而法轮大法是在常人间不脱离世俗而修炼的,所以少林寺才叫“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是北魏印度高僧跋陀来到中国传播佛法在嵩山划地而建的。跋陀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是因为跋陀看中了这个地方的风水好。一天跋陀云游嵩山,忽见这里有金光一闪,飞出一龙一凤。上前察看,只见地上有一只公鸡和一条蛇正相持着,认为“龙凤相争,必是风水宝地!”于是就在这里建寺传法。
跋陀为少林寺选址的典故,体现的是少林寺所展现的时间内涵,即少林寺是在展现“历史的今天”。少林寺西是红岭,“红岭”暗指今天的中共红朝时代。跋陀在风水宝地看到的是雞蛇相持:“鶏”对应历史今天的中国鶏形版图;蛇暗指中共,因为中共就是《圣经•启示录》上说的大蛇、大红龙。那么“红岭”、“雞蛇相持”组合展现的状态就是:中共这条毒蛇在红色的鸡形大陆执政。
选建少林寺的是跋陀:“跋”指一篇文章、一本书结束时的短语。那么跋陀的“跋”之意与大唐碑碑帽所示的“到头”、与峻极殿“盘龙藻井”所表达的“到顶”一样,都是指时间“历史的今天”,是指“历史的今天”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末法末劫之时,是华夏文明進入一个全新文明时代的特殊历史时期。
所以,“红岭”、“鶏蛇相持”与“跋”共同释义时间:“历史的今天”,就是说,少林寺是在展现“历史今天”的法轮大法传世。
2、達摩
达摩在少林寺开创了禅宗,少林寺因此被称为“禅宗祖庭”。達摩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面壁九年,其禅坐形像在洞内石壁上都留下了连衣褶都依稀可见的身影,后人将这块石头叫作“達摩面壁影石”。
少林寺为“禪宗祖庭”,其实“禪”的汉字本意就是指法轮大法的修炼。“禪”的部首是“示單”,就是显示彰显“單”之意,而“單”即是指法轮大法。因为“單”是單一,而最大、最高的“單一”就是宇宙大法,也就是法轮大法,没有任何能与宇宙大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單一”就是指宇宙大法,那么“禪”显然就是指法轮大法、宇宙大法。所以,历史奠定“禅宗”的真实用意就是展现法轮大法传世。
“達摩”之名同样暗含着大法弟子修炼的内涵。因为“達”是達到,指大法弟子達到了圆满标准;而“摩”是接触、观摩,其内涵是指:圆满离开后的大法弟子,是大劫留下来的人今后做人的楷模和修炼参照。所以,“達摩”之名释义:大法弟子是后人修炼的参照。
達摩面壁九年留下“達摩面壁影石”:“面壁”即面壁思过,暗指法轮大法的修炼核心:修自己的心,遇到任何事情找自己的过错和不足。那么“達摩面壁影石”就是指:大法弟子修心、首先改变自己的心这一修炼特点将象“影壁石”一样,是留给后人的修炼参照。
所以,无论是“禪”、“達摩”之名,还是達摩面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法轮大法的修炼。
3、少林寺建筑布局
少林寺建筑布局同样体现的是法轮大法传世这一内涵。主要体现在山门、大雄宝殿布局、断臂求法和千佛殿。解读如下:
山门:山门即寺院大门。少林寺大门布局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迎门。按中国民俗,在大门口迎接客人的一定是主人,就是说弥勒佛为主佛。而释迦牟尼佛留下的说法是:末法时将由未来弥勒佛下世传法度人。那么少林寺山门的布局暗示了三点:一是以弥勒形象下世传法的是主佛;二是主佛下世的时间是末法末劫之时;三是少林寺真正的主题是展现主佛弥勒佛传的法。
本系列文在《恒山》、《乐山大佛》等文的解读中已经阐释,以弥勒形象下世传法的即是法轮大法创始人李洪志师父。所以,少林寺的主题就是展现法轮佛法。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鐘楼前布局了两块最具意义的古碑:《李世民碑》和《小山禅师行实碑》。
《李世民碑》记述的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武德四年,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时久攻不下,身负刀伤。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难于唐王,立下了战功。李世民登基后嘉奖少林众僧,并因为少林武僧练武需要体力而特许少林寺僧人可以吃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少林寺僧人可以吃肉这一特许,正是暗指今天在常人间不脱离世俗修炼的法轮大法弟子;“十三棍僧”同样指大法弟子。因为法轮大法弟子是持天降咒语而修炼的修炼者,这个天降咒语就是贵州平塘藏字石“中國共産党亡”。而咒语被称为“祝由十三科”(参见本系列文《衡山》),所以,“十三棍僧”就是指大法修炼弟子,指大法弟子就是今天持“中國共産党亡”天降咒语而劝世人退黨、退团、退队的“十三棍僧”。那么“十三棍僧救唐王”也就是指:大法弟子是解体中共,清除中共黨文化,恢复大唐传统文化的修炼者。
《小山禅师行实碑》有混元三教九流图,即儒释道三教代表人物孔子、释迦牟尼佛、老子的组合画像图。该图十分奇妙,正面看是释迦牟尼像,左侧面看是孔子像,右侧面看是老子像。在画像上下还刻有赞语:“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显然,这是指“三教合一”。道家修真,佛家修善,儒家修忍,三教合一即是“真、善、忍”同修,而“真、善、忍”同修即是法轮佛法。法轮佛法也叫法轮大法、宇宙大法,因此,“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即是指万法归宗的法轮大法。
显然,《李世民碑》、《小山禅师行实碑》通过不同的角度共同展现的是法轮大法。
大雄宝殿西侧是鼓楼,鼓楼原为转轮藏经阁,设轮式读经转轮。显然,“转轮藏经阁”也好,“轮式读经转轮”也好,都是与少室山“书册岩”对应,指奇书《转法轮》。
在鼓楼的北侧是塔院,院内有佛塔两座:台上塔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下面为“下生弥勒佛塔”,塔内供奉的是弥勒佛像。这个布局之意显然是:释迦牟尼佛“下生”以弥勒形象下世传法度人。就是说,转轮藏经阁与塔院组合,展现的是法轮大法创始人李洪志师父。而塔院与其前的“转轮藏经阁”组合布局,展现的正是李洪志师父和其撰写的奇书《转法轮》。
可以看出,少林寺大雄宝殿通过布局《李世民碑》、《小山禅师行实碑》,通过转轮藏经阁与塔院共同展现的主题就是:法轮大法就是久远历史安排的、末法末劫救度世人的佛法。
“断臂求法”。在少林寺的立雪亭书写着一个故事,慧可断臂求法。相传慧可为求真法一直追随達摩多年,達摩面壁九年,慧可从不离其左右。一年冬天,達摩在達摩亭禅坐一夜,慧可在亭外站立一夜,大雪埋到慧可的双膝也一动不动。第二天達摩看到慧可如此这般,就暗示天机道,“要想我传法于你,除非天降红雪”。慧可听了此言,抽出戒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顿时鲜血染红了白雪。此时,少林寺上空出现了红光笼罩的奇异景象,纷纷白雪变成了红血。達摩被慧可求法的精神所感动,随将真法传给了慧可,慧可便成了禅宗二祖。
慧可断臂求法展现的是大法弟子坚修大法的决心和意志。同时,“断臂”、“红雪”还暗示2001年1月的大雪日中共为诬陷打压法轮功而策划的天安门自焚伪案;“断臂”暗示法轮大法弟子受到中共的严重迫害,甚至有许多的大法弟子被中共活摘器官。这是少林寺布局慧可断臂求法的历史用意。
千佛殿。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進建筑,大殿内东、西、北墙壁上是五百罗汉大型彩色壁画。画面分为三层,三层罗汉在不同的背景层面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千佛殿除了壁画,殿内地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四排脚坑,名曰“站桩坑”,据说是历代少林僧人站桩习武留下的遗迹。
千佛殿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五百罗汉弟子。罗汉只是出三界的第一个罗汉果,那么为什么大殿却冠以“千佛殿”?原因就是千佛殿其实真正展现的是法轮大法弟子。大殿壁画五百罗汉图就是大法弟子圆满场景的象征体现;而大殿地上的“站桩坑”是指:这次大法弟子的集体圆满,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辉煌、最壮观的殊胜景象,就象“站桩坑”一样,将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站桩坑”的这个内涵与释纪念之意的塔林相对应,体现的是:少林寺展现的是法轮大法弟子为后人留下的纪念和修炼参照。
少林武术。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少林“武”同样是展现法轮大法的修炼。因为法轮大法“真、善、忍”同修,坚持和平、理性反迫害,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向世人讲真相揭露迫害,最经典的就是组织神韵演出,用舞、用舞台来启迪世人的正念,从而达到救人的目地。“武舞同源”。所以,少林寺之“武”就是暗指神韵之“舞”,就是说少林寺武的内涵,展现的是法轮大法和平、理性反迫害。其实汉字“武”就是“止戈”的组合,把“戈”的一划移到“止”的上面就是“武”,就是说,“武”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根据以上的解读可以看出,少林寺常住院命名、山门、大雄宝殿、“断臂求法”、千佛殿、塔林和少林武术,均站在不同的角度展现的是法轮大法的修炼,也就是说,少林寺的主题是:展现法轮大法的修炼,大法弟子的修炼是为后人留下的纪念和修炼参照。
少林寺展现的是大法弟子的修炼;少室山展现的是奇书《转法轮》。那么少林寺依少室山而建,其内涵即:大法弟子修炼靠的就是回天的阶梯《转法轮》。法轮大法为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这就是少室山。
所以,整个嵩山的主题也就清晰的揭示了出来:依托太室山的嵩阳书院、会善寺、中嶽廟儒释道三教,是华夏旧历史文明的象征体现,是“旧室”,谓之太室山;而在华夏旧文明“到头”、“到顶”之时,一个代表“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的新文明已经在悄然展现,这个新世界新文明的体现就是“新室”,谓之少室山。
在登封市区东南有中国最古老、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天文建筑观星台。“观星”就是观察天体。体现观察天体内涵的观星台与象征“旧室”“新室”的太室山、少室山组合,体现的是今天宇宙变化重组、也就是宇宙正法的内涵。现在天文界已经看到:旧星体、星系在不断的解体,新星体、星系在不断的生成,就是说宇宙在重组,新宇宙在形成。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太室”就是代表旧宇宙空间;“少室”就是新宇宙空间的体现。而“少室”展现的是法轮大法传世,那么显然,嵩山在展现宇宙变化重组、即法轮大法正法的内涵。就是说,新宇宙空间代替旧宇宙空间在人世间的一种体现,就是代表“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新文明的法轮大法之新法、取代以儒释道三教为体现的旧世界旧文明之旧法,而新法代替旧法的过程就是正法。在不久的将来,大劫留下来的世人都将会亲眼目睹新旧宇宙空间更新的过程。这就是历史为什么把登封定位为“天地之中”的原因:地球是宇宙正法的中心;嵩山是展现“天地之中”整个宇宙旧新变化重组之地。
显然,嵩山的主题是:久远的历史就安排了法轮大法的传世,儒释道三教真实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就是为法轮大法的传世而奠定修炼文化。
嵩山在河南省,河南有豫剧,河南又简称豫。“豫”的汉字部首组成是“予象”:“予”既当“我”讲,又指给予,其内涵指儒释道三教;“象”是指儒释道三教奠定的修炼文化只是“象”法轮大法的修炼。那么“豫”的内涵显然就是:儒释道三教只是为法轮大法而奠定修炼文化。华夏五千年文明是神佛写就的一部书,人类的历史就是一台大戏,而儒释道三教为法轮大法而奠定修炼文化就是这台历史“豫剧”的剧情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