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40)国人糊涂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正见网2017年02月14日】

国人糊涂

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流行,造成许多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共产党抱有幻想。

蒋公看到唯物主义的毒害,它破坏了中国人的道德,造成文官武将形成卑劣自私的人生观,失了做人的正气。

“我们更要知道,俄帝第五纵队用来摧残我们民族精神最险毒的武器,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险毒性,在于他攻入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源。五千年来,我中华民族所以立足于世界,就是依赖着我们以仁爱为中心的民族道德。”

“俄帝和奸匪看准了这一点,乃处心积虑,对我们广大农村中善良农民,煽动其清算斗争,以摧毁其伦常和道义;一般浅薄的知识 ,甚至本党的党员,不但看不出唯物主义的流毒,并且把他当做哲学史上的学说来讲说。殊不知在俄帝的手上,唯物主义是斯拉夫主义的伪装,以诈术与暴力为手段,抱征服世界的野心之疯狂宗教信仰,而到了我们中国知识界和本党一部分党员手上,唯物主义却就是争小利,避小害,临财苟得,临难苟免的卑劣自私的人生观,把中国历史上为国家存亡民族生死而‘成仁取义’的精神和气魄,扫地无余。”

“所以戡乱军事一遭挫折,而前此在政府之中,本党之内,有秘密的出卖秘密,有案卷的出卖案卷,自诩为‘起义立功’,投降靠拢,不知羞耻为何物。由此可知民族革命的总动员和总体战,要有民族精神做骨干,且更须民族文化做基础。”

蒋公指出,因为学校教育方面只讲科学,不讲做人,造成共产主义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大行其道,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变成了仇视民族文化、消灭民族精神的工具。

“再从教育方面来检讨,我们更感民族所受俄帝奸匪的流毒之深重。社会是一大学校,每一国民都在其熏陶之下。”

“对于群众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广播和书刊,不是国际主义的文字,便是赤色组织的宣传,徒然斫丧群众的身心,激动群众的心理。北京大学发起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以来,学校教育当局只限于科学的讲习,对于人生处世的意义和革命立国的道理,让教师们随意闲谈胡说,尤其是大专学校里充斥了共产主义的国际思想,否则就是自由主义的个人思想,而对于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几乎消失净尽;其对于三民主义和民生哲学,不但讽刺讥笑,而且破坏反对,惟恐不至。”

“到了学校做了奸匪‘城工’的大本营,演出扰乱社会破坏秩序的暴行,那就是政府要保障多数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自由,也来不及了。五四的口号是‘科学与民主’,从三十多年以后的今日看来,只嫌科学水准没有提得太高,民主精神没有一点基础;但是“科学”的口号演成了仇视民族文化的口实,‘民主’的口号更做了俄帝奸匪劫取我抗战成果、消灭我民族精神的手法,那就更值得一般个人的自由主义者的反省和觉悟了。”(蒋介石,《对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

蒋公洞见失去大陆的最大原因是中国人丧失了民族精神,舍弃了民族道德,才给了共产党土壤和生存的空间:

“我们在大陆上所以失败得如此之快,就是我们首先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舍弃了自己的民族道德,我们此次失败最大原因,就是失败在民族精神的萎缩,和民族道德的堕落,就让朱毛共匪利用他那些仇恨斗争、丧心病狂的毒素,乘机侵入进来,先褫夺了我们魂魄,麻醉了我们精神,然后再来毁灭我们民族,这样不知不觉的,国家不是就可以任他出卖,无形的自然灭亡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大陆上朱毛奸匪们还正用这些各种阴谋毒计,务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和道德扫地无遗,然后他更用这些更毒更辣的荒淫、恐怖、无耻的手段控制着铁幕,保持其极权暴政。所以我们今天如要恢复大陆,重整山河,就先要在精神上战胜奸匪,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就必须要恢复我们的民族道德,唤醒我们的民族灵魂。我们固有的精神、伦理和道德,是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历史积留下来的,那决非奸匪任何手段,所能撕毁淹没。”(蒋介石,《如何纪念国父诞辰》)

蒋公指出,共产党通过摧毁民族道德灵魂得到政权:

“一个人要是没有灵魂,那就是所谓‘行尸走肉’了,伦理道德就是我们的民族灵魂,也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武器,一个民族,要是没有民族道德,那也就是丧失了民族灵魂。共匪为什么要极力诋毁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和固有道德呢?这正因为他要出卖我们的民族,就先要毁灭我们民族传统的精神,更要毁灭我们固有的伦理道德,否则他就不能使我们青年鄙弃其自己的国家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共匪的青年教育从根本上就不能不反对忠孝了;又因为他要逞其肆无忌惮的残杀手段,所以他就不能不反对仁爱;他要卖弄其欺骗诈伪的奸计,更不能不反对信义;他要达成其阶级斗争,自然是越发要反对和平了。”(蒋介石,《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学者周有光表示,“只要中国一天离不开共产主义,中国的前途就无法摆脱黑暗。”周有光生于清朝末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共政权。他说:“我讲老实话呢,最好的是国民党时代,不是共产党时代。”(据英国广播电台、《苹果日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