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02月17日】
张骞是头一位沟通中原和西域交通的人。西域就是今天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
原来,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告诉武帝:他们的老上单于,打到西域的月氏(读支)国,杀死月氏国王,把头盖骨漆成酒器,显示自己的威风,这和战国初期赵襄子杀智伯的做法完全一样。月氏人憎恨匈奴,想报仇,却没有能力。
武帝听了,半信半疑,何不找人去看个究竟呢?于是下诏召募敢去冒险的人。当时,张骞在朝中当一个小小的郎官,年富力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便主动应募,带上一队随从(总约百余人)出发了。张骞经过今天的河西走廊,到达匈奴边境,被抓住了,送到单于面前。问明原因之后,单于大怒:“月氏在我们北方,汉朝使者不经商量,岂能随便通过?我如果擅自越过长安,要去南越,行不行?”不听任何解释,就把张骞和他的随从们,扣押起来了。
张骞在匈奴住了十几年,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依然每天拿着朝廷的节杖,考虑完成使命的办法。日子一久,单于放松了监视,张骞找到机会,带着部属向西逃走。
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国。这里的人,已从商旅口中听到,中国的土地广阔富饶,物产非常丰富,大宛国的国王,早想沟通消息,只是没有机会,对张骞的到来,非常欢迎;于是派翻译带领,继续向西,寻找早已逃亡的月氏国。好不容易翻越葱岭,在今天的阿富汗和哈萨克一带,找到了月氏国王。使者谈起他们的前辈遭受匈奴侮犀的情况,新的女王早已淡忘,不想再去复仇了。
张骞住了一年多,没什么收获,才动身返回中原,半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以后,适逢匈奴王室发生内哄,在汉人奴隶甘父的帮助下,张骞带着匈奴族的妻儿,逃脱监视,回到长安。当初从京师出发,有一百多人,经过十三年,回来时只剩两个,可见旅程是多么艰难困苦!这时是公元前126年的夏天。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形势和风俗人情。他以当时的大宛国为坐标,将周围万里版图内的几十个小国,介绍得很清楚。大夏国有中国蜀郡(四川)的竹杖和细布,大宛人耕种田地和中原一样,还出产一种健壮的汗血马。这么广阔的土地,把它变成大汉朝的附属国,该有多好!到那时,还怕什么匈奴?
汉武帝的雄心被激发了,他叫张骞沿着今天西南方的云、贵一带,追踪卖竹杖和细布的交通小道,去沟通大夏国。张骞到了昆明、滇国和夜郎,因为山高水急,再也没有办法前进了。走到夜郎国,国王很热情,请张骞喝酒,顺便问起:“汉朝比我们怎样?大些吗?”
张骞心里知道,夜郎的位置,就在蜀郡南部(今贵州西部),地盘只及得中原的一个郡;不免暗中发笑。他向国王详细解释,指出夜郎国很小很小,因为山高林密,没有走出去,对外面的事情不了解,以为只有自己是老大,其实天下大得很呢。这就是“夜郎自大”的出处。
夜郎国王听罢,非常惊奇,也更加敬佩张骞。张骞没有继续西进,折转身回长安去了。
纪元前121年,匈奴的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归降汉朝,西域的道路没人阻碍,可以直接畅通了。几年后,张骞建议朝廷完成打通西域的任务。汉武帝任命他为中郎将,带领三百名勇士,六百匹骏马,牛羊数万头,金帛数千万;还给他配备了好多位副使,向西方进发。
张骞到达烏孙国(今新疆伊宁市一带),国王称作昆莫,态度很傲慢。张骞并没有生气,只是分遣使者到附近各国去访问,西边到了大夏、安息和身毒,再回到乌孙来。昆莫派出翻译和使者数十人,跟着张骞回到长安,想看看汉朝到底是什么样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汉朝的强大和繁荣,是西域人没法想象的。
使者回国详细报告后,乌孙国的国王昆莫和大臣,无不惊讶万状,马上派使团到中国来,建立联系。汉武帝也十分友好,派出使者,从此两国来往不绝。不久,匈奴人知道这个情况后,想出兵进攻乌孙;但因大宛和月氏等国已经事奉汉朝,乌孙王深感孤立,很是担心。于是要求和汉天子结成亲家,借以保障国家的安全。
汉武帝和大臣们反复商讨,接受了乌孙国的提议。选出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封为公主,嫁到乌孙国去。乌孙王的聘礼是一千匹良马,汉朝的陪嫁也十分丰厚。公主到了乌孙,成为昆莫的右夫人。
匈奴看到形势不利,便给乌孙王送去一位左夫人,藉以抵消昆莫对汉朝的偏爱。
公主住在专为她修建的房屋里,每年只和昆莫相会几次,见面时摆酒接风,彬彬有礼,如同客人。可是语言不通,风俗不同,亲人远在天边,公主无限愁苦,只好自怨自叹,抚琴悲歌,写下了一首有名的《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安得黄鹄兮归故乡。
汉武帝得知此消息后,十分同情,派人送去各种日用什物,每两年慰问一次。昆莫觉得自己年老,要把公主配给孙儿岑陬,这在当地是合乎人情风俗的。公主按照中原礼仪,坚决不答应,并向汉天子上书,表明意愿。汉武帝回信说:“你应该服从当地习俗,注重两国间的关系,共同抵制匈奴。”
公主得到旨意,才勉强嫁给岑陬。不久,昆莫死了,岑陬接替王位,称为昆弥,继续和中原汉朝,保持着良好关系。
(事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