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02月20日】
儒、释、道这三家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在一些人想法中,这三家应该是各成一统互相排斥的,其实在修炼中的确要讲究专一,不参杂别的东西,但并不是互相诋毁否定。相反从创造中华文明的角度上看,这三家是互相配合的。今天就讲这样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王阳明是明代大儒。王阳明自小就向往修炼,好打坐,最后也是在儒教的理论体系之中修的,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青年时曾前往九华山求仙访道,住在当地寺院中。听说山上有位修炼有成的道士蔡蓬头,便向他请教修炼问题。
不料蔡蓬头道长见了他,只是说“尚未”二字,就转身要走。王阳明再三恳求指点,蔡蓬头才对他说:你的礼节虽然隆重恭敬,然而内心“终不忘官相”,说罢一笑而别。可见这个蔡道士有他心通,王阳明内心深处的思想念头,他都一清二楚。
王阳明不甘心空手而归,听说地藏洞那里有位避世修炼的高僧,“坐卧松毛,不火食”,只吃点松子野果之类的东西。他便不惧山路艰险,去拜见高僧。好不容易到了地藏洞,高僧正在睡觉,王阳明便在一旁等候。高僧醒后知其来意,便只说了一句话:“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等王阳明下次再去拜访时,竟已人去洞空。
周濂溪就是周敦颐(“濂溪”是他的号),咏莲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正是出自他的作品。周敦颐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儒家学者,精通易学。程明道则是其弟子。王阳明从高僧的话中,悟到这是点化他从此在儒家中修炼,于是便安心于儒教之中,终成一代大儒,成为闪烁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颗明星。
从这则故事里,我们看到道家挑选徒弟真的非常严格,王阳明虽没达到标准,但道长也向他指出了心性上的漏洞,以便他将来提高;佛家的高僧则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不仅没有乘机拉他入佛门,反而让他在儒家中修,还推荐周濂溪、程明道俩位大儒给他。可见在创造文明,造福众生之事上三教都是互相配合的,共同造就了中华文化。
今天一些宗教徒秉持极端的门派之见,盲目排斥其宗教外的一切,对法轮大法真相表现出拒绝甚至敌视的态度,其实大法学员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谁的宗教信仰,他们只是告诉你事实,告诉你被中共邪党掩盖的真相而已。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大家真正的高僧高道,都是没有门派之见的,对一切正的、善的、好的、对的事物,无论其属于哪一法门,他们都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其实,只要你放下门户之见,真正的认真看看真相资料,也许你会因此明白许许多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