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光武帝惜才用才

秦如初


【正见网2017年02月28日】

汉光武帝刘秀的气魄,跟公孙述不同,他豁达大度,坦率自然,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马援奉了隗嚣的命令,来见光武帝。中黄门把他引进宫里,光武帝正在走廊边闲坐,戴一顶头巾,赶忙站起相迎,笑道:“先生在两位皇帝间(另一个皇帝指公孙述,事见前文)来往悠闲,佩服佩服!我到今天,才得见到先生,惭愧惭愧!”

马援赶忙下拜,表示歉意,说:“当今之世,君王固然要挑选贤臣,臣子也要选择明君啊。我跟公孙述是老乡,从小一起玩的。前些日子去见他,他仪仗簇拥,神气十足,然后请我相会。我来洛阳,陛下从未见过我,难道不怕我是刺客?如此随随便便,太有意思了!”

光武帝笑着请他就坐:“先生不是刺客,只怕是说客吧?”

马援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天下大乱,到处有人称王称帝,今天看到陛下的气概,简直就像高祖再生,帝王到底是帝王!”高祖指的是刘邦,当年他接见郦生时,也是这副样子。马援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这一点。

就凭这一次会见,马援委身光武帝,成为他手下最得力的大臣,立下了许多功劳。没别的,马援佩服光武帝的风度和气质。

另一位贤士,是太原人周党,他应召来会见光武帝,不行君臣礼节,声称自己的志趣是乡居归隐。

在场的范升,对光武帝说:“周党这号人,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会行军打仗,凭一点虚名,还要拿捏装腔,三催四请,朝见时,竟然不行君臣大礼,像什么话!我要跟他比试比试:天文地理,人事政治,输了我受罚;他输呢,可见是故作姿态,沽名钓誉,应该杀头!”

光武帝的看法不同,他說:“自古到今,总有不愿受拘束的人。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小米,太原周党,不领我的俸禄,各有志向嘛,送他绢子四十匹,送他回老家去吧。”

严光早年曾和刘秀一起读书,很受尊敬。刘秀当了皇帝,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为他画了像,才在齐国找到他。 光武帝多次礼请,严光到了洛阳,拜他为谏议大夫。他不接受,宁愿回到浙西富春山中耕田钓鱼。子陵滩的钓鱼台,是千年以来的名胜。

由此可以看出,光武帝尊重人才,也尊重人格,不勉强,更不霸道。正因为如此,在多数场合,他能接受不同意见,不固执,对那些敢于坚持正道的人,很赞赏。这种事例不少。

大臣来歙(读西)被刺,在洛阳举行葬礼。赵王刘良,随光武帝送丧回城,到得夏城门口,十分拥挤,他喝令中郎将张邯让路,要守门官离开岗位,到前面来接受斥责。司隶校尉鲍永,告他一状:“刘良不守法纪,应该处斩。”可刘良就是光武帝的叔父,摸到老虎的屁股上,大臣们无不叹服。

不久,鲍永推荐扶风人鲍恢,为助手,也是不怕权势的人物。光武帝衷心地赞赏他们二人,讲:“我愿皇亲国戚都该谨慎些,别张牙舞爪;不然,碰到我的‘二鲍’(鲍永、鲍恢),就难得下台了。”

鲍永到外地视察,经过更始皇帝的坟地,他跪拜哭泣;对自己原来的主公,也表示了哀悼;又到了扶风郡,隆重祭祀救命恩人苟谏的陵墓。光武帝听说了这三件事后,很不愉快,问大臣们:“外出办事,他这样随意活动,像不像话呢?”

太中大夫张湛说:“仁爱是行动的准则,忠义是做事的根本。仁人不忘旧恩,忠臣不忘故君。鲍永两样都有,仁爱与忠义俱备,人格高尚。他的活动,是最好的证明。”光武帝听了,深受感动,对鲍永也更加尊重了。

睢阳县令任延,提升为武威太守。光武帝在接见他时,劝他道:“好好听长官的话,别把名誉搞坏了。”

任延听后,大不以为然,讲:“古人说过,忠臣不会随声附和,随声附和的不是忠臣。办事公道,尽礼守法,是臣子的原则。跟着长官转,决不是国家的幸事!陛下教我‘好好听长官的话’,我不敢苟同!”

光武帝听了,先是一愣,想了一会儿,不觉肃然!连声赞叹:“你说得对,说得好!请按你的意思干吧!”

光武帝崇尚俭朴,凡是下面贡献来的奇珍异宝和美味佳肴,一律不收。外国送来一匹千里马,一口宝剑,他吩咐侍卫,宝剑送给骑士,宝马用来拉车。

他很关心百姓的疾苦。大乱之后,农民开垦新的土地,地方官吏丈量面积时,把屋场和池塘,也算进去,以便多收租税。百姓叫苦连天,贵族富户,却很高兴。光武帝发现后,杀了许多人,包括十几名太守县令。后来,光武帝对马援说:“以前,我杀的官员太多了,真有些后悔!”马援答道:“犯了死罪就该杀,该多就要多。况且人死了不能复生,作为鉴戒,也就行了。”光武帝连连称是。

光武帝也很重视依法办事。大司徒欧阳歙,当汝南太守时,测量田地面积,贪污受贿上千万,受到检举,关在监狱。他家世代传授《尚书》,前后八代人当博士。他入狱后,一千多学生,日夜守在皇宫前面,向光武帝叩求宽大,有的剪断头发,表示要替老师受刑。平原县十七岁的礼震,上书要求代老师受死,非常诚恳。光武帝全不接受,坚持有罪者,自作自受!最后,欧阳歙死在监牢中。

光武帝有时候也凭感情处事,而出现过错误。大司徒韩歆,爱说真话,有一次,他说:明年可能歉收,会出现饥荒,触怒了光武帝,免掉官职不算,还押回老家,逼得他和他的儿子同时自杀,百姓对此十分不平。

但是,总的说来,光武帝算得上一代明主。

(事据《资治通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