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欲作家书意万重”“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莲


【正见网2017年03月10日】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介绍】
张籍(766—830),字文昌,中唐著名诗人。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赏析】
这首《秋思》诗,是张籍宦游在外,客居洛阳时所作,是一首托物咏怀、抒发秋情的七言绝句。“此诗堪与‘马上相逢无纸笔’句(指岑参《逢入京使》颉颃”(不相上下)(唐汝洵《唐诗解》语),是万口交誉的名篇。全诗不事雕琢,平易自然,多以口语出之,似不经意地随口吟成,却含蓄隽永,十分耐人寻味。诗题为《秋思》,却并未在尺幅诗笺中精细地着力抒发悲秋、伤秋的意绪,而是通过借送友人寄写家书时的动作及其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真切细腻地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面对凄清萧瑟的秋天,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吟咏无尽的秋之诗篇。秋,由于人们的心境不同,秋的情思也往往不同,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人张籍却深情别具,匠心巧运,他不作玄妙的说理,也不从大处落笔。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出语平淡,直抒心意。此时,诗人身居异地,贫病交加,看见树叶飘零,自然想起秋风。《晋书•张翰传》载:“张季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里,诗人化用了晋代张翰的故事,以自己的至情至性,拨动心底的丝弦,发出深沉的喟叹。诗人郁郁不得志,慨然思归的深衷,一时触事而发,他不能像张翰那样“命驾而归”,他痛苦,忧怨,孤怀如结。复杂的身世体验,强烈的心境对比,抑郁的自我感觉,只好写一封家书,来寄托思乡怀亲之情。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乡。一个“欲”字,将诗人急不可耐地铺纸执笔的情态写出,而“意万重”正表现了诗人将写未写的意念和心境。是啊,如斯景象,怎不令人千愁万绪,感慨万端。仕途的蹭蹬,宦海的沉滞,统治者的昏庸,官场中的倾轧,生活上的困顿,以及对家人的怀念……不知从何说起,又如何表达。张籍多年沉滞于官僚阶级的下层,长期生活在贫病之中,同时耿介不随,宦情寡淡,心境是悲凉的。诗人以外物寄托情思,实是寻求感情的载体,试图通过一纸家书承载浓郁的心境——“意万重”。其韵味之悠长,实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第三句“复恐匆匆说不尽”一句,陡然一转,将诗人此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心中的千言万语,叮咛备至,“复恐”这“匆匆”之间,是写不完、也“说不尽”的。“复恐”二字,是诗人的感知。感知与心境的契合,丝丝入扣,构成诗意,婉曲有致,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思乡之愁,像无端的乱絮,如何向亲人说清。辛酸的眼泪,痛苦的低诉,深情的怀念,“说不尽”的苦衷啊,一齐袭上心头。其情惨切,人何以堪!诗人的满腹辛酸,复杂难言的心情,都从“复恐匆匆说不尽”这七个字中,表现了出来。

第四句“行人临发又开封”,与“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相呼应,一脉贯通,层递增忧。“行人”即是所托捎带“家书”的友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又打开了家书。这里诗人不写信的具体内容以及修书的具体过程,只选取一个家书就要发出时的典型动作,表现了诗人慌乱的心绪和“说不尽”、道不完,补充了又补充的啰嗦样子。友人将要出发,诗人又把家书“开封”的细节描写,实是诗人着意为之,当是其匠心所在。这一结句,“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清•叶燮语),意蕴淳厚,寄托深广,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人久久不能平静,个中情愫,令人回味无穷。

游子思家,人莫不然。但是这过深过浓的感情,反而很难表现。诗人撷取极普通的题材、极平常的细节小事,写出了极具典型意义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极其深沉的思乡之情。诗人借“秋风”寄秋思,托“家书”诉愁怀,形象化地借小物述浓情,寥寥数语,把游子的“意万重”刻画得淋漓尽致。“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史通•叙事》语),收到了“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语)的艺术效果。

综观全诗,不是以词藻风物见长,而是以“心意及细节”取胜。全诗按照情绪的流动指向,信笔写来,舒卷流畅,出语平淡,细节感人。无怪乎后人称赞本诗是“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