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预言中的国共两党宿命和“大灾难”(五):淳风《藏头诗》预言中共乱世 圣人出世

壬静思


【正见网2017年04月23日】

四.‭ ‬李淳风《藏头诗》

《藏头诗》记述的是唐朝贞观初期,唐太宗向李淳风询问未来世事时的问答,相传由当朝史官记录成书。《藏头诗》从唐朝开始预言到清朝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再预言到其后约八十年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抗日战争之前,蒋介石(“小天罡”)扫平了匪患,天下得以太平。然后,《藏头诗》使用了特别晦涩难懂的文字预言了中共时期以及圣人出世:‭ ‬

太宗曰:“太平之后又若何?”
淳风曰:“九十年后,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带一枝花。太阳在夜,太阴在日,紊乱山河。两广之人民,受无穷之祸。(不)幸有贺之君,身带长弓,一日一勾。(而天下有家无人。)此人目常在后,眉常在腰,而人民又无矣。若非真主出世,天下乌得文明。”(括号里的字出现在有的《藏头诗》版本之中)
太宗曰:“何谓文明?”
淳风曰:“此人头顶一瓮,两手在天,两足立地,腰系九斛带,身穿八丈衣。四海无内外,享福得安宁。秀士登紫殿,红帽无一人。”

九十年后,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带一枝花。

解:“九十年后”指太平天国之后约九十年,即中共建政初期。“木葡”即草木。如前对《推背图》第四十一图的解析,“毛”在古文中通“芼”,指草木。因此,“木葡”指“毛”(泽东)。“常”在古文中通“尝”,意曾经。这段预言中使用的三个“常”字都只是表示事物状态,没有特别意义。“花”在古文中是“华”的异体字,指华国锋。“带”喻提携。

太平天国之后约九十年,毛泽东得了天下,提携了华国锋成为接班人。

太阳在夜,太阴在日,紊乱山河。两广之人民,受无穷之祸。

解:“两”表示不定数目,比如“两下子”。“两广”喻指广大。毛泽东使得中国进入黑白颠倒、天下大乱的世道,给广大人民带来无比深重的灾祸。

(不)幸有贺之君,身带长弓,一日一勾。(而天下有家无人。)

解:括号里的字在有的《藏头诗》版本中出现。“不”字作助词时只是加强语气,比如“好不热闹”。“(不)幸”意“幸亏”。“贺”的意思是奉送礼物庆祝。而古文中“登”有进献(礼物)的意思。这里“贺”指“登”字。“有贺之君”指一位姓氏中含“登”的执政者。

“长弓”形似双耳刀“阝”。“身带长弓”指此人的姓名中带双耳刀。在汉语中,左耳刀“阝”由“阜”字变形而来,而右耳刀“阝”由“邑”字变形而来。“一日一勾”是“巴”字,指此人的姓名中所带的双耳刀是由带有“巴”的“邑”字变形而来的右耳刀“阝”。“登”加上右耳刀“阝”成一“邓”(正体)字,指邓小平。

“有家无人”隐喻“开放”。

幸亏有邓小平上台(使中国开放)。

此人目常在后,眉常在腰,而人民又无矣。

解:“此人”指前句的邓小平。“此人目常在后”指“目”在邓小平之后掌权。
“目”的古代象形字是“”,即是一“横目”。“横目”在古文中指人民,即“民”。(有的版本将“目”换成“日”。“日”的古代象形字是“”,似眼睛的瞳孔,这里用其形似,所以也是“目”的意思。)
“眉”的古代象形字是“”或“”,代表眉毛在眼目之上。而“民”的古代象形字是“”或“‭”,似眉毛倒长在眼目之下的腰部,即“眉常在腰”。
所以这句中的“目”和“眉常在腰”指“民”字,指江泽民。

“人民又无矣”的“无”原意是“没有”,引申为“毁灭”,“又”意思是“更”,用于加强语气。“又无”引申为给带来毁灭性灾难。

“又无”在《藏头诗》中仅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出现在前文描述中共发动“共产运动”之时:“人皆头顶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而人类又无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扫除海内而太平焉。”
“五八之帽”指五角星,八角帽,即中共发动“共产运动”初期的“红军帽”。“天”乃“工”和“人”字的合成,“工人”指劳动者。“身穿天之衣”喻指“共产运动”披著“劳动者无产阶级”的外衣。“人类又无矣”指中共发动“共产运动”给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幸有小天罡下界,扫除海内而太平焉”:幸亏有蒋介石(“小天罡”),五次围剿扫除了共匪,使天下得以太平(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抗日战争之前)。

第二次则是出现在描述江泽民掌权的这句中。

这句的意思是:江泽民在邓小平之后掌权,给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若非真主出世,天下乌得文明。

解:这里“文”指以道德教化人心,“明”指救世圣人“明王”。“文明”指以道德教化人心的圣人“明王”。

如果不是“真主”出世,天下怎会有拯救世界的“文明”圣人?

《藏头诗》从中共江泽民掌权给人民带来毁灭性灾难,而直接跳到从大灾难中拯救世人的“文明”圣人,隐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指大灾难前的最后一个历史朝代是中共时期;
二是指江泽民的行径是毁灭人类的,是导致大灾难的直接原因,其毁灭性影响一直延续到圣人出世。

这两点与刘伯温《金陵塔碑文》一致:《金陵塔碑文》隐指大灾难发生的直接导火索是江泽民(属虎)亲自操纵中共发动的大规模迫害法轮功运动。而在大灾难中,“人逢猛虎难迥避”:“逢”意迎合,喻指接受相信,或受其迷惑。“猛虎”指一属虎之人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猛”又喻其势凶猛。“难迥避”比喻在劫难逃。那些受到该“猛虎”迷惑而随波逐流的人们在这场大灾难中在劫难逃‭ ‬——‭ ‬也就是说,“猛虎”给人民带来毁灭性灾难。其详细解析请见《刘伯温《金陵塔碑文》之解析》一文。

此人头顶一瓮,两手在天,两足立地,腰系九斛带,身穿八丈衣。四海无内外,享福得安寧。秀士登紫殿,红帽无一人。

解:这段是李淳风回答唐太宗关于“文明”圣人的问题。回答中隐含了两个字:

第一,“头顶一瓮,两手在天,两足入地,腰縏九觔带,身穿八丈衣”是一“奠”字。
“酉”的古代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是酒罈形,意指罈中有酒,这里代表“一瓮”。酉上两点,似“两手在天”,酉下一“大”,似“两足入地”。“酉”字本意是酒,音同“九”;“酉”用以纪月,代表农历“八”月;“酉”位于“奠”字的中间,即腰身部位,因此“腰縏九觔带,身穿八丈衣”。

第二,“秀士登紫殿,红帽无一人”是一“李”字。
“秀士”指德才出众之人,“紫殿”指帝王宫殿。“秀士登紫殿”指进入科举殿试的德才出眾之人(殿试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喻指有道德学问之人。古人对有道德学问之人的尊称為“子”,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所以“秀士登紫殿”指一“子”字。
“红”色乃“朱”,“朱”的首部(帽)是一撇一横,似一“人”字;去掉“人”,剩一“木”字。所以“红帽无一人”指一“木”字。
合起来成木子“李”字。

“李”字即是圣人的姓氏,“奠”字则代表了圣人的两个非凡特质。

“奠”字所代表圣人的第一个非凡特质即是预言中所描述的:“两手在天,两足入地,腰縏九觔带,身穿八丈衣”:“觔”同“筋”,“九觔”喻指九州,“八丈”喻指八方,“九觔八丈”喻指天下。即指“天”、“地”、以及“九觔八丈”之天下都是圣人身体的一部分,喻指圣人为主掌天地之人。

“奠”字所代表圣人的第二个非凡特质来自于“奠”的字意:“奠”字的一个主要意思为“定”,即“定位”之意。用“奠”字描述圣人喻指圣人将是给众生定位之人。清朝高静涵记述的《步虚大师预言》中也描述圣人将进行“盖棺定,功罪分”。其意相似于《圣经.啟示录》中的“大审判”。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文中,“奠”的异体字是“郑”。明朝南师古《格庵遗录》中对圣人最为主要的称谓之一是“郑”圣人。比如:
“郑本天上云中王,再来今日郑氏王”
“十八姓人郑真人”(李姓)
“弥勒出世郑氏运” ‬
“世间再生郑氏王,一字纵横木人姓”(李姓)
“木兔再生郑姓运”
“无极天上云中王,太极再来郑氏王”
“世人苦待救世真主,郑氏出现不知”
等等。(古人将“人”也称为“子”,如男子,女子,才子等。因此“木人”乃“木子”,即“李”字。)
《格庵遗录》的“郑”圣人即是主掌天地、定位众生之“奠”圣人李氏。

“四海无内外,享福得安宁”意同《推背图》的第四十四图,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被圣人拯救的世人得以幸福安宁,全天下进入了太平盛世。

(待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国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