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2年05月23日】
第 IV 类故事
这一类故事是不属于前三类故事类型的其他故事,一般来自“第三者”。就是说,故事作者既不属于故事主角,又不属于生产案例的研究者。生产这一类故事的人有宗教界的人士,有作家或记者,也有故事主角的朋友等等,不一而足。
拉比・优纳森・杰消姆的《越出尘嚣》:这是一本很有影响的书,是专门谈(纳粹)“大屠杀”中死去的人的转世案例的,其中多数为犹太人。书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这里选了三个,以见一斑。
“其它故事”选自报章杂志或网上文章,比起书本上的故事来,更有贴切的感觉。
小贩马车 (美国)
当史蒂夫1955年出生时,他不能消化任何食物,并在医院里度过了他生命的第一年。他被正式宣布为“对任何东西都过敏”。童年时期他经常做的恶梦就是试图爬越他卧室的墙壁。在这些梦中他总是一个女人。当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总是在重复一个似乎没有意思的名词,听起来好像是“小贩马车”。在学校里,他描写的有关逃离集中营和被错判的故事曾经使他的老师们很担心。
十六岁的时候,他的消化问题开始好转;与此同时,他未经训练便奇迹般地开始弹得一手好钢琴。但这位音乐天才却带有伤感的阴暗面。每当史蒂夫在钢琴旁坐下,他就象做恶梦般地看见自己在为很多骨瘦如柴的饥饿小孩演奏。他想使孩子们笑起来,而他只能在心里哭泣,因为他知道这些孩子们快要死了。这种过度强烈的感受使他有时候不能继续演奏下去。
不过,最终驱使史蒂夫向催眠医生咨询的,却是一种神秘的恐惧症。不知何故,他的脖颈总是特别容易受伤害,并且他不能容忍别人触摸他的脖子,甚至这种想法都会使他感到恐惧。他知道这种恐惧不合逻辑,但却无法摆脱。最后,在催眠医生的帮助下,下面的故事展现出来了。
在另一生中,史蒂夫是一个比利时女人,名叫埃莱茵・阿德,出身于一个旅游卖艺之家。她幼年丧父,十四岁时,母亲又去了疗养院。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埃莱茵去了巴黎。她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去一个夜总会当了舞女。
夜总会的老板是个波兰犹太人,名叫巴林琴斯基。虽然他比埃莱茵年长得多,他们却双双堕入情网,并且在两年后结了婚。直到巴林琴斯基去世之前,埃莱茵一直是他的妻子。她继承了他的夜总会,但却无法维持下去。于是她又以天才的演技到处流浪卖艺。
最后埃莱茵又结婚了,这回是和一个普鲁士人。1943年,她的第二个丈夫据报道说是“失踪”了。她便去普鲁士找他。在那里她和很有势力的公公吵了一架。他指责她偷了他的儿子,并打算了断这一婚姻。后来的事情,埃莱茵只知道自己被当作犹太人驱逐到了波兰。她的公公显然是说服了当局,认定巴林琴斯基是她的父亲,而并非她的第一个丈夫。(这样她就被错判为波兰犹太人。)
一开始埃莱茵没有被送到集中营,而是被送到“城中一个特定的区域,饥饿而肮脏的人群拥挤在一起”(华沙犹太区?)。每天早晨,波兰人赶着车来收死尸 -- 这种车就叫做“小贩马车”,就是出现在史蒂夫童年梦中的奇怪名词。虽然犹太区是个很糟糕的地方,埃莱茵却令人惊讶地第一次在这里有了“在家里”的感觉,好象她现在有了一个家庭一样。她照料那些孩子和孤儿们,经常为他们表演节目和弹钢琴,想让他们开心,并且变得非常维护他们的利益。有一次,孩子们病了,需要医药。她为了要药便和后勤官员睡了觉。此事成了一大丑闻。事后不久,埃莱茵被一辆火车送到了集中营。
由于埃莱茵讲多种语言,她受到了优待:在对那些用卡车和火车送来的犹太人进行审问时,让她充当翻译。但即使作为被优待的犯人,埃莱茵也眼见了太多的痛苦和灾难,以至于她开始失去生活的愿望。大约就在那段时间,一个同牢犯人说服了她与他一起逃走。她可以作他的翻译,或许,也只不过是或许,他们会得到帮助。
他们的计划是先分别逃出去,然后在外面会聚。埃莱茵藏在一辆装满人头发的卡车里逃了出去。被农民发现以后,把她送到一个牲口棚里,在那里等着和她朋友会面。但她朋友没有那样幸运。德国兵跟踪他一直到了那个藏身处。他们双双被捕,押回集中营,上了绞架。
临死前的那一时刻,她感到愧对任何人,好像她没人帮助、出逃失败就给人们丢了脸一样。这种感觉和被吊死时的窒息感一起,显然被带到了下一世,这就是史蒂夫的脖子特别容易受伤以及他的先天疾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