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5年01月19日】
截至1月18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7.74米,这是在8日水位跌破8米后,持续一周后再次出现的极枯水位。持续的低枯水位造成鄱阳湖沿湖地区数十万群众饮水困难。
据大陆媒体报导,在鄱阳湖星子、都昌等水域,丰水期宽阔的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岸上的泥沙成龟裂状,渔民不得不将渔网收起晾晒。
由于水位持续走低,鄱阳湖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湖面大面积干涸。截至18日8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仅266平方公里,而丰水期最大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
虽然官方将原因归结于降水偏少等自然因素,但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三峡对长江全流域气象气候水文的影响,及所造成的巨大的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曾向陆媒表示,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导致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长江干流冲刷、水位下降,从而导致鄱阳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减少,并且湖区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期时间延长。他预计三峡水库运行30年后,将导致鄱阳湖水量多流出35亿立方米。
有民众表示,感觉自从三峡合龙后,中华就一天不如一天。世间万事万物,皆益疏不宜堵,疏则畅之,堵则溃之,必然之理。大江大河于地球,就好比大动脉于人体,堵上身上的一、两条大动脉看看,就知道三峡建的是好是坏了。
此前据报导,在2014年6月14日举办的关于“三峡工程、水坝建设与环境研讨会”上,从事科研的专家陈国阶公布了《三峡工程环境影响再认识》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谈到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后果,包括:“长江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库区水污染加重;坝下冲刷,对坝下河岸安全构成威胁;陆生生态:库区消落带已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地质灾害:全库区发生新老滑坡变形、坍塌;流域水资源分配矛盾增加(鄱阳湖、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