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破解的天书

【正见新闻网2015年03月15日】

1980年,在海州区桃花涧景区的将军崖,有一处轰动海内外的惊人发现。一面约三、四十平方米的黑色浮雕岩面上,雕刻着树型人面像、河流、水草、动物、日、月星辰等神秘符号的组组岩画,默默穿越数千年历史时空来到我们面前。

这幅作品保持完好,图案形状质朴,线条粗率劲直,内容看似简单,却也栩栩如生。在这小山包上,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漫长风雨,也没人能够读懂它,故人称“东方天书”。古老岩画分为3组。第1组岩画刻有人面、兽面和农作物图案。第2组以太阳、月亮、星云及兽面纹和一些符号为主。第3组以人面及星云图案为主。

最大的人面近一米高,头上刻有尖圆顶饰物。人面的眼睛大都在同心圆中加一圆点表示,腮部刻有许多与五官无关的杂乱线条,口部与另一人面的头部相接。且人面大都有一条贯通的直线向下与农作物图案相连。农作物以禾苗样式为主,由下向上呈辐射状的线条,有的下部再加一三角形,中间刻几条横线或圆点。太阳图案是用同心圆加放射线表示。星云图案用大小不同的圆点或圆点外加圆圈表示。各种兽面,眼、鼻、口、齿可辨,但无脸框。在这些主体图案之间,还有很多图案,很难判断像什么。

这些岩画在今天看来,仍是规模巨大的图案,想必当时乃是极有权威之人,举行过相当大的研讨会议后再选址,并组织众多人经过或许不止一代人的辛勤劳作的情况下,才会有今天我们所见的作品!

“东方天书”是已发现的原始天文文物中的佼佼者。可以断定的是,它乃中国发现的唯一反映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也是汉族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和年代最早的岩画;更有可能是国内最独特的人面岩画发源地。“东方天书”对我国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可见一斑。

众多中外艺术、考古专家对“东方天书”这一珍贵文化遗迹痴迷不已。它所传达的到底是怎样的内涵?几年前一家企业集团甚至出资100万征求能够破译 “东方天书”的有识之士,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前来研究考证,所得成果也颇为丰硕。但30年来,围绕“东方天书”的核心内容仍然迷团重重。

眼前所见神秘的“东方天书”,主要有三大疑问。

第一,“东方天书”的内容到底表现了什么?其形成年代几何?已有的说法有“女娲造人”、“地母崇拜”、“ 乐舞祭祀”、“观星测象台”等,各有见解。对岩画形成的年代,也有4000年、6000年、7000年等不同观点,各执一词,各有所据。

第二,将军崖岩画中心位置的巨石,体积庞大,重达数万斤。如此巨大的石头,据考古学家推测,定不是从山顶崩落到这里,从重量看,也不可能是被山洪冲下来,无疑是由外力搬运而来。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又是怎样将几万斤重的巨石从低处搬到高处的?

第三,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将军崖岩画是6000多年前先民祭祀的遗迹。将军崖岩石为混合片麻岩,非坚硬金属之物无法在如此硬度的岩石上有所作为。那么,又如何解释远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数千年前,远古先民们用何种器具创做了这千古不灭至今清晰可辨的阴文图案呢?

这些疑问无人能解,众多学者未能释怀,不得而知。

   

除将军崖岩画之外,在连云港的其它地区,如大伊山、东磊等地方也发现了类似的岩画,费尽猜测,无人能解,都算作 “天书”。过去学者们大都喜欢盯住中原,而对东方的原始文明探求甚少。中国除了黄河文化摇篮以外,沿海文化带更是太平洋文化圈中最大的一段弧。目前,中华民族摇篮的中原大地并没有发现一处原始岩画,东方大海边上却出现了一大片远古岩画。

岩画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在没有文字纸张的时代里,岩画就是人类最原始的“史记”。这本东方“史记”在沿海文化带上闪耀着原始文明的璀璨光芒。连云港古老神奇的“史记”且等你来探秘。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