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5年10月07日】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表报告,介绍近年在喜玛拉雅山脉地区超过200个新发现物种,包括一种“步行鱼”,不但可以在陆上呼吸生存,还可以像蛇般“行走”,其他新物种包括会打喷嚏的猴子和头部像矛、表皮恍如宝石的响尾蛇。参与的科学家希望,报告可提醒世界及早保护这个珍贵却脆弱的生态环境。
报告提及的新品种包括13种植物、39种无脊椎动物、26种鱼、10种两栖类动物、1种爬虫类动物、1种鸟类和1种哺乳类动物,都是在2009年至2014年间发现,遍及不丹、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北部、西藏南部等喜玛拉雅山地区。
其中较受注目的新物种包括科学家2010年在缅北发现的一种黑白色猴子,它们拥有上翘的鼻孔,每逢下雨就会灌进雨水,令其打喷嚏,故遇上雨天时都会把头藏在膝头内,以免被雨水呛到。
另外还有一种蓝色的细小“步行鱼”,这种鮕鲐离水也能呼吸,可在陆上生存长达4天,同时可以在湿地泥泞像蛇般蠕动爬行,让它们可走到400多米外的另一处水滩,其强烈的攻击性令其被取诨号为“鱼斯拉”(Fishzilla)。
另一发现是一种头部像矛的响尾蛇,拥有华丽的黄、红、橙色纹样,骤眼看到宛如宝石。
WWF指出,这片地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全球1/10鸟类品种在该处生活,一大原因是遍布陡峭山脉和山谷,形成相对区隔的生态环境,造就有许多独特生物品种。WWF此次野生生物调查,旨在提升外界关注生态敏感区域所面临的威胁。
新物种发现分布图:遍及不丹、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北部、西藏南部等喜玛拉雅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