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5年12月01日】
自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空气重污染已持续5天;PM2.5浓度一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外界质疑,持续5日重霾,北京为何不发红色预警。网络上则热传北京一片灰濛濛的雾霾照片,有人戏言:“北京没了!”看不见了。
北京空气重污染已持续5天
12月1日,大陆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出现空气重度污染:1日8时至14时,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有中到重度霾,上述部分地区PM2.5浓度高于150微克/立方米,出现空气重度污染,北京南部、河北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PM2.5浓度高于250微克/立方米,达到严重污染。
1日夜间,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霾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夜间至早晨上述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从11月27日到12月1日,北京空气重污染已持续5日。
自11月26日夜间,雾霾开始进京。11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9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其中石家庄为严重污染。11月28日,灰霾面积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法国国土,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城市数量增加到23个。11月29日上午已有1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2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11月30日,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北京环境保护检测中心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30日晚21时,北京大部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值都在500微克/立方米以上,北京城区的东城东四站点、朝阳奥体中心站点、丰台花园站点的PM2.5浓度超过600微克/立方米,郊区中的房山良乡站点高达723微克/立方米。30日18时,在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点中的“京西南区域点”,其监测PM2.5浓度值一度高达945微克/立方米。
北京环保局称“本次严重污染天气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
北京雾霾直逼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新京报》报导称,11月30日18时,京西南区域点PM2.5小时浓度达到945微克/立方米,17时该站小时浓度更是达到976微克/立方米。另外,京南区域点在18时也达到了897微克/立方米。
同时,东北三省多城市11月出现弥漫半月之久的严重雾霾。据官方报导,沈阳市PM2.5均值当时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PM2.5接近1,000甚至超过1,000,究竟意味着什么?财新网引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的话称,当PM2.5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时,就空气颗粒物浓度而言,已基本相当于著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浓度。
1952年12月5日至9日,由于冬季燃煤、工业排放量大,加上持续几天逆温,二氧化硫、烟尘等颗粒物聚集伦敦上空,黑暗迷雾笼罩整座城市,导致约12,000人丧生,患病者不计其数。
朱怡芳表示,当时没有PM2.5的数据,而有Smoke(烟尘)数据,“在那5天中,烟尘的峰值为1至2毫克/立方米(1,000至2,000微克/立方米)。考虑到PM2.5的监测数值要比烟尘(因为烟尘包括大颗粒物)低一些,(PM2.5浓度1,000微克/立方米与伦敦烟雾事件中空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应该是相当的”。
据大陆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张衍燊等人一项研究,前年1月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人群因PM2.5短期暴露水平的增加,导致2,725人死亡。但张衍燊认为,该评估相对保守,主要是PM2.5对健康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累计效应。
北京不发红色预警遭质疑
12月1日,一篇《连续5天重污染,红色预警凭什么还不发?》的文章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流传。文章质疑,根据今年3月修改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可启动红色预警。而自11月27日起,北京已遭遇连续5天重度污染,红色预警为何不发?
12月1日,官媒《人民日报》发文质疑,雾霾为何这么重?为何不发红色预警?何时散?如果此次持续5日的重霾尚不能促成启动红色预警,那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是不是仅为一纸空文?
启动红色预警意味着,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原则上应采取停止大型露天活动等建议性措施,以及全面启动机动车单双号、公务车停驶30%,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等强制性应急措施。
财新网报导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谢绍东认为:“这次北京的空气污染的确是非常严重的一次。我个人认为,像这次这种情况可以发布红色预警。按照红色预警的级别来采取相应的限行、减排等措施。”
谢绍东表示,当启动橙色预警时,建议性措施包括学校幼儿园应停止户外活动,公民应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等。但是,现在很多媒体或者官方在发布了预警后,并没有详细解释预警级别应采取的措施,很多市民对此仍然不了解,或者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