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游月宫,仙音留世间

史轲 整理


【正见网2003年09月11日】

隋唐时代,有很多修炼人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当时的帝王将相,莫不崇佛敬道。

根据史书记载,隋唐时代,有一个名闻朝野的道士叫叶法善。出生在隋朝的炀帝大业年间,卒于唐朝的唐玄宗开元年间,活了一百零七岁。叶法善是括州括苍县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到他这儿已经是四代修道了。当时的道士一称,指的是修道之士,并不一定是出家道人。在唐高宗的时候,他开始因为道术高明而名动朝野。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一直到唐玄宗,都对他礼遇非常,他还一度被加官進爵,尊宠莫与。既然这么受器重,当然是因为有真本事了,在唐玄宗时期,他常常在有大事发生之前就禀告给玄宗。(《旧唐书》、《新唐书》)

唐玄宗就是唐明皇。唐玄宗不但礼遇修炼人,而且对修道也上心,虽是贵为帝王,也常常认真修炼,还掌握了一些变化神通。看他的读书笔记《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还真不是一个常人能够有的见地。唐明皇精于乐理,并擅长作曲,有一紫玉笛,一生珍爱不已。当他因为安史之乱避祸于四川的时候,已是暮年。一日抚笛吹曲,忽然有二鹤至,随曲翩然起舞,曲终而鹤不见。明皇叹道:我是孔升真人下世,今天使命完成了,玉帝要召我回去了。乃逝。(《明皇杂录》)

农历八月十五了,我们就讲一个叶法善和唐玄宗中秋游月宫、记仙曲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皇杂录》,在《太平广记》里也有记载。为了生动有趣,我们这里改编了《初刻拍案惊奇》里面的故事。

开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笙歌進酒,凭玉栏,仰苍穹,赏皓月,不觉襟怀旷荡。玄宗心思:“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听说嫦娥窃药奔月。既有宫殿,定可游观。只是如何得上去?”急传旨宣召叶尊师,法善应召而至。

玄宗问道:“尊师道术高明,能带我到月宫一游吗?”法善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于是叶法善将手中板笏[1]一掷,现出一条银色的长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随走过处桥便随灭。只觉得才走了不到一里多,就到了一个地方,这里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拢四柱牌楼,上面有个大匾额,写着 “广寒清虚之府” 六个大金字。俩人从大门走進来,看庭前是一株巨大无比的桂树,枝叶繁茂。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2]在那里起舞。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伙白衣仙女,拿着乐器伴奏。她们看见二人走進来,既不奇怪也不理睬,仍然玩自己的。玄宗呆呆看着,法善指道:“这些仙女称作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叫《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舞蹈,将两手按节,一一默记了。后来,回到人间宫中,把曲子和舞蹈传与杨玉环,名《霓裳羽衣曲》,流于乐府,为稀世罕音。

玄宗听罢仙曲,已是冻得发抖了,就想回去了。法善驾起两片彩云,俩人脚没挪窝就到了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细听更鼓已是三更,夜深人静。当时月色明朗如昼,照见城中如昼。法善提议说:“臣侍陛下夜临于此,此间人如何知道?刚才陛下习听仙乐,何不就在这儿练习练习?”玄宗道:“甚妙,甚妙。不过没带我的紫玉笛来。”法善问:“玉笛何在?”玄宗道“在寝殿中。”法善说:“这个不难。”将手指一伸,玉笛就从云中坠下。玄宗很高兴,接过手来,把心里记下的《霓裳羽衣曲》吹了一遍;又在袖中模出数个金钱,洒了下去,然后俩人乘月色驾云回宫。潞州城中,有睡不着的,听得笛声嘹亮不同凡响;有爬起来听的,却在半空中吹响。次日,又有人在街上拾到金钱,报知府里。府里官员想是非常祥瑞,就上奏皇帝。十来日表到御前,玄宗看表上写着: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此乃国家瑞应,万千之喜。玄宗心里明白他们误会了,不觉大笑。

这就是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和《霓裳羽衣曲》的来历。

[1] 笏,是古代臣子上朝所带的板,要禀奏什么事就扼要写在板子上。
[2] 鸾,凤凰的一种,雄的叫鸾。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