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精灵的章鱼面临灭绝:罪魁祸首可能正是手机

【正见新闻网2017年01月06日】

在NOAA的“大洋神探索者”(Okeanos Explorer)号科考船任务期间,一台名为“深海发现者”的遥控潜水器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一只待在岩石上的小章鱼。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6年2月,科学家在夏威夷附近的内克尔岛海域大约4000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半透明的章鱼,其外形酷似卡通人物小精灵“卡斯柏”(Casper)。现在,有研究者发现这种章鱼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而罪魁祸首可能正是手机。

在发表于12月19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报告中,研究者指出,这种深海章鱼通常将卵产在死亡海绵的茎干上,而海绵主要附着于海底的金属结核,后者含有许多贵重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脑的制造中。

“可以推测,雌性章鱼会守护着这些卵,可能直到它们孵化出来,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德国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中心魏格纳研究所的奥坦·珀泽(Autun Purser)说,“对这一育幼行为的观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海绵只生长在分布有小块结核或岩石的部分区域,矿业公司对这些结核很感兴趣,因为它们含有许多贵重的金属,包括锰等。”

金属结核的开采可能会对深海章鱼的生活史带来威胁。奥坦·珀泽将这些深海锰结核比喻为牡蛎体内的珍珠,但其形成却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可能是贝壳碎片或鲨鱼牙齿——开始,矿物质和金属不断累积,形成许多包裹“种子”的岩石层。“这些结核看起来有点像土豆,它们是由一层一层富含金属的物质组成的,”珀泽说,“许多公司都对结核感兴趣,因为它们含有的许多金属是‘高科技’金属,在手机和其他现代电子设备的制造中非常重要,而且,陆地上的这些金属大部分已经被发现和开采,其购买价格也越来越高。”

奥坦·珀泽表示,目前对深海结核分布区内发现的生物还了解很少。在一系列航次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生活在那里的生物,并认为那里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采矿活动的冲击。他们的研究显示,在锰结核丰富的区域章鱼数量较多,而那里正是矿业公司特别感兴趣的地方。

“卡斯柏”属于八腕目(包括各种章鱼)中的无鳍亚目(Incirrina),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在该类章鱼中发现这种独特的“矿物-生物”联系。这些令人着迷的章鱼活动速度很慢,寿命很长,如今却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威胁。

“作为寿命较长的生物,它们的种群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而如果所有硬质海底被挖掉的话,就没有可能恢复了,”奥坦·珀泽说道,“这对于深海的生物多样性是极大的损失,并且可能造成连锁反应。章鱼是有相当体量的生物,能吃掉大量其他小型生物,因此如果没有了章鱼,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就将难以预测。”

珀泽表示,他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对金属结核及其对微生物和动物——无论大小,包括海星、螃蟹和鱼类等——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2016年2月27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洋神探索者”(Okeanos Explorer)号科考船在首次调查潜水中,原本计划采集内克尔海岭的地质样品,以确定其是否与内克尔岛存在联系。不过,在任务期间,一台名为“深海发现者”的遥控潜水器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一只待在岩石上的小章鱼。

此次发现的确切深度为4290米。“深海发现者”拍摄了这只章鱼的精细图片,使研究者确认它属于无鳍亚目。顾名思义,无鳍亚目的章鱼没有肉鳍和触须——有鳍亚目的种类则具有这些结构。研究者发现的这只酷似“卡斯柏”的章鱼似乎缺少肌肉和色素细胞,显得十分苍白。

此外,这种章鱼的吸盘在触腕是单列排的,而不是像其他章鱼那样双列排。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称,这种幽灵般的章鱼“几乎可以肯定是未经描述的物种,而且可能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属。”

深海章鱼被归为两大类——有鳍亚目和无鳍亚目。有鳍亚目的章鱼具有肉鳍,比如小飞象章鱼。此前科学家曾在更深的海底——超过5000米深——发现过有鳍亚目的物种,而此次记录的章鱼是有记录的分布最深的无鳍亚目物种,其他发现都是在不到4000米的深度。

NOAA的迈克尔·韦吉奥内写道,他在调查之后就联系了其他研究者,探讨了此次发现的意义。目前研究团队正考虑将调查再进一步,并综合来自东太平洋海域的其他观察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