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07月02日】
古人的仁义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可以为了救人而舍弃自己的骨肉。《薛刚反唐》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只不过情节不同,神又救了其子。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无用功,但在古人看来,却将仁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舍子救孤尽显人间仁义
《薛刚反唐》记载:江淮侯李敬猷,知中宗实有欲赦薛氏一门之心,怎奈武后必要杀尽薛氏一门,又有一班权臣唆奏武后,武后竟有废帝之意,若帝一废,薛氏一门焉能得赦?薛刚虽造此大罪,一门被戮,怎忍他世代忠义功臣,竟做了覆宗绝嗣?我如今如何设法,救了薛猛三岁之子薛蛟出牢,日后也好与他薛氏传宗接代。左思右想,无法可救,只是叹息。想了半日,忽然把桌一拍,道:“要存薛氏之孤,须得一个三岁的小儿,到天牢暗行换出薛蛟方妙。况我又无多子,只得两个孩儿。长子孝德,五岁上在花园中被妖摄去,至今并无下落。次子孝思,今方三岁,虽与薛蛟同岁,但是独子,如何可去换他出牢?不绝了我自己的后代!”想了半日,忽然叹道:“罢,罢!若惜吾子,焉得救出薛氏之后?况我哥哥敬业,现有三子,尽可传宗,何用孝思!”(第十六回 弃亲子薛蛟脱祸 废中宗武氏专权)
于是李敬猷将薛蛟换出,而将自己的儿子送入虎口。是悲剧,也是无奈。
二:梨山老母救出江淮侯之子
《薛刚反唐》记载:那三岁的假薛蛟却不用绑,放在地上,执刀便砍。忽正北上一朵祥云,如飞而至,一道人往下一招,“呼”的一声,把孝思摄入空中。军士呐喊:“不好了,薛蛟又飞上天云了!”武三思惊道:“一定是樊梨花作法,摄了去!”其余尽行斩讫,遂入朝复旨。
梨山老母在云光之内,看那道人乃太乙山窦青老祖,忙打一稽道:“此子乃江淮侯之子,仗义替换薛蛟,大命不该吃刀。道兄该带往仙山,抚养成人,日后也有一番事做。”老祖道:“正是,贫道所以火速赶来,救他上山。”(第十七回 薛丁山全家遭刑 樊梨花法场脱难)
江淮侯之子因祸得福,这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自己父亲的义气所致。中国人讲“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古人对生死看得很开。或许他们做的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