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文学赏析:诗经.宛丘

仰岳


【正见网2017年12月30日】

《诗经.国风.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1],宛丘之上兮[2],
洵有情兮[3],而无望兮[4],

坎其击鼓[5],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6],值其鹭羽[7]。

坎其击缶[8],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9]。

 

参考注释:

[1]子:你,这里指跳舞的主角。汤(dàng):读为“荡”为其之假借字,游荡之意。也有一说为舞动的样子。

[2]宛丘:在陈国都城之南,四处高中间低之地,也为三皇(伏羲、女娲与神农氏)的建都之地。

[3]洵:信也,诚然的意思。情,实也,情致描写舞师专注散发之情感。

[4]无望:出乎意料也;也有一说为仰望之意。

[5]坎其:坎然意思,声也,描写击鼓的声响。

[6]无:不管,不论。

[7]值:持也。鹭羽:白鹭的羽毛,古人用以制成舞具。

[8]缶(fu):陶制的一种打击乐器,类似瓦盆。

[9]鹭翿(lù dào):白鹭羽制成的舞具,形状似伞。

参考语译:

你跳着舞,姿态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你专注的神情看似乐在其中啊,但何时会有出乎意料的事呢?(这句也可解释为:令人仰望不已!)

伴随着鼓声咚咚的响,你舞动在宛丘低坡之下。无论寒冬与炎夏,你都不辞辛劳地拿着白鹭羽跳舞。

众人击打着瓦盆当当地响,你舞动在宛丘的道路上。无论寒冬与炎夏,你都不辞辛劳的持着舞具跳着舞啊!

题解及赏析:

此篇历来都有许多不同解读,毛诗序认为是借描述一位舞师的舞姿以讽刺晋幽公的游乐无度。

《毛诗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毛诗正义》:刺幽公淫荒昏乱,是政衰也。

作为主角的舞师可能为周武王之女大姬,陈国为周武王灭商之后的封国,大姬居住于此地。

《毛诗正义》:正义曰:《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其俗好巫鬼者也。”诗称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栩之下,是有大姬歌舞之遗风也。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其弟周公做六代乐舞作为宫廷雅乐,在祭祀时,演奏乐舞确实能够感召神灵降世,之后便逐渐发展出了巫舞。[注]

这历史时期的“巫”并非现代人所认为的“巫婆、神棍”的概念。上古时期的“巫”社会地位极高,受人敬仰,大多同时兼任统领众人之事的职务。他们大多具有强大的功能及超凡的智慧,甚至能与高层生命沟通,如同神在人间的使者。

《国语•楚语下》: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古籍《国语》记载:只有精神专注、心思仪态端正、具超凡智慧、光明圣洁的人,神明才会降在他身上,使他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这样的人男的称为“觋”,女的叫做“巫”。

周武王之女大姬就是当时的一位巫女,而跳舞就是其主要与神沟通的方式。

《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

此诗应作于西周时期,当时诸侯陈幽公荒淫好色,游荡无度,或许作者想借此诗讽刺幽公,希望他能效法陈国先祖大姬的风范,改过自新。

此诗描述了大姬优美的舞姿,开头写道:“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两个“兮”字代表着对她优美的舞姿沉醉其中,而舞师专注的神情令人生出敬意。诗中暗讽了幽公的玩乐无度,将乐舞作为享乐的工具,不知灾祸将至,同时也体现了观众对舞师心中的崇敬,虽心生仰慕,但不敢造次而行。

接着场景变换,一会儿在宛丘低坡下伴随着鼓声跳舞,一会儿又在宛丘大道上随着悦耳的瓦盆声响舞动,无论是寒冬或炎热的夏日都照样兢兢业业地舞著,为神而舞。

或许诗人也为跳舞的人那样坚定的意志所动容,回应了第一段“洵有情兮,而无望兮”,令人感慨万千,在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大姬修为的赞叹:自己在有生之年可否达到她的境界呢?

[注]:中国传统的乐舞都是表现舞师内心的本意,是在意识清楚下的作为,但巫舞是一种放弃主意识的行为,严格说来并不算乐舞的一种,但巫舞却表现了舞师对于神的崇高敬意,遂也成了中国传统乐舞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流传于世。

汉. 刘安《淮南鸿烈》: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为悲 。不得已而舞者,不矜为丽。歌舞而不事为悲丽者,皆无有根心者。

根心意思为本意,表达自己的心情意志,然而这歌与舞并非放纵而行,不是为了表现情感本身,为了歌舞而歌舞,是在头脑清醒,正念下而做。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