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与佛祖

史珂 整理


【正见网2003年10月27日】

一進农历腊月,民间最为重大的第一个节日,当属12月初八“腊八节”。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起源于佛教。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太子,29岁那年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行。六年后的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据传说,他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艰苦修行得道,佛门之中及佛门弟子便在那一天熬腊八粥布施众生。“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根据记载,中国人喝腊八粥的历史,有一千余年,起始于宋代。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等作粥,谓之腊八粥。”当时帝王还以此来赐众臣。《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中国人吃腊八粥,流行于宋,尤盛于清。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煨腊八粥》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合水煮粥,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以作点染。节日前,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食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放米粮、香谷及果品等,造粥以供僧侣食用,寺院则举行诵经法会,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光绪顺天府志》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在清代,宫中、民间喝腊八粥之风十分盛行,合家聚食,馈送亲友,花样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红枣、白果、莲子、桂圆、苡仁、胡桃、栗子、桃仁、杏仁……,米中所加不下二十余种。每至腊七,则剥皮涤器终夜烧煮,武火烧开,文火慢煨,直至次日腊八之晨。天明时腊八粥煮好,供佛祭祖后,分馈亲邻于午前。

《本草纲目》记载,制腊八粥之红枣、白果、苡仁等二十余种原料,皆属食疗药味,而腊八粥则当属药膳之组成。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由于粥烂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的食用,对人体具有健胃、养血、补气、安神等功效。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

虽然腊八粥最终是人们自己食用,对自己的健康有益,实质上讲腊八粥是敬佛的供品。熬制食用腊八粥对人有好处,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信佛敬佛的那敬仰的心和心里怀有美好的愿望,那种有所信仰的社会氛围。现在商品化的罐装腊八粥到处都是,不过人们已经没有了那种虔诚的信仰热烈的期待,更丧失了那种隆重的社会气氛。那么腊八粥再美味,也只能喝到嘴里,却喝不到心里。如果没有了那颗虔诚敬佛的心,那也就丧失了腊八粥它最初最根本的意义。人和人之间,人和神之间,不就是心和心之间,心和信之间吗?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