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先王穆穆

史珂


【正见网2003年10月29日】

穆穆的意思就是壮丽庄严、恭敬肃穆的意思。《尚书》、《诗经》和《易经》里面的上古语言,尽管开头学习的时候十分古奥艰深,可是一旦熟习之后,立刻就感觉到了古代先民们那纯净明亮的思想。而且古文的言简意赅来自他们简单却深刻的内涵,比如《尚书》第一篇《尧典》,讲述帝尧的故事及思想,品评尧的第一句是“钦明文思安安”,第一次读这句话时,一略而过,细读注解的时候,才知道这几乎每一个字有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意思。钦:敬佩、恭敬的心态、举止,即包括思想又包括行为。明:明察别人的思想行为,明智于自己的思想行为、自己的思想举措显明于人,明悟于上天的意愿。文:能够以天和地作为经和纬指导和约束自己治理天下,把天下管理得井井有条;注重并彰显于道德。思:包容,心怀天下,无所不包。安安:温和宽容,从容不迫。

原来,这里古人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涵盖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这个“钦”,正是因为帝尧的每一个方面都能体现出“钦”,不论是思想还是行动,所以,反而不用说思想也钦,行为也钦,对神灵也钦,对百官对百姓对亲族也钦,因为他都能够“钦”,所以就一个“钦”字全都包括了。简单不是单调,反而是贯穿了一切。怪不得古文这么言简意赅,道理竟然是在这里。

因此,这里也给自己的文章起了这么一个古色古香的标题。意思是,上古中古时代的君王,特别是上古时代的,并非我们所被灌输的那种独裁武断,他们大多都以修身养德、弘扬道德为根本,恭敬肃穆地聆听天启,庄严神圣地执行上天的意愿。为什么这么强调道德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道德而做了君王的人,是根本听不懂也看不到天意的。

非但帝王需要有大德,委任官员也完全根据道德。根据《尚书・皋陶谟》记载,帝舜的大臣皋陶和大禹讨论政务,皋陶提到了根据具备九种道德的多少来衡量和任命官员,且至少具备三种道德才可以为官。看得出来,那个时候是惟德是举,并非惟才是举。为官没有足够的道德,就不能胜任体察民心的重任,不能替君王体察天意。君王本来视自己的臣子为股肱耳目,任用缺德之辈岂不是腿瘸臂残耳聋目眇,自残肢体!

为什么这么慎重地对待民众治理的问题呢?原来先王们是有着更重大使命的。《尚书・立政》周公旦告诫周成王的话中提到,“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我则未惟成德之彦,以?我受民。”大意是:治理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民众,处理各种案件和各种禁戒事务。……如果这样去做,我们就始终会有盛德之士来治理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民众。也就是说,当时的君王们都知道,世上的民众都是上天那里派遣来的,都是有目的而来的,自己只不过是代替上天来行使管理的权力,民众们很大程度上并不属于自己。那么他们怎么能不恭敬肃穆地聆听天启呢!

过去都是以道德教化民众,这一点和今天是完全相反的。对于管理、治理等概念,古人和我们的观念也没有任何共鸣的。管:管子,疏通、畅导。治:筑台阻水的意思。理:纹理、纹路,按照事物本身的纹理、层次使之井井有条。这里并没有今天那种整治收拾、欺骗恐吓老百姓的意思。

那时不是也有夏桀商纣这样的昏暴君主吗?他们没有道德,上天怎么会让他们作了王呢?桀和纣都是根据其劣行给的贬谥。《尚书・多士》、《尚书・多方》等记载,上天让他们登位,给他们安排了建功立业的使命,可是他们违背了,并且残暴百姓,终于百姓的怨恨直冲天庭,上天给了纣王五年时间悔改,可是他不思悔改,最后招致连绵天灾和国灭。《尚书・西伯戡黎》记载,当贤臣祖伊看到周文王文德武功,知道商命已绝,就严辞告诫纣王,并说不是上天先王不保佑我们,实在是因为你暴虐荒诞自绝其命。纣王晃晃脑袋:呜呼!我的命不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吗?意思是自己虽然作恶多端,可是一直都没受到天惩,那我的作恶多端是上天安排的喽!那帐怎么能算在我头上呢?祖伊说:天哪!你都已经罪恶滔天了,居然还把脏水往别人身上泼,居然把责任推给上天。你就等着身死国灭吧!

天命无常,惟德是从。天无绝人之路,只有人自绝于天。观今之中国流氓当政,侮辱天法、道德沦丧、廉耻尽失、人性全无,绵绵天灾不正在同时发生吗?如果继续下去,接着会是什么结果,那是显而易见的。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