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发现—茶杯类星体的星系风暴

萧路

【正见新闻网2019年03月21日】

 
图:茶杯类星体观测图。Credit: NASA/Lansbury et al./Keel et al.

“茶杯”类星体,编号为SDSS J143029.88+13912.0,是在2007年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数据中发现的,距离地球大约十一亿光年。因为其形状像茶杯而得名。其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并且在快速吸积星际物质产生强大的辐射。

茶杯类星体的特点是它具有一个“把手“状结构,离类星体中心黑洞大约三万光年。天文学家认为,”把手“是由于很多年前发生的一次类星体大爆发造成的。大爆发喷发大量等离子体,而大爆发结束后则不再大量产生等离子体。这样一来,大爆发时期产生的等离子体逐渐形成一个弧形结构远离中心黑洞,演变成了现在看到的把手。

通过后续的光学观测,科学家认为茶杯类星体的大爆发发生于大约十万年前,并且在最近六万年类星体亮度下降了50到600倍。这样看来,这个类星体可能在消逝。

最近,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和XMM-Newton卫星观测了茶杯类星体的X射线,颠覆了之前的认知:茶杯类星体并没有消亡,而是在过去的十万年中亮度仅下降了25倍左右。英国剑桥大学的George Lansbury博士指出,X射线观测发现茶杯类星体中存在大量尘埃物质阻挡了光学信号,所以之前的光学观测误认为类星体自身亮度在大幅下降。

天文学家在很多其它星系中也发现过类似“把手“的弧状结构。一般大家认为这种结构都是中心黑洞产生的等离子体喷流导致的,并且产生弧状结构所学的能量和X射线辐射强度成正比。由George Lansbury博士率领的研究组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茶杯类星体的把手也发和这个规律。

这项研究发表于2019年3月19日的《天体物理期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