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7月14日】
张叔夜,字“嵇仲”,谥号“忠文”,是北宋著名官员,能文又能武,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击败了梁山宋江军。今天就说张叔夜年轻时的一件奇事。
张叔夜年轻时是做武官走上仕途的,某次他出差到四川,在旅社里遇到一位道人,当时只有他们俩人在一起。道人看起来道骨仙风,颇为不俗。张叔夜注意到了道人,道人也在注视着张叔夜。良久后,道人笑着说:你这年轻人将来要在“二府”中担任清贵要职啊!宋代“二府”指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也简称“中书”,是朝廷最高行政机构;而“枢密院”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两个机构分掌军政大权,故合称“二府”。
张叔夜一听就觉的这道士在故意说好话奉承他,于是反问道士:你有什么能耐?会作诗吗?因为宋朝社会氛围很重视文人,所以才问他能否作诗。不料道士一点也没有被难住的尴尬,反而说:请出题吧。张叔夜一指道士随身携带的葫芦说:就以此为题吧。道人拿起笔来,立刻写了一首诗:
莫笑葫芦子,其中天地宽。流金不着暑,裂石岂知寒。
拖后寻踪易,吹时觅缝难。从教灰尽却,留与后人看。
写完后,道士当即腾空而去,张叔夜才明白自己遇到了神人。后来张叔夜战场建功,得推荐转入文官体系,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又被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官场沉浮历任多职,被召回京师担任秘书少监,后又升至“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很大。此时他果真在“中书门下”中担任清贵要职。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的梁山起义军转战多地,朝廷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张叔夜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军事才干,他预设埋伏,迫使宋江投降。后又改任济南府知府,在任期间,他因斩杀数千盗匪的战功而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青州府知府。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张叔夜上书请求拨给骑兵,可惜朝廷没有听从。不久金兵逼近京都开封,宋钦宗立刻下手令命张叔夜入京保卫。张叔夜接令后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张伯奋率领前军,另一子张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就出发,途中与金兵遭遇,张叔夜率军且战且進。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时,军容依然整齐。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升任“签书枢密院”。凡是枢密院发出的军事命令,都要有他签名才能生效,也是清贵要职。
至此,张叔夜他在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这“二府”中,都担任过清贵要职,完美应验了道人的预言。后来宋钦宗不听张叔夜的反复劝告,却执意相信金人的和谈保证,非要到金兵营地去谈判,结果被扣押,导致“靖康之变”。张叔夜在“靖康之变”中殉国,南宋朝廷为表彰张叔夜,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文”。
当初的道人为什么能预见青年张叔夜未来会成为“二府”中的清贵高官?这说明了人的命运是有神灵安排好的,所以才能用算命之术提前预知。为什么道人不把“靖康之变”也提前告知张叔夜呢?我想那是因为靖康之变是改朝换代的必然,是历史的必然,不允许被干扰和改变,所以才没有告知,否则以张叔夜的性格和权力,恐怕拼死也会阻拦皇帝入金营和谈。
资料来源:《投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