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传奇】智收孟良与焦赞

仰岳

【正见新闻网2022年08月30日】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此【杨延昭传奇】系列,笔者仅就乡野民间口耳流传的轶闻加以摘录综述,与读者分享杨六郎流传千年的英雄故事。

-------------------------------

在小说和戏曲故事中,孟良与焦赞是杨延昭麾下的两位大将,他们原本是山大王,以好勇斗狠著称,但后来都投靠于杨延昭旗下,一同抗辽,名闻鲁(山东)、冀(河北)一带。焦、孟二人常常一起出战,成语中比喻感情深厚、形影不离的“焦孟不离”就是出自于他们二人的故事。

在正史中,孟良确实是杨延昭的部属,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名震中外的孟良崮,传说也是因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而焦赞则是北宋末年,富弼手下镇守北方的抗辽将领。至于为何后代的小说和故事会将年代不同的二人写成好朋友,可能是因为二人都是抗辽将领的缘故。

然而在小说、评书和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收服他们的故事也是曲折不断,主要有以下两个版本流传:

其一:杨延昭三擒孟良、焦赞


 

孟良和焦赞被人称为“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出自[清]版《绣像杨家将全传》。(公有领域)

话说杨延昭授命守边关,他久闻可乐洞主孟良力大无穷、武功高强,因此亟欲收服此人。一日杨延昭派出部将岳胜前往可乐洞袭扰,准备引孟良前来。而孟良果然中计,率众前来叫阵。

杨延昭亲自接战,并劝其投效朝廷。但孟良不听,挥动大斧直攻而来。杨延昭挺枪迎敌,交战几回合后便佯败而走,孟良立即追上。杨延昭转身拈弓搭箭射中其马,孟良摔落于地遭到军士们活捉。

此时孟良说道:“暗箭射马,以此诡计,我不服!”

杨延昭说道:“放你回去如何?”

孟良回:“你放我回去,日后交战不设暗计,明明白白地‘平空拿我’,我即拜降。”

杨延昭又回:“‘平空拿你’此有何难!”因此放了孟良而去。

到了隔天,杨延昭找来岳胜,商量好了计策,再摆好阵式等着孟良前来。

孟良果然率众再度前来,杨延昭出马应战,交战数回合后佯败,往后山奔走,孟良追上却半路碰到岳胜大军的伏击,孟良不敌,逃往旁边的小路,但深入后发现四处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就在无计可施时忽见崖上有几个樵夫在唱歌。

孟良大声对樵夫们说道:“救我出谷,我当以金银相谢。”

樵夫们就抛了一条麻绳下来,准备拉他上去,孟良见状,赶紧将绳绑于腰间,就这样众人将他缓缓拉上,最后停在半途。

接着杨延昭与将士们出现在崖上,杨延昭说道:“我已‘平空拿你’。孟良,你肯服了吧!?”

孟良又说:“这是非战之罪,要我俩正式交战,你在地上‘平空拿我’才算数,我才甘愿投降。”就这样,杨延昭又再度放了孟良。

杨延昭回到寨中,又找来将士设下陷阱,自己就回到了营帐中温习兵书,等着孟良前来。

到了晚上,孟良果然率众前来夜袭,他料想杨家将士们都已休息,一定全无防备。他在远处又见杨延昭独自一人在帐中看书,他骑着马直奔帐前,准备一雪前耻,但没想到连人带马突然跌落坑中。

六郎擒抓孟良。图片取自明 陈继儒编,南北两宋志传。(公有领域)

四周埋伏的将士们一拥而上,将孟良拉了上来,他的随从喽啰们见老大被擒,纷纷投降。杨延昭这时说道:“放你回去,日后再战如何?”

孟良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虽然是盗贼,但绝非丧尽良知。将军智勇双全,真乃天神也!我已被你抓了三次,哪敢再求你放我,我愿倾心侍奉将军。”

杨延昭大喜过望,当场为孟良松绑。隔日孟良回洞,召集所有大小头目前来归降,杨延昭大设宴席款待众人,席间他感叹大宋兵微将寡,望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前来襄助,护卫中原。

孟良回曰:“六十里外有个芭蕉山,为首者焦赞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与他相善,当前去招来为将军所用。”

隔日孟良单枪匹马前往芭蕉山,正巧就在山前遇上焦赞,他见到孟良便问:“哥哥因何前来?”孟良告知自己已经投身于杨延昭麾下,并劝他一同归降,但遭到焦赞当场拒绝。于是孟良回军告知杨延昭,设下招降之计。

次日杨延昭率军前往芭蕉山寨前叫阵。焦赞率众出战,打了几回合后,杨延昭佯败而走。焦赞率军追上,孟良与岳胜一同趁虚而入,在芭蕉山后放火。

杨延昭见后方火焰冲天,告知焦赞山寨着火,焦赞只得弃战回寨救火。回到山寨的焦赞遭到伏兵包围,就这样被将士们抓了起来。

这时杨延昭亲自为其松绑,并向他说道:“请英雄切勿见怪,现今大辽侵犯边境,正是报国时机,若阁下愿意投效,我定将上奏朝廷加封官职,不知您以为如何?”

焦赞思忖片刻,一方面附近所有的山寨头目都已归顺,而他也感念杨延昭的诚意,于是就这样加入杨家将士的行列,与孟良一同抗辽,两人后来战功赫赫,名闻河北。

其二:焦孟不离 义结金兰

另一个传说的版本,则是孟良与焦赞二人本为将相之后,但都因为时局战乱,为维持生计过着贫苦的生活。孟良以砍柴为生,焦赞则是个牧羊人,负责放牧和看守羊群。

然而二人都身怀家传武学,闲暇则勤练武艺,气力过人。并不时帮助村里百姓,击退打家劫舍的辽兵,他们都梦想着能有机会投效沙场、保家卫国,光宗耀祖。

孟良平时都沿着大清河上游(位于今河北省境)沿途砍柴,焦赞却是相反,沿着下游往上游走,沿途放牧羊只。

有一天,孟良挥动着祖传的大斧,三两下就砍了一堆木柴,还顺道收割了不少牧草,他爬上树梢,正准备找个好位置休息一会儿。而焦赞正在附近放羊,那群羊啃着青草,不一会就啃光了一大片,有几只羊还跑到孟良附近,吃着他收割好的牧草捆,这时孟良正好在树上休息,被羊叫声给吵醒,气得跳下来大骂。

孟良说:“你这放羊的!就放任着羊吃我的牧草?”

焦赞回:“哪知道是你的草?只吃了一点有啥好计较的?”

你一句我一句地,两个人一来一往越说越火互骂了起来。孟良率先发难。他把斧头扔到一旁说道:“动嘴分不出高下,咱来比力气、来摔跤。你若是赢了,我刚砍的木柴都给你!”

焦赞自恃武艺、气力从没遇到过敌手,也不甘示弱:“你若是赢了,那几头吃草的羊就给你了!”

二人一言为定,就互相扯着衣服较劲,各不相让,比了老半天分不出胜负,一段时间后孟良沉不住气,跳到一旁说:“有本事就来比兵器!”焦赞答道:“动就动,谁怕谁!”

于是二人分别拿起祖传的大斧与钢鞭互打了起来,就这样你来我往地打了一百多回合,依然不分胜负。孟良与焦赞以家传武学打了几十年辽兵、盗匪,未逢敌手,今日真的遇上旗鼓相当的对手,二人表面上打得你死我活,心里却暗自开始佩服对方。

这时,忽然听到远方传来一个洪亮的叫喊:“两位好汉住手,都别打了!”

但孟良与焦赞二人交战正酣正在兴头上,哪肯住手,二人都使出拿手绝活,势必要分出个高下。

大喝一声后,两人同时使出了绝招,就在这时,只见一杆长枪正对着他们二人兵器的中间刺来,“哐当”一声,巨大的金属撞击声响起,二人的兵器皆脱手被震飞,而其间产生的爆震将二人弹飞,差点摔个四脚朝天。

二人虽未受伤,但被吓得面面相觑惊叹:哪个人这么大本事?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高绝的身手!


杨延昭。(梦子/大纪元)

二人爬起来一看,身旁站着一位身高八尺的大将,金盔金甲,面如冠玉,目光炯炯有神却充满慈善,但却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如天神下世。

原来当时杨延昭正骑着马在边关巡查,到了大清河附近,发现两位大汉正在比武,只见二人的武功招式精熟,绝非一般寻常百姓,感到甚为欢喜,心想:若这二人能与我一同抗辽,那该有多好。但二人打着打着,眼看就要以性命相搏,因此只得立即出手将他们分开。

二人连声询问:“敢问阁下是?”这位大将说道:“我乃三关大帅杨延昭,你们也可唤我作杨六郎。”

二人一听是名震天下的杨延昭将军,都鞠躬叩拜,对他的本事心服口服。

杨延昭将他们扶起,问二人为何大打出手?孟良与焦赞想到刚才为了一点小事互不相让,都脸红了起来。

杨延昭又说道:“我见二位好汉的武艺都不差,不知可否愿意投入我麾下,与我一同上前线杀敌报国?”

二人原本都有投效沙场之意,机不可失,立刻答应下来。交谈中,杨延昭得知孟良与焦赞俱为名将之后,只求有朝一日能以身尽忠报国。三人越谈越投机,杨延昭便提议就此结拜为异姓兄弟。

孟良与焦赞二人喜不自胜,就这样对天盟誓,杨延昭为大哥,孟良第二,焦赞老三。今后生死共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从此以后,孟良与焦赞二人就成了杨延昭的左右臂,传说中孟良与焦赞二人最常一起出战,后人形容他们二者“焦孟不离”,也因此衍生了这个成语典故,并流传千古。

参考史料: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朝 佚名 著 秦淮墨客校阅
《杨家将外传》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赵云雁 搜集整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