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2月19日】
对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常用“虚心”一词,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曾言:“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如果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去虚心的接受臣子们提出的意见。对于“虚心”,很少有人去具体的描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如何听,才算是“虚心”,又如何才能做到“虚心”呢?
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之间曾有一段对话,令我对“虚心”一词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颜回问:“敢问心斋。”孔子回:“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用耳朵去听就只能听到声音,即话的表面意思,用心去听就可以体会到符合你心中观念的东西。而这个“以气听”,说的是一种虚其心以待物的状态。“虚心”就是清空了原有的观念,放下自我,内心空明,冲破了原有的格局,在更高层面从事物之外的心境观之。那一瞬间体会到的是超越声音,超越观念的前所未有之境界,自然就能明析事物的本质,内心与自然大道相通,智慧和能力也就会体现出来了。
“虚心”是一种修心的过程,放下自己固执的观念,能够包容和接纳一切意见和事物,就能够生出智慧,看透事物的本质,最终就能够成为智者。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其根本还是因为其中的修炼文化。这也就是为何古人总会有一些我们今人所无法企及无法理解的超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