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8月11日】
说到书法家颜真卿,想必爱好书法的人都不陌生,他是书法史上唯一能与王羲之相媲美的书法巨人,初学书法者基本上都是从临他的字帖起步的。清代刘熙载所著的《书概》中说道:“书,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颜真卿书法中的人格内涵和思想境界。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省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生于公元709年,他出身名门,先祖是深受孔子赞叹的弟子颜回,五世祖是以《颜氏家训》流传后世的黄门侍郎颜之推,曾祖是著名儒学家、经学家颜师古,母亲殷氏亦出身名门。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huó)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 “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 “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颜之推尊崇佛、道,曾祖父颜师古也是奉佛的居士,所以颜真卿从小就被送到佛寺里读书,考取进士之前,他经常住在寺内,所以对佛、道教义都有研究。流传的他的碑刻中,《麻姑仙坛记》记录仙女的传说,《李玄靖碑》记载道士李含光的生平,与佛教有关的,则有《多宝塔碑》《八关斋会报德记》《文殊帖》等等。
十八九岁时,颜真卿大病一场,卧床百余天,医不能愈。恰好有一自称“北山君”的道士路过他家,拿出米粒大小的药丸来救治,颜真卿服下后顷刻痊愈。道士对他说:“你清正简朴的美名,已记载于金台的仙册,将来可以位列仙班,所以你不应沉沦于名利宦海。如你难以摆脱尘世,一定要坚守节操,辅佐君主,勤俭致身。离世时,用你的形骸还魂修道,然后得道成仙。百年之后,我在伊水和洛水之间等你。”说完,道士又送给他一粒仙丹,飘然而去。从此,颜真卿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常留心修仙学道,与道士以及张志和、陆羽等高士交往甚密。
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一个范姓尼姑,善于卜人吉凶,与颜真卿的妻子是同族亲戚,颜真卿称她为范师姨。科考前,曾为颜真卿占卜前程,范师姨说:“此番前去,你必会心想事成,拜官荫子。”颜真卿问:“我能得五品官吗?”范师姨指着座上的紫色丝布巾道:“将来你的官服会是此等颜色。”依大唐官制,穿紫色官服即为二品以上朝官。当时范师姨还说,“寿过七十,以后的就不要苦问了。”颜真卿还是继续问,她说:“你聪明过人,问事不必追根究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二十六岁的颜真卿高中进士甲科,在秘书省任职两年后,因母亲去世,颜真卿赴洛阳服丧三年。后颜真卿任朝散郎(sàn láng)、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746年,升任长安县县尉,散官加通直郎。747年,自长安县尉任上被提拔到御史台,任监察御史。颜真卿所到之地,百姓颂声载道。当他巡察武威、西平一带时,久旱不雨的五原郡有一积案久无结果。颜真卿得知后,立即着手调查,及时审理结案,蒙冤者终得昭雪。案件审结之时,突降甘霖,被当地人称赞为“御史雨”,认为这是颜真卿平冤所致。
749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但因耿直遭宰相杨国忠排挤,历经辗转,最后被贬为平原郡太守,于753年夏到任。平原郡(今属山东)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已露谋反之意,早已觉察的颜真卿以久雨不停、城墙损坏为借口,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同时暗中招兵买马,储备粮草。安禄山派密探观察颜真卿,颜真卿便每日假意与文士泛舟游玩、宴饮赋诗,制造不问时事之假象。后来安禄山放下心来,以为一介书生不足为虑。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朔地区的郡县相继被攻陷。平原郡因事先有所准备,防守严密。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抵抗,十七郡响应,推举颜真卿为主帅,颜真卿得兵二十万,纵横燕赵。皇帝下诏,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颜真卿与清河郡李萼共同谋划,在堂邑打败安禄山的两万多人。唐玄宗高兴地说:“黄河以北二十四郡,只有颜真卿这么一个有用的人罢了!我真恨自己没有亲见其人。” 唐肃宗在灵武时,封他为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后加封御史大夫。唐代宗继位后,他先被拜为利州刺史,后做右丞相,封为鲁郡公。按照范师姨的预言,颜真卿确实做到了身着紫衣的朝官。
唐大历三年(768年),颜真卿遭宰相元载诬谮(wū zèn )讪谤时政,被贬为抚州刺史。抚州道教兴盛发达,更是唐代女仙信仰中心之一。公职之余,颜真卿经常去附近仙山游访,并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与道教信仰有关的碑铭作品,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大历六年(771年)颜氏游览抚州南城县西南麻姑山时,撰书《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立于麻姑仙坛之侧,情结仙缘。麻姑仙坛记碑共887字,为楷书,有大小字体两本,庄严雄秀,隽雅高举,结体紧凑,开张自然,是颜体代表作之一。欧阳修评赞:“此记遒隽( qiú jùn )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集古录》)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颜真卿把刚正不阿的品格融入书法之中。他的字一板一眼、严谨稳重,不故作姿态,豪放逸宕而不逾规矩,以法度“森严”为美。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此初唐、盛唐书风以清秀婉媚、潇洒俊逸为基调。他一改初唐瘦硬的书风,以凛然正气,化秀媚为雄浑,开辟了一条写楷书的新路,其书法特征是: 筋肉饱满,线条丰润而富弹性,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透出刚正、坦荡的将帅之风。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筋力丰厚的 “颜氏家庙碑” ;结构端庄缜秀媚多姿的 “多宝塔碑” ;风格清远、雄浑的 “东方朔画赞碑” ;浑厚庄严,结构精悍,饶有韵味的 “麻姑仙坛记” ;方正平稳,不露筋骨的 “大唐中兴颂” 等等。 苏轼是颜书经典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曾经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乱称帝,宰相卢杞忌恨颜真卿的刚正,上奏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如果让他去说服李希烈,不动刀枪即可平定叛乱。唐德宗相信了卢杞的话,任命颜真卿为宣慰使,前往敌营。有传闻说李希烈生性残暴,朝中很多大臣都为颜真卿此行的安全担心。大臣郑叔劝阻他说:“此去恐有不测,等我们再跟皇上奏请一下。”颜真卿慨然回应:“君命也,将焉避之!”大臣李勉向唐德宗请求挽留颜真卿,并派人去追赶,但没有追上。
颜真卿自知此去凶险。早年他遇到道士云陶八,曾告诉他,七十岁有厄难临头。如今颜真卿已七十五岁,他想起当年范师姨说他“寿过七十,以后就不要再苦问了”,便叹曰:“范师姨之言,吾命悬于贼必矣。”
《类说》卷十二《颜鲁公尸解》也记载:当时朝廷内外都感到颜真卿这次将一去不返,就在长乐坡为他饯行。喝醉的颜真卿,身手异常敏捷,可以像年轻人一样,一跳即可跃过栏楹。
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颜真卿都不为所动,坚守节操,视死如归。兴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颜真卿被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终年七十七岁。淮西叛乱平定后,颜真卿的灵柩返回京师 ,葬于京兆万年县颜氏祖坟。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废朝五日,谥曰文忠。
据《开天传信记》记载:颜真卿的家人迁葬时,打开棺材一看,棺材朽烂了,但是他的躯体还是原来那样,肌肉象活人,手脚很柔软,胡须头发青黑,拳握着,手指甲透过手背。远近的人都感到惊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来越轻。后来到了下葬的地方,打开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毋庸置疑的一代宗师,宽博、雄浑、中正,是颜真卿楷书的主要特征,宛如其人的同时也体现出中庸和不逾矩的文化内涵。 他的书法来源于信念纯正、刚正不阿、物不缠身、洞穿生死的思想境界。所以,真正的颜真卿并不仅仅是个书法家,还是一个修炼得道者。 后人若是达不到他的境界,怎能完全品味出他的书法之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