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9月24日】
“在甘肃敦煌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这是人们对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的描述。
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月牙泉不断萎缩。资料显示: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月牙泉水域面积22亩,最大水深7.5米,至1998年,水域面积仅存6亩,后淘泉清淤、回灌治理,目前水域面积8.5亩,水深不足1米。?在它的面峰是以前的三分之一。专业人员认为,如果不引水补给,不出1年,月牙泉便会消失。
月牙泉面临的灭顶之灾反映出河西走廊西端的疏勒河流域的生态危机。发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党河共同滋养着敦煌西北大面积的湿地植被,构成敦煌天然的绿色屏障。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党河来水减少,造成党河缺水断流。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疏勒河上游两座大型水库的建成,使得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公里的河道断流。随着两条河流的相继断流,敦煌境内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严重不足,敦煌人开始打井取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城乡人畜饮水,全市每年超采地下水7500万立方米,过量开采地下水,其结果是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据观测,1992年至 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43米的速度下降。1968年以后的33年间,敦煌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了27米至32米,事实上,敦煌市已形成了甘肃最大的地下漏斗群,地下漏斗遍布整个敦煌绿洲。严重超采已导致该市秦安湖、新店湖等六个湖泊原有湿地大面积消失。
据专家介绍,与水的短缺相伴相生的是敦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到目前,敦煌全市天然林仅存130多万亩,比1949年时减少40%;胡杨林仅存14万亩,减少67%;可利用草场减少77%,且现存草场不同程度地存在沙化和盐碱化的现象。宝贵的湿地,平均每年以两万亩的速度在消失。绿洲内的1万余亩咸水湖和1000余亩淡水湖80%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土地沙化面积每年以两万亩的速度增加,沙漠向绿洲逼進了 3~4米,大风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加剧。
面对着日见萎缩的月牙泉,从昔日的“以粮为纲”、在月牙泉上架起水泵日夜抽水用于农田灌溉,到今天从党河干渠引水(靠渗漏)补给月牙泉的地下水;当地的人们意识到:“敦煌将面临沙進人退、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
参考资料
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敦煌水短缺出现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