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2月11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前 言
鉴于目前市场上缺乏真正反映中国正统文化的汉语教材,编者编辑了这套教材。本套教材将首先编辑四个分册,以学、孝、信、忠、义、德、善、恩、忍、仁、真、廉、礼、天、神、佛、道、命、缘等为纲目,分成若干单元,并选用相应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详细解说,同时配以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歌和文化知识,使学者尽可能多方位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套教材适用对象为掌握500个汉字左右的中国小学生,以及期望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且有一定基础的外国人。
每分册分为八个单元,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基本上可以五到六个学时完成一个单元。
本教材效果如何,还希望得到学者的反馈。诚挚的希望不吝赐教。
目 录
第一单元 说“学”(上)
主课文一 三字经(1)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磨杵成针
主课文三 孔子学琴
副课文一 “过年”的来历
第二单元 说“学”(下)
主课文一 三字经(2)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凿壁借光
主课文三 王羲之吃墨
副课文一 “元宵节”的来历
第三单元 说“孝”(上)
主课文一 三字经(3)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孝感动天
主课文三 陈遗因孝得命
副课文一 “端午节”的来历
第四单元 说“孝”(下)
主课文一 古诗:孟郊《游子吟》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百里负米
主课文三 孟宗哭竹子生笋
副课文一 “中秋节”的来历
第五单元 说“信”(上)
主课文一 古诗:李白《静夜思》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主课文三 曾子杀猪
副课文一 “冬至”的来历
第六单元 说“信”(下)
主课文一 古诗:王之涣《登鹳鹤楼》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主课文三 商人失信而丧生
副课文一 中国人的姓氏(1)
第七单元 说“忠”(上)
主课文一 古诗:孟浩然《春眠》》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忠心赤胆
主课文三 精忠报国的岳飞
副课文一 中国人的姓氏(2)
第八单元 说“忠”(下)
主课文一 对联
主课文二 成语故事:忠言逆耳
主课文三 忠臣周公的故事
副课文一 百家姓常用姓氏
第一单元 说“学”(上)
主课文一
《三字经》(1)
人之初(1) 性本善(2)
性相近(3) 习相远(4)
苟不教(5) 性乃迁(6)
教之道(7) 贵以专(8)
昔孟母(9) 择邻处(10)
子不学(11)断机杼(12)
窦燕山(13) 有义方(14)
教五子(15) 名俱扬(16)
关于《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是宋朝学者王应麟(lín)先生编著的。它是中国宋代以后启蒙(qĭméng)教育的最佳教材,流传非常广。《三字经》全文一千二百字左右,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zhélĭ)、历史和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
注释
1、初(chū):刚出生。人之初,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2、性(xìng):本性。善(shàn),善良。性本善,本性上是善良的。
3、相近(xiāngjìn):近似,接近。性相近:(善良的)本性都很接近。
4、习(xí):习性。相远(xiāngyuăn):相差大。习相远,(由于后天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习性,渐渐的相差就越来越大了。
5、苟(gŏu):如果。苟不教,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或者(不接受圣贤的教育)。
6、性乃迁:乃(năi),就。迁(qiān),改变。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7、道:方法。教之道,教育的方法。
8、贵(guì):可贵;最重要。贵以专,最重要的是要专心一致(教育孩子)。
9、昔(xī):当初(战国时期)。孟母(mèngmŭ),孟子的母亲。孟子是中国古代一位很有名的学者。 昔孟母,当初孟子的母亲。
10、择(zé):选择。邻,住处相近的人家。择邻处,选择良好的环境居住。
11、子: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子不学:儿子不努力学习。
12、断(duàn)机杼(jīshū):机杼,织布机。“断机杼”的故事源于《列女传・母仪传・邹孟轲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指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告孟子)。
13、窦燕山(Dòu Yānshān):指五代时期的燕山人窦禹钧(yújūn)。
14、有义方:有好的办法,也指圣贤教诲的义理。。
15、教五子:(他)教育的五个儿子。
16、俱(jù):都。扬(yáng):称颂、传播。名俱扬:都名扬天下。
补充资料(教师参考)
1、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造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她非常生气,就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询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象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的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
2、窦禹钧教子
窦禹钧,五代后晋蓟州人。因为蓟州有燕山,所以他也被称为窦燕山。
窦燕山家境富裕,但为人不善,年过三十,也没有一个儿子。有一天晚上,他梦见死去的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平日所作所为,恶名远播,如果不改恶从善,不仅不会有子嗣,还会短命。赶快改过自新多做好事吧。”窦燕山醒来后,牢记梦中父亲的吩咐,痛改前非,做了很多好事。
多年后,他的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儿子们在窦燕山严格的教导下,先后登上了科第,声望都很高,赢得了“窦氏五龙”的美誉。五个儿子娶妻成亲后,也非常孝顺,一家人和睦相处。
练 习
读说练习
一、大声朗读课文。
二、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问答练习
一、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吗?都有什么样的本性?
2、为什么人的本性后来会发生变化呢?
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割断织布机上的布?
4、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为什么会名扬天下?
二、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觉得孟子的母亲做的对吗?
2、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的爸爸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3、说一说你每天是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
词语练习
一、扩展词语练习。
1、道 道德 _____ ______ ______
2、学 学生 _____ ______ ______
3、教 教师 _____ ______ 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造句。
1、善良
2、学
三、填空。根据课文,填上合适的字词。
人之___,性本____。性相____,习相____。苟不____,性乃____。教之____,贵以____。昔孟母,____邻处。子不学,____机杼。窦燕山,____义方。教五子,____俱扬。
课后作业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复习课文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