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0月21日】
有“诗仙”之称的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歌今尚存900多首,题材飘逸脱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奇伟丰富,内容瑰丽多彩。 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十八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向往着修道成仙,脱离俗世。这使他的诗中具有超凡脱俗,跨越时空,纵观宇宙太空的神奇构思及豪放洒脱的气势。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他的《丁都护歌》深刻地描写了纤夫的苦难生活。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头两句是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在这热闹非凡商业繁荣的长江下游,纤夫的悲苦生活与巨商富贾们行成了鲜明对比。夏日炎炎,牛儿气喘吁吁,纤夫们一步一颠地拉着船,口渴难忍,可是江水浑浊如泥浆,这哪是人喝的呢!他们哀声唱着拉船的号子,即“都护歌”,凄楚哀怨,泪如雨下。如此大而多的磐石,即便是万人来拖,也无法到达江边。纤夫的悲苦命运真是可以感伤千古了!这首诗里,李白把纤夫的艰难生活描写的如此生动,表达他对纤夫深切的关心和同情。金钱、名誉、地位和权力在李白眼里尤如粪土,在他心中,那些曾经的荣华富贵尤如过眼烟云,这些有什么可值得去追求的呢?他的《越中览古》正表达了这一思想。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诗的第一句“越王勾践破吴归”点明了诗人要写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事情。第二、三句“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描写了越灭吴后,越王和其战士凯旋归来,战士们受了赏赐,不穿铁甲,而穿锦衣,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的越王和战士们都得意忘形地骄傲自满了起来。 越王不但耀武扬威而且纵情声色,如花般美丽的女人,占满了宫殿,每天都是这么繁盛、美好和快乐,好象以前卧薪尝胆的事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了。最后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诗人笔锋巧妙地一转,由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华转到当前的凄凉。凄凉对繁华,就更加凄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感叹出诗人看透得失,明白荣华富贵尤如过眼烟云的人生哲理。历史上哪一个统治者不希望长命百岁,世世代代拥有荣华富贵呢?可是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哪里是人可以左右的了啊!人生如戏,繁华落尽终是空,诗人以修炼人的角度道出了生命的真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老朋友孟浩然与我辞行于黄鹤楼,在春光明媚的三月份,去那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扬州了。这两句诗色彩明丽描写了李白愉快和对友人的旅行充满祝福的心境。“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友人乘坐的船儿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那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望着渐渐远去的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由然而生,我这老朋友什么时候可以再相见呢?这浩荡的江水就好似我对老友的情义,绵延不绝地向天边流去,真切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宁静与广阔。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李白与孟浩然同样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洁君子,不爱功名利禄,但求超然脱俗,这种不含任何杂质的友情,纯真而深厚,真如那浩荡广阔的长江之水直流天际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行路难》大约是天宝三载(744)诗人被谗离开长安时所写。此诗体现了诗人矛盾愁苦的心情,在宫廷生活的这不满两年,看尽了圣上的昏庸和权贵的腐朽,自己被排挤打击,拯物济世的远大抱负被彻底粉碎了,真是心痛啊!朋友钦佩李白的才华,惋惜这样一个天才被弃置,不惜千金,设了盛宴为他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進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虽然现实是那么艰难,道路是那么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慷慨激昂,气势雄壮,成为千古名句。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 尔为徒劳。
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山儿)兀当安之。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進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宝三年 (744) 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進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的大意是,海上旅客谈起仙山瀛洲,说在隐约的烟波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名山天姥,它在云霞时明时暗中也许可目睹。
天姥山横卧在天边上端直入霄汉,气势挺拔超过五岳把赤城山遮掩。
天台山据说有四万八千丈那样高,面对天姥山它像在往东南方倾倒。
因为想游天姥我在梦中游了吴越,一夜间飞度镜湖满天是朗朗明月。
明月把我的身影投在湖里,又一路上把我直送到剡溪。
谢灵运当时的住处至今还在那里,绿水荡漾着清波有猿猴声声哀啼。
脚穿当年谢灵运登山木屐,步步登上高入青云的天梯。
云间崖壁前看见东海日出,半天云里听到啼鸣的天鸡。
千万山岩中道路左右不定的回转,迷恋山花倚靠山石忽觉天色已晚。
熊的吼声龙的长吟震撼岩石山泉,片片深林直发抖啊层层峰峦惊颤。
聚起沉沉乌云的天空像要下雨,漾着淡淡水波的水面腾起云烟。
闪电破空惊雷巨响,山丘峰峦崩裂毁坏。
神仙洞府大石门扇,在轰隆隆声中打开。
广阔浩大的蓝色天空人眼看不透,日月交相辉映同时照耀着金银台。
以彩虹云霓作衣服啊以长风作马,云神们啊在祥云簇拥中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啊鸾鸟拉回去车驾,仙人们啊排着队翩翩起舞多如麻。
忽然神魂惊动精魄震撼而心悸,恍恍惚惚中惊醒不免长叹惋惜。
身边只看到醒来时的枕头睡席,方才梦中的美丽烟霞无踪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也不过像这个梦幻,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去流水一般。
告别诸君而去啊不知何时再回还,暂且把那白鹿放养在绿山崖之间,
需要的时候就骑着走访名山大川。
我怎能低眉弯腰的去事奉那些当权者,使得我心中不开朗脸上没有笑颜!
此诗的重点是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我的目的是访仙求道,超脱尘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蔑视权贵及昏庸的皇帝,与其与他们同流合污,自甘堕落,而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象梦幻一样很快消失,还不如骑着白鹿,访仙求道呢!虽然李白以仁政治天下的远大抱负未实现,但这一理想的破灭,却使本身就修道的他,更加坚定了修炼的决心,感慨人世间的行乐不过是场梦,更加不可能去事奉那些当权者,做这种令自己不开心的事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進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你难道没看见黄河的水远从天边流下,急速地流入大海,就不再回头 了吗?你难道没看见,老一辈的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吗?早上才如青丝的一头秀发,怎料到了傍晚就像山顶的白雪了。人 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千万别让酒杯空对着月光,无人畅饮。上天创造了我们,必定有可资利用的长才,千金万两挥霍出去,还会有赚回来的时候。所以我们就尽情地煮羊杀牛,饱食为乐,痛痛快快地喝它个酩酊大醉。岑先生啊!丹邱先生啊!喝干了这些酒吧!酒杯不要 让它停了下来。我来唱首歌给你们听,你们仔细地听好。我说,那悠 美的音乐和昂贵的食物,都不值得珍惜,最可贵的是可以永远醉死, 而不用醒来。自古以来的圣贤豪杰都是寂莫无人了解的,只有善于饮酒的人,才能留下不朽的名声。想当初陈思王曹植在平乐观饮宴,大量地饮用价钱昂贵的酒,极度地纵情欢乐。你不必怕付不起酒钱,只需要痛快干杯就行了。我拿了五色的良马、千金的衣裘,叫儿子换酒去,我们就痛快地畅饮,消除无穷无尽的烦恼吧!
大约是公元752年,他与朋友岑勋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饮,实为人生快事。李白当时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便借酒兴鼓动诗情,把胸中全部郁结的块垒,淋漓尽致的宣泄到这首千古名作之中。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痛彻淋漓地体现了李白虽然怀才不遇,但仍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人生如梦,财富空虚,人间既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何不痛饮直到醉死呢?
天宝十四载 (755) ,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麟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麟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一个霞光灿烂的清晨,诗人的冤屈终于昭雪,告别白帝城,登上归舟,沿江而下,只一天便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彩云间”,形容白帝城地势高峻,晨光迷人;“千里”、“一日”,表现江流湍急,船行神速。所有这些,又都烘托着诗人大赦后一路欢欣喜悦的激情。
从白帝到江陵,要穿过七百里三峡。这里山势雄奇,林木苍翠,上有变幻多姿的云霞烟雾,下有惊心动魄的险滩急流。对这一切,归心似箭的诗人全不在意,只听得两岸山上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早就掠过峡谷,把一道道山峦抛到身后去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岸的猿猴不停地叫着,好象是曾经给李白蒙上不白之冤的势力代表,不论它们怎么啼叫,李白乘坐的小舟早已飞一样地飘过座座山川了。真是气壮山河,潇洒飘逸的绝世之作啊!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一生波折坎坷,但他始终怀着以“仁”治天下的志向,不被世俗利益诱惑,不向权贵低头,尤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坚忍。他高尚仁爱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的修炼思想,坚忍不拔的精神及广阔谦逊的胸怀,体现在他那一首首奇丽的诗中。李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