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1月18日】
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都对人的善心進行了高度的评价。西方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西方哲学家卢梭说:“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西方哲学家罗素则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由此可见,善心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境界的最高体现。一颗纯善的心灵不仅受人敬仰,其所散发的人格光辉,也能让恶人迷途知返。以恶治恶,恶未必克。人世间只有善心才能感化和启迪冷漠的心灵。
在19世纪的英国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经常发生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蛮横的命令他为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原委,于是断然拒绝。高个子学生恼羞成怒,一把抓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的暴打起来。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大群学生们或冷眼观看,或起哄嬉笑,或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欺凌的这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上前责问那个高个子男生:“你到底还要打他多久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声威胁他:“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紧紧的盯着他,毫不犹豫的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承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的停下了手。
从此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善心与见义勇为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瘦弱新生,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如何唤醒人性中的善念?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需要的正是拜伦那样的善心和勇气。在他人遇难时,畏惧的逃避或幸灾乐祸的观看,只能更加助长恶人逞凶的气焰。一个道德崇高的人,不仅要存善心、说善话、做善事,还要以自身的善行来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以善心渗透、浸润、感化那些“恶”“暴”之人内心深处的善念。以善治恶,其恶必克。以善心感化“恶”“暴”之人,使其改邪归正,抛弃恶念,那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