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6月17日】
【原文】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是要尽事亲之道,读一“悌”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至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语,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王汝止讲良知,谓不行不算知。有樵夫者,窃听已久,忽然有悟,歌曰:“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如樵夫者,乃所称识字者也。
选自(清)孙奇逢:《孙夏峰全集・孝友堂家训》
注:
1、王汝止:明代著名学者王艮,字汝止,尝从王守仁学,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世称心斋先生。
2、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 原籍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清初迁至河南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定居,因此又被称为夏峰先生。他终身布衣,致力于学,著述甚丰,涉猎经学、理学、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爱国志士,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译文】
你们读书,必须追求认字。有人不禁要问:哪有读书不认字呢?我认为:读一“孝”字,便要孝顺父母;读一“悌”字,便要敬爱兄长,从上学时起,没有不认识“孝”、“悌”这两个字的,但是又有谁能够在自己身上认真体会,切实实行呢?如果像这样,即使从幼年开始学习,到年老说不出话为止,读书破万卷,还是不能称之为识字。王艮讲良知,认为不付诸于行动不能算真正的知道。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常偷听王艮讲课,忽然有悟,唱道:“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像樵夫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识字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