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7月23日】
人类对鬼神的认识甚至可追溯到有文明记载之前的口耳相传的年代。远古时期神直接下世与人共处,引领人类从洪荒迈入文明。近几千年来,鬼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流。从帝王将相至黎民百姓均相信鬼神的存在,虔诚的祭奠、敬畏神明,崇尚积德行善, 相信善恶有报, 与天地和谐相处。 无神论者则坚持没有鬼神,人生仅几十年,死后万事无,还讲什么人定胜天。并截取至圣先师孔子的若干言语,如 “子不语怪力乱神” ,“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此数语均出自《论语》)等。宣扬孔子主张远离鬼神,甚至也是无神论者。本文拟对此加以分析,提出些新的解释,同时尽可能全面的阐明孔子关于鬼神的主要言论,以期还原展示孔子之于鬼神的本来学说与情状,归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部分的真面目。
“子不语怪力乱神”,被加标点成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解读为“孔子不谈论精怪、勇力、叛乱和鬼神”。如此,“孔子不谈论鬼神”让无神论者欣喜万分,進而把“不谈论”改成“不信”,这样“万世师表孔圣人不信鬼神,”就成了他们猛力宣传的榜样,着实蒙蔽了千千万万人。论证一个说法是否正确,极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出事实例证,看是否与其相符。好在孔子教出了弟子三千,其中更有七十二个登堂入室的贤人,他们艰辛的同时也是愉悦的以刀和竹简记下了他们敬爱的夫子的许许多多的述说。孔子究竟有没有谈论精怪、勇力、叛乱和鬼神,不需多高语文水平的人就能查证。仅《孔子家语》中就有很多孔子讲述精怪的记载,实际上当时各国出现了极怪的物事,王侯们等都专门派使者拜访孔子请求解答,孔子都会给以圆满的答复,甚至连个中缘由都和盘托出。兹举几例:
鲁国大夫季桓子穿井,获得一狗状动物,派人请教孔子是何物,孔子对来人说:“丘之所闻者,羊也,土之怪?羊也,”至于何以叫?羊呢,则由于 “非雌非雄,徒具羊形。”并同时连木石之怪、水之怪也都说知;齐国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宫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令使者到鲁国问孔子。孔子相告:此鸟名曰商羊,是有大水的征兆,并详细生动的解说:从前有孩童屈其一脚,挑振两眉且跳且唱歌谣:天将大雨,商羊鼓舞,现在征应来了,要急告民治沟渠,修堤防,将有大水为灾。结果不久天降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唯齐有备;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于是楚王使使于鲁,问于孔子,孔子答复:“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使者返,楚王遂食之,大美,后来又派使来鲁,借问:“夫子何以知其然乎?”孔子答:“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也不知何以那么巧就让孔子听到了。
孔子讲述的稀奇古怪的物事还有许多,关于勇力、叛乱的言论也有不少,笔者以为不必一一枚举了。至于孔子对鬼神之种种,详见后面的论述。从而可见,孔子对于精怪、勇力、叛乱和鬼神,不仅仅谈论,而且不厌其详,惟恐听者不明白。所以把“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为“孔子不谈论精怪、勇力、叛乱和鬼神”的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那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意思是什么呢?“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里的“子不语”不必解释,笔者认为“怪力乱神”应该是来解释为什么“子不语”的。后面的 “力”是名词,指气力、力量;“乱”是动词,指扰乱;“神”,是指心神。唯其中的“怪”字的意思不容易确定。笔者在此提出一个大胆的新的设想:“怪”在这里是鲁国方言,意思迄今未变,老少皆喜用之。笔者有幸出生且成长在那里,所以知道(不过并未作任何研究与考证)。即或乡村里三五岁的孩童,做错了事受父母指责,推脱责任时往往张口而出“这不怪我”,父母会接着问“怎么不怪你”或“那怪谁呢?”他就会说出怪XXX。我伯父68岁那年,有次驾着驴车从集市回家的路上被后面赶来的车子撞上了,不那么严重,老人家慢吞吞的下了车,看了一眼撞的情况后,转向肇事者脱口就是一句“是怪你还是怪我?”这是那年我探望他老人家,问有什么不好的事时,他讲给我的。这里的“怪” 与“子不语怪力乱神”里的“怪”的意思笔者想来应该是一样的,由于用起来极自然,竟不容易想出其确切的意思,笔者煞费心思求解,觉得解释为“归咎于,嫌”算是接近,与“怨天尤人”里的“怨”的意思也连得上。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解为“孔子不说话,归咎于气力扰乱了心神”。其实笔者以为还是原话简洁,“子不语,怪力乱神。”由于此语出在孔子到楚,叶公问政那一段,其时孔子已是63岁高龄了,连打几个喷嚏,或一通咳嗽等,用力过猛,扰乱了心神,应该是有的。
对于“敬鬼神而远之”,通行的理解是孔子承认有鬼神,要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对这样的解说的后半部分,笔者觉得似有些牵强。试问人有什么能力与方法可以远离鬼神?那个鬼神是人想远离就能离开的了的,想亲近就能亲近的吗?鬼神听从人吗?另外,“敬鬼神而远之”只是半句话,只看这半句而望文生意也不妥。全句是: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还要知道,孔子不仅教弟子文化,实际上还是他们做人行事的导师,弟子外出,尤其去做官前都会向孔子请益,孔子也总是尽量予以指点。显然这里樊迟是请教怎样务民(管理百姓)才是智、英明。对孔子的答语里的“而远之”,根据全句所示的背景以及前述的疑问,笔者感到这里的“之”似乎不应是指鬼神,而应是代指民,即百姓。如此则孔子的答语可解为:“务民的本义,要让百姓们敬事鬼神,但自己又要与百姓们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称得上智。”如果一定要说“之”是指鬼神,那么应该解释为“敬事鬼神但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的总是事鬼神。”从此可知,“敬鬼神而远之”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并不能说成是孔子对鬼神的通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亦有上下句: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这俩句话听起来很有点生气的味道,却清楚的表明了先人事而后鬼神。接下来看孔子答宰我问鬼神,就详细明白多了。宰我问孔子:“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孔子答:“人生有气有魂,气者,人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合神鬼而事之者孝道之至。”这里孔子讲明了鬼神的成因,善事鬼神的重要。而对子贡问死者有无知觉的答复,孔子虽未提到鬼神,却极有艺术的给与暗示。子贡问于孔子:“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孔子回答:“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这里的“后自知之”给人以偌大的想象空间,留与弟子与后人们去悟。
作为圣人,孔子讲话守口严谨,他不能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他讲出来的就得是确凿无疑的,对常人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孔子自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埘矩。”有学者谓孔子六十圣通,七十则由圣入神矣。他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笔者曾在《帝舜之于孝及《孝经》新解》中提到:不世而出的圣贤的使命就是系统的规范人并引领人以造就、丰富人的思想与文化,为了到大法洪传时人具备能够接受大法的思想与文化,真正能认识与理解大法。孔子自己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束修以上三千余人。还率弟子游说列国,推行仁政德政,将做人的准则―中庸思想及孝、仁、义、礼、智、信广传天下。至68岁回到鲁国,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垂训后嗣。做完这些大事后,恰巧有人西狩获麒麟,折其前左足而死。孔子知后极伤恸:“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贡问:“夫子何泣尔?”孔子回答:“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由此绝笔。未几,夫子最钟爱的弟子颜回去世,次年子路死于难,不久孔子自知将归天,告诉弟子们他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那是殷人送殡的格式,孔子是殷人之后。)随后病,七日而终。
另外简单一提,孔子对其弟子要求极其严,即使一件小错或不足,也严训痛批,大错就更甚。诸如:宰予白天睡觉,被孔子训斥:“朽木不可雕也。” 对子路所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孔子痛批:“是故恶夫佞者!” 鲁国的季氏极富,而孔子的弟子冉求仍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气极:“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连师徒关系都断绝了,并号召其他弟子们鸣鼓而攻之。孔子对弟子如此苛刻,为什么呢?是为了给后世树立榜样,要人们严格遵从之。
孔子对鬼神的论述,不像讲仁德等那样大张旗鼓,但该让人知道的他也分而散之的说出许多,除了前面的,笔者现将主要的综合如下:
孔子对古时数个帝王的评介,均与神相关:“黄帝生而神灵”;颛顼,“依鬼神而制义”;帝喾,“明鬼神而敬事之”;“帝尧,其智如神”;帝舜,“所重民:食、丧、祭”,“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禹其功为百神之主”。这六位圣明的君王,非神即圣,“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得神鬼共助。
孔子本人对鬼神的态度、了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 表明孔子极为重视祭鬼神,自己因故不能与祭而让他人代办,则等同于不祭。一次孔子患病,子路请予祈祷。孔子问:“有诸?”子路答:“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孔子告之:“丘之祷久矣。”可见孔子是让别人相信他是向神祗祈祷的,至于他是如何祷的,就不得而知了。孔子还说神无处不在(“神无方”),他自己是“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孔子还知道“不食者不死而神”,但他不讲人何以能不食不死。
至于祭鬼神的缘由和重要性,孔子是这样述说的,“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这里说出了万物的来源,要人好好的报答返孝之,感激上帝。而且,“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从而,对事鬼神万万不可不慎重,“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甚至像孔子颂扬大禹那样哪怕“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孔子还告诫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就是说也不能乱祭。
与鬼神有关的犯罪,在孔子所列的五项大罪中就占了两项。请看孔子所言:“大罪有五,而杀人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谋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杀人者罪及其身。”其中逆天地而行,也即逆天意神明行事,是罪中之最大者,五世受惩;谋于鬼神而造祸则累惩二世。相比起来,杀人害命只是五项大罪中受惩罚最轻的。
时下的中国大陆,暴力、假冒充斥,社会道德日趋败坏。究其所以然,与国人被长期灌输无神论很是相关,不相信善恶因果报应,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所以要多弄钱、猛享乐,为了钱而无恶不作。虽然法律越来越多,可法律管不了人心,或钻法律的漏洞,或有法不依,犯罪率不降反升。欲回升社会道德,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归正人的思想观念,让人们明掺孔子对鬼神的论述与做法并遵从之,从新树立敬畏神明,奉行积德行善,就极有必要。十多年前转轮圣王开传宇宙大法于世,大法弟子力行真善忍,一人炼功,多方受益,带动周围人群的精神风貌向上升华,对社会精神文明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却遭到邪恶镇压。现在進行的大法洪传,正天正地,是为当前最高的天意,时不再来。怎样对待,其实攸关每个生命的目前及身后事,何去何从,干系非浅,一念之差,天壤之别,而且实际上又取决于自己!
主要参考书目:
《孔子家语》,《论语》,《孔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