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于《易》(上)

小旋花


【正见网2008年09月11日】

“易”在《周礼》的记载中有“三易”的说法, 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分别为夏朝、殷商、周朝三個朝代的占筮书,前二者不知所终。相传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与黄河相接的图河,龙马负图出此河献于伏羲,伏羲依图画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共八个卦图(后人称之为伏羲八卦图),教民以之定犹豫,决嫌疑,由此开天明道,导引中华民族从蒙昧迈入了文明。有言是夏禹將其扩充為六十四卦。又据司馬迁《史記》:文王之拘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其子周公旦为每一爻作“爻辞”, 是为《周易》. 至春秋晚期孔子作《十翼》, 对《周易》予以全面诠释。到了汉代,《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视为《周易》的组成部分,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被称为《易经》,奉为儒家六经之首。是以后来《易》、《周易》、《易经》只是称谓上的差异,内容上是一致的,也因此这三个名称被广泛的混用.

数千年来文人学士们视《周易》为枕中之宝、袖中之珍,吟诵之,钻研之,遵从之。如孔子所言:“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就很生动的道出了士人对《周易》的迷爱。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可见 《易经》是多么的受推崇。

把《周易》从一本占筮书拉到人文哲学上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形成中国文化的正统,诸子百家思想之渊源,不能不归功于孔子的特殊与巨大贡献。《易》之神妙,端赖孔子阐明。从孔子自己所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以及齐太史子与适鲁见孔子 之后对孔子的评价中有“赞明易理”一说,司马迁言: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纬编三绝。等等,都能作为孔子研《易》、为《易》作传的佐证。

孔子所作的《易传》包括:《彖》、《象》、《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旨在赞明易理,申明易道。本文拟谈谈孔子怎样的赞易、明易,并试着探讨孔子何以要如此做的缘由。

《系辞传》(上、下)是对《易》的通论, 申说《易》的义蕴与功用,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孔子对《易》的称赞:夫易,广矣大矣!易其至矣乎!天下之至精、至变、至神。这是赞“易”之广大与完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是最概括的,其中“准”当是“齐、等”的意思,弥就是弓拉满、拉圆了,纶就是丝纶,二者相互配合,指可以包括、涵盖一切。全句的意思是:易与天地等齐,所以能涵盖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法则。“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里的范是模子,围则是拦杆等围绕物,合起来是说宇宙间的所有变化,万事万物都被“易”所包裹、涵育,无所不包,无所遗漏;“易”能明了昼夜之道,也即阴阳的道理。故神无所不在,“易”没有固定的形体。

接下来看孔子对“易”所作的简要、全面的阐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 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这段话大致的大致意思如下:天因高远而尊贵,地因近而可亲(这里的卑不是贬义的低下、下贱之意),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定位;低高与贵贱是由于所在位置的不同。天地间人、物等一切的动静、变化皆有其特定的原则、常规,基于刚、柔,就可以断定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人由于类群的不同,而导致利益上有冲突,于是就分出吉凶。刚为阳、柔为阴,二者相摩,八个卦之间一来一往相叠荡,致天地间雷霆鼓、风雨润,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乾之道为阳成男,以知一切之初始,坤之道属阴成女,作成万物。易能弥纶天地之道,虽神妙却简易,也即乾之易知而令人亲近、理解,有亲则能持久,从而贤人立德;坤简而易从,则同心协力者众,致功效大,贤人立业。正因易的易而可亲、简而易从,让人得到天下之理,以理而行从而成就其在天下的品位。

孔子开释易的功用:“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这是最根本的。“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这是说在孔子(包括孔子)之前,圣人们用“易”来明志、定业、断疑,教化人们重德、广业。“设卦观象,彰往而察来,微显阐幽,明吉凶、变化,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是孔子示教其后的人该如何用易、做人的话,孔子还特别强调君子们要慎于言行,要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千里之外违之。” 虽然《易》中明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却是有条件的,孔子明确指出“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也即人只有顺从天意,天才会助人,为人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做到这两点,又要尚贤,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行易之道,还要“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怎样才能无咎呢,要做到“善补过。”

对于乾坤二卦,孔子尤其看重:天地定位,“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夫坤,天下之至顺也,万物皆致养焉。” 孔子解释乾坤二卦经文之言,被称为《文言》。

先看乾卦:孔子写的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卦是代表宇宙万物的根源、生命的功能,宇宙万物都是它创造的。乾统率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从乾卦的功能来的。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乾道的变化,在各正性命,修性养命,自己调整性与命,使它就正位,阴阳冲合,无所不利。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诸子百家,中国文化讲人生的修养,都从这里出来。乾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也是孔子从易中提出的人文思想,要人们效法乾卦,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强不息”。孔子研究乾卦所作的《文言》,对于周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的内涵给以解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完全纳入人文思想的范围,君子行此四德,成为后来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对乾卦爻辞也作了祥明的解释,以龙的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巧妙的阐述了乾卦的内涵,这也是《易》的基本原理,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君子進德修业,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孔子还明确提出了“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此为 《大学》思想之源。

孔子对坤卦的阐释虽不如乾卦的那样长,但也蕴涵极丰,成为道、儒等家的思想的根源。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之至柔可以水来解释,水虽至柔,动起来滴水而石穿,柔能克刚,做人则要秉承坤道之顺,承天而顺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讲了积善的重要与因果报应;“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讲了《易经》的“渐進的”法则,处事要早辨别清楚;“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讲了儒家的做人修养,公正、义气、内方外圆,襟怀宽大,所行得众人赞同;“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就连上了中庸之道,“内圣外王”。观《中庸》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实就是源于“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说卦传》主要对八个卦的方位、属性及相互间的关系、德业变化作了具体的阐述与规定。诸如乾为父、坤为母,阴阳爻之变动而生三男三女,连长、中、少的位分都予以定好,令人一读即明,须臾即能铭记。可见圣人的智慧!

《杂卦传》被司马迁论为是“于序卦之外,别言圣人之兴,因时而作,随其事宜。”笔者细读一番,觉的还含深意,短短的一段话竟包括了所有六十四个卦,孔子给每个卦一至数个字,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其实是各个卦之本性的最简明的介绍或断语的精髓,而且文字优美,简炼易懂。  

《序卦传》是孔子对六十四卦,各序其相次之义。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六十四个孤立的看上去很枯燥的卦名,经其一序,以每个卦的本意衍生出卦与卦之关连,就令相互间有了有机的联系,顿生趣味,读来上口易记。现抄录前几句示之:有天地(寓乾坤二卦),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 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 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 《履》;……

《彖》是统论一卦之义(断语),或说其卦德,或说其卦义,或说其卦名。上象、下象是对卦辞、爻辞的進一步阐释。或言属周文王之作,或言为孔子所作。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时距孔子作《十翼》仅三百余年,孔子及其弟子之后人应不难查找,且易学又具家传的特点,司马迁肯定做过考证,故对孔子之作《十翼》予以明确断定,而对周文王之演易, 不敢专定,则曰“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如此说来,则彖、象仍属孔子之作。

《史记·周本纪》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清楚的表明是孔子使《易》之使命得以圆满,令一本极少数人会用的占筮书,演绎出丰富的内涵、玄妙的哲理、人文思想,進而成为道、儒及诸子百家思想之源泉,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源。那么孔子对“易”的贡献就极巨且全面,既包括了上述人文思想与哲学(易理)的演绎,又发展、丰富了具体的占筮方面的内容(易象、易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