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科学道路的认识 (三)

灵子


【正见网2008年12月15日】

(三)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基点上来研究宇宙的规律,从整体上来探讨事物的特性。就像绘画,要先勾勒出轮廓、特征,再描细部;搞工程,要先有总的蓝图、概算等等。对人体研究应该从宏观到微观,而现代科学把人体解剖分割得越来越细,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更不见森林。中国古代科学却是非常发达的,它走的是不同于现代科学的道路。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是道家认识、研究客观世界的总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化合而生五行万物。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概括为阴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而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又可再分阴阳,以至无穷无尽。“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道家的太极图,是史前文化。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言太者,极大也;极是最高最远,至尽而无余。太极图是对阴阳学说的最佳表达,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概括。

一般来说,阳仪代表奇数、光明、正向、运动、外向、上升、温热、白色、男性、刚强、表面、正数、俯下、实际、左边、德生、开放等一系列涵义;阴仪代表偶数、阴暗、反向、安静、内守、下降、寒冷、黑色、女性、柔和、内在、负数、仰上、空虚、右边、刑杀、封闭等一系列涵义。

在阴和阳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明在常规条件下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各自一方均以对方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阴阳平衡,共存共容。在特殊条件下阴阳相互消长,一方从大到小,则另一方从小到大,阴阳消长,阴阳互化,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以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这五种物质的生克制化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说宇宙是在五行之间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种基本物质的性质:木,生发、条达、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炎热、向上、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土,长养、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清净、收敛、萧杀、主义,其性刚,其情烈; 水,寒冷、滋润、向下,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并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说明各种事物或现象的联系。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在相克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在五行系统中,各个部分不是孤立而是密切相关的,每一部分的变化,必然影响其它所有部分的状态,同时也受五行整体的统一制约。

五行之间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生和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互相为用,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制化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气的属性,同时万事万物又都是五行中的某种物质。

《类经图翼》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论阴阳则往往联系着五行,言五行则必须涉及阴阳。就是说五行是阴阳的物质表现形式,阴阳是五行的气质属性。五行中有阴阳,阴阳中有五行,阴阳五行中皆含有宇宙“真、善、忍”特性,才使阴阳五行形成了一个整体,合称阴阳五行学说。

阴和阳、五行之内有对立统一,中共的歪理所讲的“对立统一规律”,实际上是把“统一”当成了一个形式,把“对立”当成了实质 ,偏于二元论、两点论、两分法,绝对化地强调对立、矛盾、斗争,说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斗争哲学”理论, 是中共最主要的“科学发展观”。

道家讲“无中生有”,当初混沌世界即无极,有道而生太极。所说的“道”,也就是“佛法”,有了“佛法”才有了宇宙,即“道生一”。所谓“一生二”,是说一个宇宙中又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但这都是“佛法”的具体体现,又必须“统一”于“佛法”,即宇宙的最高特性“真、善、忍” 之中。

宇宙若按照中共的“斗争哲学”而运行,以“对立”斗争为主导,那又将退回到无极的混沌之中。先不讲大的矛盾对立,就是往小了说,微观下微粒和微粒之间,若没有善良的亲和力,是不会凝聚到一起的;追溯到最微观下物质本源的微粒,若没有宇宙“真、善、忍”特性,也不会形成原始一粒,无道而生不成一。偏重于“对立”是荒谬的,“统一”是更为重要的。自然和谐, 阴阳平衡,万物滋生; 阴阳协调,身体健康。以此理谈及社会科学,一个家庭,男刚女柔、刚柔相济,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才国泰民安。

几十年来,马毛邪恶主义,一贯搞“与人斗其乐无穷”,草菅人命,残酷之极,结果搞得家不像家、国不像国。现在中共自觉得已危机四伏,才想起来讲安定团结,现在又讲和谐社会。然而指导思想不变,实质也不会变,能和谐得了吗?!现在还是搞专制搞镇压,只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搞,而是转向阴沟里,“内紧外松”的“黑箱作业”――完全“黑社会化”了。讲安定,也只是让老百姓安分守己地忍受暴政。现在中共阴暗至极,按阴阳学说讲:该阴极阳生了!

中国古代的科学,是把阴阳、五行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人在一天中的生理状态:从子夜到早晨寅、卯时,阴消阳长,属东方甲乙木,表现生发,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由抑制渐趋兴奋;到巳、午时分,属南方丙丁火,表现炎热,阳气转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转而兴奋;从中午到晚上及夜半子时则相反,阳消阴长,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应用很广泛,而应用最多的就是古代中医学,人的机体各部位,既分阴阳又都分别属五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治疗。阴阳五行在运动变化中,生生不息。任何一方太过盛或太过衰,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引起机体的不适。阳盛则产生实热症,应投以寒性药以抑亢阳;阴盛导致实寒症,应投以热性药,以化实阴。笔者有个孙子久咳不愈,吃了几种消炎药和中成药也不见效,西医找不出原因来,后来去看中医。老大夫说他是热症、火咳嗽。于是对症下药,很快药到病除了。

再如,中国古代的历法。用来计算年、月、日、时的符号,是天干和地支,简称干支,干支中同时含有阴阳五行。其中天干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起来组成六十位干支,也称六十花甲。预测学、姓名学都以干支“四柱”(生辰八字)为根据来推算。

阴阳五行学说可运用于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生物学上,人们知道龟鳖类的受精卵,因孵化的温度不同,而决定雄雌。海龟孵化的温度低于摄氏28℃时,所有个体都为雄性;温度高于是摄氏32℃时,所有个体都为雌性。鳄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30――34℃都为雌性,22――28℃均为雄性。蛙类的雄雌,是蝌蚪在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决定的。在25――28℃中饲养,大部分青蛙为雄性,温度降到10――12℃,长成的青蛙大多为雌性。

上述情况很多人都做过试验的,但是却不知其机理。实质上,任何动植物本身皆有其阴阳属性,再和环境的阴阳属性结合起来,达到阴阳平衡才会产生新的有属性的生命。阴性生物再遇阴而生雄性,“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海龟受精卵在低温下孵化,便属阴极而生阳,阳中而生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直到现今仍然在民间应用着。广大民众还在依照“节气”進行着春种秋收,以“三九”、“三伏”来度寒暑,嫁娶要看个好日子,盖房修墓也要请人看风水,婚礼还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中医师还以三根手指探测病情,给老年人祝寿还用农历属象来计算,最喜庆的节日还是中国新年。(中共虽然把它改称“春节”,把公历年叫新年,但是老百姓不认帐,仍把中国历的新年当做真正的新年。)

道家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阴阳五行学说既然能应用于人体,就可应用于诸多方面,未来的科学道路,阴阳五行学说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待续)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