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3月11日】
据考证,城隍神原是城市的守护神,其任务多为求雨、祈晴、镶灾之事,是在天灾、兵乱时保护城池和居民的。自古以来,皆将“祀城隍”列入祀典,事见《陔余丛考 三五》;又《北齐书 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但不知怎地,后来又演变为掌管幽冥之事的神了。
从六朝就有城隍
城隍的祠庙由六朝起已经有了,但与民间普通之神不同,是属于官家崇拜祭祀的范畴。明太祖洪武二年,制定京师及天下各州县城隍的封爵和官阶,不论王公侯伯的称号和祭典的格式都已有等级之分。不过当时当地老百姓,却只称之为“城隍爷”,认为他是城池守护神,同时又是负责城市居民的保护监察之神。
虽然如此,但实际民政已有现世的知府、知县来管理,城隍神除了战乱一类非常时期以外,根本没啥事需要处置,因此便被人看作是专门处理居民“身后事”的“冥界知府、知县”啦。
百年后魂魄报到的头一关
一般都相信人咽气之后,如果是居住在城市的,那么,他的魂魄最先去的地方是城隍庙;在乡村是土地庙或五道教庙内。所以丧家立即要去庙里烧庙头纸,必需品是:灯笼和纸钱。北方普通叫这种上城隍庙叫“报庙”。类似的报庙风俗,在清朝赵执信的“礼俗权衡”里已有载过。据说,魂魄被扣留在庙期间,得是先经过相当严厉的盘问、拷打之后,才解到“泰山”或“酆都”这些真正的冥府去。
谁都清楚“酆都”即阎罗府、阎王殿,而这“泰山”指的是“泰山府君”、泰山之神,俗称“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自魏晋以来,道家传说人死后魂魄皆归于泰山,因此以泰山神为地下之主。旧时各地都建有“东岳庙”以奉祀泰山神。
《太平广记》中的记载
唐洪州司马王简易,急病昏倒,半小时左右便醒,说有一鬼使手拿一纸公文,告诉他奉城隍神之命来逮捕他。就把他抓到城隍庙。庙门口前站着的一堆人,一看到王简易来到,就议论纷纷,说王某生前大修功德,照理未到寿,怎地会到此呢?不一会儿鬼使就带他谒见城隍神,王简易恳请明察,并乞求赦免。神命左右查生死簿,说尚有五年寿命,所以把他放回来了!
唐开元末年宣州司户某某死了,被带去城隍神的殿堂,府君问他生平所作所为,他一一详告,并说我实无罪,恐是被误拘吧?府君察明之后承认属实,便将他放还,还告诉他:“我是晋宣城内史桓彝,成神后管理这一郡的。”
《夷坚志》里还写了一个人,死后成为“城隍门客”,替城隍掌理“笺记”的故事,这些都是城隍掌管冥籍的传说。同时《夷坚志》里还记载某少年得急病,不醒人事,却发呓语。家人去求一位能使五雷天心法的术士。这术士作法遣神碉请来土地神,也查不出原因。因此只好亲往少年家中,作法十多天才捉住一个女子。她虽是这个少年的亡母,但作祟的原因这术士也摸不清。于是他又作法发个公文给城隍,请他拘留亡母魂魄别放走。几天之后,术士作法把她唤来问明原因后,便禀上“泰山府君”,乞准她托生。
由此可见城隍掌管世人冥籍,收管魂魄的故事,早在唐宋时代已经有了。而对杭州吴山的城隍神来说,甚至有过一部清乾隆五十四年重修的“吴山城隍庙志”,既说到祀典的沿革,又收集了很多司命、审判一类灵应故事。
城隍出巡
有些神每逢到了自己生日那一天,便有用木舆载起神的行像(即巡行用的小型神像)到城内巡行的祭礼仪式。这叫做迎神,或叫出巡,又叫出会,是东南各省最多见的一种习俗。清王韬《瀛坝杂志》说,上海每年在清明、中元、十月朔日,都有城隍神的祭礼,在仪仗中往往有马几百匹。这时就会有一些徒步跟随的人,大多因病许愿,自知业力大而扮成罪人,赭(赤色)衣桎梏(脚镣手铐),随城隍神而行,以赎罪愆。
考城隍传奇
清初,山东淄川一蒲姓塾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姐夫的祖父叫宋涛,是个吃公家粮食的秀才。某天偶染风寒正卧床养病,朦胧间,忽见县府衙役,手拿一纸公文,牵着白癫马(额头有白毛的马)来了,对宋秀才说:“请参加考试。”宋秀才道:“考官没到,咋考?”衙役不理会、不吭气,只一味的催促他上马。
没法子,他只得强撑病体跟着衙役上马前行。沿途景色生疏,是从没走过的路。不久,到了一个雄伟的城郡,由外观看来像个王者之都。过不多时,進入府廨大殿,哇!宫室堂皇富丽、宽广巍峨,上首坐了十几个官儿模样的人,但都不知名讳。只有关壮缪(关羽、关云长,死后谥“壮缪”,即关公、关帝君也。他外号“美髯公”,那一大把胡子当然好记)认识。檐下设了两个座位,已经先有一个张姓秀才坐在末席,宋便与张俩并肩而坐,桌上各自备有一份文具。俄顷,试题纸由大殿飘飞而下,一看,题目是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两秀才文思泉涌,马上振笔疾书,文章完成后,立即呈上大殿,宋涛文中有段话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相互传阅,赞赏不已,认为宋涛宅心仁厚、赏罚有据、堪当大任!于是把宋叫上来,告诉他:“河南缺一城隍,你去任职最合适不过了。”
宋秀才这时方才醒悟,原来自己被叫到阎王殿里考城隍来了,于是,再三叩首泣道:“上苍厚爱,让我有幸考上而得此殊荣,小的哪敢推辞不去!可我老母七十岁了,乏人奉养。请宽限些时日,让她寿终正寝,然后我再来听候录用。”
只见上头一位类似领袖,像是位居帝王者下令:“清查宋涛老母的阳寿为何。”有个长须官吏,捧着生死簿翻阅一遍,回答:“尚有阳寿九年。”诸神一听,还有这么长时间,都乱了方寸。这时关帝发话了:“没关系,眼下先让张生暂代职缺,等九年期满你再上任,这样就行了!”
于是告诉宋涛:“本来应当立刻走马上任的,如今看在你一片孝心上,特意给假九年,时候到了,当然会再次相召。”又勉励了两个秀才几句话。俩人叩头退下。
张秀才握着宋涛的手,一直送到荒郊野外,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张某,以诗赠别。”宋涛有一大半都忘了,只记得其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月无灯夜自明”的句子。于是,宋秀才上马与他辞别而去,到得家来方如梦初醒。
这时他已死了三日,是他老母听得棺中痛苦的呻吟声,才开棺探视的。大家把他扶出之后大半天,才开始缓缓道出这三天来“考城隍”的始末。接着到长山一打听,果然有个张秀才死于当日。九年之后,他的母亲果然寿终正寝。宋秀才打理完一切丧葬事宜后,沐浴更衣,進入内室而殁。
他的岳父家住城中西门内,忽然看见女婿骑着镂膺朱Z耍?淼淖笆纹罚┑目ヂ恚?诙嗷の狼昂艉笥担?M入大厅,朝着他恭谨一拜,起身就走。一家人根本不知他已成神,都惊疑不定,摸不着头绪。后来急忙派人下乡问讯,才获知原委,明白女婿当了城隍的因由。
这宋涛有本自记的小传,叙述甚详,只可惜战乱后已遗失,以上这些事迹只不过是个简略的概括而已。
虽然城隍的考据,根据的都是民间的稗官野史和私人笔记;虽然考城隍的事迹是个道听涂说的传奇,但从中我们得知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后果,都得自己承担、自己负责;不止现世,连死后都要为自己生前的作为付出代价,所有的一切都追查到身后的冥府去了,能不戒慎恐惧吗?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