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旅游

章冬


【正见网2010年01月05日】

(上)

旅游自然是件愈快事,自古就受欢迎。如著名旅游家徐霞客,还有李白。其实,古人没有旅游一词,但是古人很会旅游。一圈走下来,几个月几年的是常事。所以,游的尽兴、游的开心还不累。地质风貌,风土人情,往往了解的很多。今人旅游,多数恰恰相反,用最少的时间,走完最多的地方,收获最大的,必然是一个字――累。

幸好今天有相机之类的,拍照后能够慢慢的回味,也算是弥补了一下走马观花的不足。其实,旅游质量和古人是天壤之别。嘈杂熙攘的人群,根本达不到陶冶性情,怡然欣赏,缅怀先人的目地。

其实说来,照片还远不如诗词。

触景生情,随口吟诗,何止山水风光、色彩线条、远近明暗,甚至连情怀、感触、声貌、志趣,以至于气味都会整个的充满心田,大有身临其境、心灵共鸣的知遇感。照片似乎远不能有此效果吧。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是古人的总结。

面对秀美山川,古人留下的是脍炙人口的诗词,动静得体、含蓄优美、回味无穷、抒怀咏志、声色俱全;今人留下的是照片,一览无遗、色彩鲜明、辅助记忆、静默无声。诗词储在记忆中,留存心底,随时品味;照片保存于相册,留在橱柜里,抽时间欣赏。

不妨举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

时间、景物、人物、声音、身份、动作,包括心情,都溶入里面了。往下感悟,不同人,体会到不同的意境,和引申的故事。什么昏暗油灯啊,一家五口啊,或相依为命的老夫妻啊,或是新婚燕迩的新人啊,或是切心盼归人啊,飘香的米饭啊,或是家徒四壁啊,等等等等。

而照片的效果,恐怕就……未免过于直白一些。不过,照片有照片的好处,起码是历史瞬间的真实写照,最为形象逼真的现场记录。

其实延伸说来,何止照片,就是录像,也有无法和诗词比肩的地方。比方上述景物片断,完全可以导演出一段录像。但是,拍出来的东西未必很对每人的胃口。因为诗词中人物、画面,有读者可填充的部分,根据自己知识、阅历和经验,去想象具体的房屋位置,朝向,周围环境,和其它许许多多,包括狗的颜色,大小等等。而录像是,作者把自己的有形框框固定下来,强加一样的推给了观众。所以说,未必对每人的胃口啊。

是的,古人旅游和今人旅游,已经差别很大了,起码来说,古人留下的是诗词,今人留下的是照片。二者各有所长与优劣。

(中)

那日看网页,看到什么老城区改造,以及搞开发区,和高速公路等等,破坏了很多古迹。很多学者专家也痛心疾首。觉的实在是损失,经济无法弥补的损失。

何止专家,很多人大有同感。

比方鄙人来说,非常怀恋那个曾经就读的校舍,那是民国时期的青砖瓦房,柳林榆荫。以及那个,稍有历史的古城小镇。那个曾经被某位知名作家,如同水彩画一样的,写入小说的古城小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大地人人需勤奋……”邓丽君一曲优美的歌声,会把多少人带回往日的甜美。

那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浓缩与长卷,是本土人的世代记忆胶卷。何止是青瓦楼、歪脖柳,那一草一木,巷陌交通,都浓缩着世世代代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青春梦想、老迈徒悲。

是的,没有逃脱厄运。

小城古镇,也未曾逃脱这个时代的无知疯狂带来的毁灭。被改造了、建设了。

谎言治国,恶人乱政,毁坏山河无数,污染水土万千。真的爱护江山,保护环境,岂能在乎旧城区的弹丸之地。

毁灭古迹,是毁灭文明和历史。是摧毁人的精神、是一种拔起了民族根的举动。

其实,仅从经济角度考量,如果哪里真的保有古朴的老城区,试想,那里一定是寸土寸金的价值。以至于旅游项目也会兴旺起来。

(下)

作为旅游地来说,很多是名胜风景、秀美河山;也有很多是文物古迹、历史圣地;更多的是,二者兼而有之。

壮丽的山河,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感叹自然的造化,感恩造物主的赐予。

历史古迹,令人追忆、追思。缅怀先人,恪守道德,尊重传统,穿越时空,思索人生,净化心灵。

其实,作为人来说,情感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追忆往昔,怀恋故友、旧居等等。如果往外延伸开来,就是缅怀历史,探询古迹。

如果说单纯的怀旧,是一种精神享受,对人生的磋叹,对时空的感慨,对人生的无奈。那么,缅怀历史呢?

实际上,缅怀历史古迹,是一种记忆的找寻,是一种本能的追寻。

已经不是迷信的、危言耸听的了。人的生命轮回之说,已经被许许多多的古代、现代的活生生事例,以及研究探索所证实了的。

而且,一些轮回中的特殊例子显示,今生的大脑中,留存了很多的往世的记忆。

于是,可以说,旅游中对名胜古迹的缅怀和凭吊,就是在追寻自己往日的身影和故事。和对今生的磋叹追忆,是有本质的雷同处。

而且,再往广大的说,如果说宗教中,修炼界中所言不虚的话,那么,追忆今生也好,追寻古迹也好,对往世的缅怀也好,都是人一种本能的反应。而追寻天国,找回迷失的生命之路,才是人生命中最为本质的东西。

所以不难理解,这个影星的激流勇退、那个歌星的归隐向道。实际上,人们生命本质深处,都存有这样的返本归真的渴望,只不过是一些人,被世间的假相名利,迷惑的太深太深而已。

因此说来,旅游的更本质的意义在于,人们在凭吊、欣赏、缅怀的同时,不自觉的,在追寻生命的本源处,在找寻来时之路。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