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3月12日】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伴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陶瓷文化也在这台历史大戏的各朝各代中发展和演变着,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陶器、瓷器都是用陶土、黏土、瓷石等捏制成形然后经过烧制而成的器具。胎体没有紧密烧结的黏土、瓷石的制品一般称之为陶器;由上乘品质的黏土和瓷石所烧制的制品,胎体烧结紧密、经高温烧制且釉色,称之为瓷器。先有陶器而后有瓷器,陶器的出现远早于瓷器,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为陶瓷工艺。
神传制陶
中国古代史书中有许多有关陶器的记载。《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 《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三皇出现的年代约在中、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5000年前)。人类在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帮助下,生活质量开始有了提高,并开始具有了一定认识和应付自然的能力,有了基本的人类行为规范。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发明建筑房屋的技术、开始使用陶器、学会驯养狗猪羊、制作渔网剑矛等渔猎工具。
三皇之一的神农氏,亦即炎帝,是远古神话中的太阳神。据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被尊为中国的医药之祖,神农氏教人们制作陶器,用以吸水?运水、烧烤食物等等,发明了耒耜(lei lv),教百姓耕作,还创制了五弦琴。
神农氏将制造陶器的方法传给了人,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圣事”、“圣迹”。《考工记》中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明陶器的传说。《搜神记》中记载了一段古老的民间传说:“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舜:《墨子・高贤下》载:“瓦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
在江西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庙岩、大岩和湖南道县的玉蟾岩、河北阳原、徐水南庄头与北京怀柔等地发现的中国陶器,距今约万年左右。如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25万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年~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阳原虎头梁遗址群中于家沟1995年~1997年发现的数块夹砂罐片的年代,距今约1.2万年。
2001年5月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進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距今8000~7000年。此次考古发现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口径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烟火熏焦痕,器内盛有一捆植物茎枝,长度约5~8厘米,单根直径一般在 0.3~0.8厘米间,共20余根,纹理结节清晰,出土时头尾整齐地曲缩在釜底,类似丢弃的煎药。这一发现为“神农尝百草”之说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1954年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补充。它是公元前4800―前4200年一个原始村落的整遗迹。在半坡类型的彩陶中,存在大量动物、人面、鱼、鹿等图案,有些与原始宗教中有着紧密的联系。陶壶制作成两侧呈上翘尖角。
经过考古发掘发现:距今约5000~7000年前,称之为仰韶文化的河南渑池县仰绍人,已经制作出各式精美的彩陶器。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
这件出土于中国北部山东省日照县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遗址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薄如蛋壳、晶莹光泽。其造型一般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因此不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蛋壳陶器多出自较大型的墓葬里,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是部族上层所珍视的礼器。
由于陶器渊源悠久的历史,又由于其能埋于土中而长存不腐,因此大量的出土陶器,给今天的人类考察中国古老文化的作为依据。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
早期陶器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古人云“灶善则陶冶良也”。
陶器的造型有炊器食器如鼎、罐、鬲、碗、盘等;还有饮器如杯、角、觚等以及盛贮用品壶、罐、瓮、瓶、尊、盆、缸等等。中国古代陶器的种类有:红陶、白陶、彩陶、灰陶、黑陶、硬陶、釉陶等等。
在中国传统中,古人们祭奠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敬天知命、天人合一,希望归天成仙的美好愿望。
国家的大事首先是祭祀,在青铜出现之前,就已经有陶器和玉器来祭祀神。上面是一件龙山文化时候的陶器,这是当时人们的祭祀用品。
1978年安乡县汤家岗出土的一个高7.3、口径19厘米的印纹白陶盘,是人类早期祭祀用的器皿,这件陶盘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白陶之一,距今约6500~7000年。
(这是人类早期祭祀用的神器,陶以含镁较高的陶土制成,胎质纯净,盘敛口,腹部斜收,圈足外撇。器外布满纹饰,戳印X纹、圆圈纹、三角形纹、S纹等组成的环带装饰,外底在二圈S纹组成的环带内,戳印十分规整的八角星图案,并在八角星图案中心的方框之内戳印旋转状的十字纹,使整个圈足形成以八角星为核心,颇似一幅光芒四射的画面。)
从制作的精细及装饰手法来看,这件白陶盘不是普通的日常用品。表现为对于神的崇拜敬仰,对天地自然的敬仰,对光明的崇拜。
这是一件八角星纹陶豆,用来盛放食物。用白彩绘出4个对称的八角星纹,表示四面八方,天地通泰。八角形含有天地无边的概念,表现出先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这个图形在很多器物上都出现过,是大汶口出土陶器的明显特点。
大汶口文化遗迹M2007出土的彩陶釜与“卍”字符放大图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前2500年)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早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卍”字符字形的图案出现了。最早的“.d”字符出现于距今约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卍”字符是佛的象征,早在夏商时期,古赤峰夏家文化常见类似的(卍)万字纹陶器。“卍”字符在上古遗迹中的出现非常频繁并且是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发现,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高庙文化的陶器上、河姆渡文化(距今6900年)中发现了一个以鸟喙为象征的四鸟呈“卍”字形中心的陶盘。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卍”纹彩陶长颈壶
这说明在远古时代的中国祖先对这一神圣的佛家符号并不陌生。
早期的陶器上有各种植物、动物及自然界的画面,有的画出了阳光照耀下禾苗的生长状况,比如各种枝叶、花瓣、籽实、花朵等,还有各种鱼纹、鸟纹、鹿纹等动物形象,还有古人舞蹈的画面等,纹样自然,生动逼真。这些图案以艺术的手法真实的表现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们日耕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体现出古人那种“天人合一”的生活。
参考文献
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清代唐英的《陶人心语》。
《中国陶瓷史》叶?疵裰?br>《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
中国陶瓷网
正见网有关文章
及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