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10年05月16日】

*特别通讯(需要尽快通知作者的事项):

*正见网2010年5月14日下载、审阅,5月15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浪淘沙¨圣王颂─纪念5.13恩师华诞及大法日

圣主下尘寰,大法洪传。
慈悲苦度壮心坚。
普照佛光天地暖,绽放仙莲。

坦荡把航船,力挽狂澜。
澄清玉宇法轮旋。 (第一稿:澄清玉宇见新颜)
浩瀚大穹劫难免,春满人间。 (第一稿:法正人间)

评注: 这首词在押韵和平仄方面都没有甚么问题,没有登载,是因为某些句子的内涵不太妥当。我们以前不只一次提到过: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去描写师尊的思想、言语和动作。师尊没有说他是那样想的,没有说过某句话,没有做过某个动作,我们按自己的想象去说他想了、说了、做了,那就是错误。特别是师尊的思想,决非我们一般的修炼者所能揣测。因此我们不能把任何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师尊。我们颂师颂法,只能根据师尊自己讲过的、我们看到的,已成共识而师尊许可的事实来发表我们自己的看法,来谈我们自己所认识到的意义。本词第三句“慈悲苦度壮心坚”,下片首句“坦荡把航船”,其中的“壮心坚”“坦荡”都是思想情绪的描写。“坦荡把航船”中的“把”字没有作者所要的意思:作者可能是想说“把舵”,但单用“把”字没有这个意思。第四句“普照佛光天地暖”,也是作者自己凭想象来描写“佛光”,实际上就把“佛光”往低写了。“佛光普照,礼义圆明”,能够纠正一切不正确状态,哪里是人间的任何光可以相比的呢?要“暖”,太阳光,甚至烧柴禾的光就够了。下片第四句“浩瀚大穹劫难免”有反面的歧义:作者的原意,是把“劫难”作为名词(“难”读仄声),说“劫难已经被避免了”;但如果“难”读平声,则成了“这一劫很难避免”。这个岐义多数大法弟子可以避免,但一般人仍可能误解。以上提到的地方,如果作者愿意修改,可改后再投。作者对初稿的两处修改,可以保留。

*正见网2010年5月13日下载、审阅,5月14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恭祝李洪志师尊圣诞

圣者来从天地外, 挽救众生舍身骸。
无量生死独担待, 无尽苍穹走过来。
苍茫三界是谁造, 鸿蒙众生谁善导?
菩提树下泪如雨, 十字架前风云急。
落基山上花开谢, 红朝江魔灰烟灭。
万古岁月漫蹉跎, 当年亲历成传说。
若无主佛赴水火, 哪有于今你和我。
感我众生苦难长, 诺亚方舟又远航!

评注:第一句“圣者来从天地外”,这个“来从”有点象外国人写中文的味道:可以被中国人理解,但中国人却不这样说。现代汉语表示某人从某地到这里来,有两种最常用的表达方法:某人来自某地;某人某地。如果说,某人某地,也可以,但就稍带古汉语味道了,因此诗歌里面还很常用。但“来从”听起来就不道地了。第二句的“舍身骸”是作者自己想象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上面一则评议中就说过了。“身骸”一词只是人这一层的概念。第四行“菩提树下泪如雨, 十字架前风云急”,作者提出释迦和耶稣来,其意何在呢?从最后一句“诺亚方舟又远航”来看,作者是把师尊和其他“圣者”并列起来了:师尊传大法度人,只不过是又一次“诺亚方舟”的重演。这就大错而特错了!以前的“圣人”也好、“觉者”也好,他们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为本次真正的度人做文化、思想上的铺垫,谁也没有真正的度了人。关于用“诺亚方舟”比喻大法的问题,我们也讲过不只一次:“诺亚方舟”只救了诺亚一家八口人(所以中文的“船”字是“舟”加上“八口”),而且他们是作为人种留下来的;而大法要救多少人?而且其中包括各个天国的王、主,有的要成就很高的果位,是真的“度”人而不只是“救”人。两者相差何只天壤!第五行“落基山上花开谢, 红朝江魔灰烟灭”,我们不太理解,“落基山上花开谢”与“红朝江魔”有甚么联系。而且,“花开谢”是循环不已的,“红朝江魔”一旦“灰烟灭”了,它还能再次复兴吗?又如“若无主佛赴水火, 哪有于今你和我”,这样说也带有个人的想象,也不准确。

原稿:

月影清辉晓烟寒,晨炼心清一梦残。
此生岂为逐名利?离情断欲神清朗。
法徒蒙难不渝志,惟愿世人晓真相。
管尔千头并万绪,慧者不惑法中参。

值此五一三世界法轮大法日祝恩师五十九华诞生日快乐!
普天同庆、同祝、同颂!

评注:此诗前两句提到梦,提到环境“寒”,但后面的句子并未明言与梦有关系,而且不受前面两句的影响,因此前面两句只是给读者增加了疑问,却没有任何解答。另外,四个韵脚“残、朗、相、参”,只有中间两韵可互相押,前后的两韵(四句)实际上是掉韵了。
************************

*正见网2010年5月4日下载、审阅,5月5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欣然见晨曦

风清月朗星儿稀,三更下乡走单骑。
真相发光夜散尽,回首欣然见晨曦。

修改与评注:从此诗和以前登载过的小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诗的构思上已经走对了方向,摸到一些规律了。此诗的修改和讨论只涉及文字和表达方面的问题。第二句尾字“骑”是名词,因此不读平声“奇”而读仄声“寄”(有的字典也弄错,但我们用不着跟着人家错),这就和第四句尾字的平声韵脚“曦”不相配了(对四句的小诗,我们要求韵脚的平仄要相同)。好在此诗第一句尾字“稀”是入韵的平声字,因此把前面两句的次序对换一下,“稀”和“曦”就押平声韵了。注意第三句中的“真相发光”有两层不同的内涵:一是真相资料全都散发完了;二是真相资料在黑夜里发出了光芒。由于两种意义都是正面的、而内涵完全不同,因此实际上是增加了原句的内涵,使句子更丰满了。这种句子的不同内涵不是我们平时说的要避免的“歧义”(不是那种产生负面意义或让读者思想走岔的多义性),而是我们容忍、甚至追求的表达方式。但此句中“夜散尽”因“夜”字不很具体和形象,因此改为“夜雾尽”,更形象了,喻义也更贴切和准确了(作者这一句当然是有喻义的)。末句首二字“回首”也可用“抬头”。以上提到的修改或者可能的修改,与原作之间都有着形象上、喻义上的微妙差别,作者不妨对每一句都仔细的推敲一番,这对于作者在遣词构句的准确性、形象性和多样性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在推敲中如果能同时考虑到平仄的协调,那就更好。

原稿:竹荷松


一枝一节不苟且,朴秀疏叶织幽深。
虚心骨硬条理清,素杆登天志归真。

粉瓣金蕊姿丰艳,叶似璧托籽如丹。
红颜为何福相厚,洁己惠人行大善。

鳞皮似老托青塔,针叶克己却密生。
寒冬何来生机旺,少些妄念多些忍。

评注:从作者的标题和写法来看,作者是要写“咏物”诗,但是却违背了咏物诗必须遵守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物强加了与物无关的心智、行为等特点。比如第一首写“竹”的:首句中的“苟且”和末句中的“志归真”,对竹来说都没有确定的内涵,更不是竹的典型特点或习性;第二首第三句中的“福相厚”和末句中的“行大善”,以及第三首第二句中的“克己”和末句“少些妄念多些忍”,也是一样的情况。

简单明确的说,咏物是手写着物、心想着人,因此要选择既能描写物的特点、又能喻人的性格的词语,使得从物的描写上紧贴着物、在喻义方面又适合于人;而比喻手法则是手写着人、心想着物,选择真实描写人的性格、人格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能拟人化的加到某些物上去,使所写人的性格和人格得以形象化,或更加高大和圣洁。

在诗的格律方面,第二首的两个韵脚“丹、善”,一平一仄,而我们要求四句小诗的两个主要韵脚要平仄相同。第三首的主韵脚“生、忍”属不同韵部,就是按普通话的注音,其韵母也不相同,而且这两个字也是一平一仄。

*正见网2010年4月24日下载、审阅,4月25日登载(或未登载)的诗歌:

原稿: 善殇--写给一个特别的日子─四。二五 (原稿略)

评注:此诗的标题“善殇”令人不解,从全诗的内容来看,也猜不出作者赋予此词的内涵是甚么。第四诗节首句“男娼女淫撒旦笑”中的“男娼”一词,按字面解是“男子卖淫”。“女娼”自古就有,但还没听说“男娼”。同节第四句“心腐糜腹天咆哮”中,“糜腹”一词不知作者的意思是甚么。另外,“天咆哮”一语,请作者注意,“咆哮”一词多数带负面色彩,而“天”我们通常认为是正面的。在格律方面,第二诗节的末句尾字“劫”显然脱韵了:它与第二句尾字“泉”不相押。以上几处,作者如愿修改,请改后再寄来投稿。

原稿:法轮大法赋
--献给世界法轮大法日暨慈悲伟大的师尊华诞谨呈

评注:此诗登载于“颂师颂法”园地。原稿拟作“赋”投,但不满足我们对“赋”的要求(细节请参阅“正见网”2009年6月29日“诗歌评议”)。可是作者已经写了那样一大篇,而且是颂法的内容。因此我们将原作按诗歌的要求,重新组句、组篇,成为合符我们诗歌要求的作品发表了。虽然如此,其内涵完全是作者自己原有的,我们只是做了文字上的剪辑,同时删去了部份不确、不妥或者内涵重复的句子。另外,标题中的“赋”改为了“赞”,幅标题中末二字“谨呈”删去了:句首已经用了“献给”,句尾再用“谨呈”就不通了。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下作出的特殊处理,下不为例,也请其他作者们不要企图仿效。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