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分道扬镳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7月31日】

【原文】

子志,字猛略,少清辩强干,历览(1)书传,颇有文才。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2)。面陈得失。彪言:“御史中尉辟承华盖,驻论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言:“神乡县主,普天之下,谁不编户?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孝文曰:“洛阳(3),我之丰、沛(4),自应分路扬镳(5),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列传・河间公齐》)

【注解】

(1)历览:遍览。
(2)入见:入宫進见。
(3)洛阳:地名。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时迁都洛阳。
(4)丰沛:指沛县丰邑,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位于今江苏省西北,后人因此称帝王的故乡为“丰沛”。
(5)扬镳:比喻驱马前行。镳,音标。

【故事阐述】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个名叫元齐的人,才能杰出,魁梧英勇,他屡建功绩,深受皇帝器重,被封为河间公。元齐有个儿子叫元志,聪名能干,博览群书,非常有才华。

元志担任洛阳令,他为官刚正,不怕权势威逼。一次,他的座车与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车在路上相遇。因为双方人马众多,必须有一方礼让才能通过,而官小的人要让官大的先走。照理,元志是地方首长应该礼让朝廷官员李彪。但是元志个性刚硬,不愿让路。

由于两人互不相让,就一起進宫见皇帝,请皇帝评理。李彪说∶“我是皇帝征召任命的御史中尉,官位比他大,他只是一个洛阳的地方首长怎么能这样和我对抗呢?”元志说∶“我是国都所在地洛阳的最高长官,不管是谁,只要是住在洛阳,都编在我管辖的户籍内,都归我管,哪能像其它地方官一样,让路给御史中尉呢?”

孝文帝说∶“洛阳是我的地方,就把路分成两半,从现在起,你们就各走各的路。”出了皇宫,元志和李彪就拿着尺到外面,把道路量一量,再分成两半,然后各走各的路。

后来,原文中的“分路扬镳”就演变为“分道扬镳”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而各奔前程。

【讨论】

(1)元志与李彪为什么互不相让?
(2)如果你是元志,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请把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自从上次出国旅行回来,我们就分道扬镳,不再联络了。

【相似成语】

各奔前程;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为( )最乐→乐不( )支→支( )其词→词严( )正→正( )危坐

参考答案∶

为(善)最乐→乐不(可)支→支(吾)其词→词严(义)正→正(襟)危坐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