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善的力量:谈谈沟通的艺术(之二)--8020原理与精英人群(四)

小岩


【正见网2010年09月15日】

四、8020法则对精英人群沟通的意义

1、来源决定属性

如果人类是来自于天上,那么地上的人群就与天上的社会结构就会存在着某种对应性。我们在第二部分已经大胆的假设过,地上的“精英人群”、20人群可能对应于天上的“法王”;地上的“大众人群”、80人群可能对应天上的“众生”。其实地上人群与天上社会的对应关系可能还不仅仅是这些。天上不同生命的一些特质和习性(请原谅我这么说的不敬)可能都会反映到地上人群中来。我们这里就做一些对比分析。这些分析讲起来很有趣。然后我再补充说明一些关于8020法则对沟通的意义。

2、中国的“多头”文化或“大头”文化

我们知道20人群是“不能被忽略的少数”。他们虽然数量少,但是作用大,因为他们不以数量多少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意义在于他们说了算,他们做的了主,他们是决策者。还不止这些,他们可以有意的支配别人,他们也可以无意的影响别人。也就是说,他们是人群中的“头”,他们是“脑袋”,他们是思想者与思考者,这是8020法则最为普遍的意义。另外请注意,一个组织结构体就应该有“一个头”,如果有“两个头”或“多个头”就坏了,这就是我们以前谈到的“双甲方”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多头主义”在中国却非常普遍,我们以前在《沟通的艺术:从博弈论的囚徒困惑谈起》一文中提到,在中国企业中,“多甲方”的现象比比皆是。谁都想说了算,结果就是谁都说了也不算,弄的乙方无所侍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这种事情,本人就经历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因为许多人在企业中虽然只是一定层级的领导,看似精英,但他是否也是高层空间“众生”来的呢?因此往往他做不了主,他说不清需求。但好象还不是这样。他们说不清需求到是事实,但并不是做不了主,好象他们都非常想做主。那么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我们知道8020原理是由西方人,意大利人帕累托发现的,那么西方的人群结构是不是与中国的人群有所不同呢?是不是中国人群中来源于“法王”的比例可能比西方人群高呢?所以中国人在地上的“主”就多,都想“做主”,就容易出现“多甲方”的情况。我想这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毕竟中国是神传文化嘛!

我们可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在西方的绘画中,以人体骨骼和所谓透视比例来讲,人头往往是身高的七分之一。而在中国的传统白描或工笔画中,我们发现往往人头是身体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所以很多人断定中国画不科学、不好看,违法了客观的人体比例,其实如果我们按照8020法则的眼光来看,这是不是反映中国人头所占的比例比西方人大呢?因为中国是神传文化嘛,中国传统画家可能有某种超然感应,他们是不是在绘画中已经加入了高层空间的信息?这也可以属于一种“天人合一”吧!也就是说中国画中结合了现实空间的人和高层空间关于人的信息。也有这种可能吧!所以好的画会有所谓灵气,它有高层空间的东西在嘛!

3、物质的人与精神的人

如果人来源于天上,那么按照8020法则和“生命模型”我们可以将世间人群划分为“脑袋人群”和“身体人群”两类,那么与此相对应的一定是“身体人群”顾肚子,“脑袋人群”顾面子。“大众人群”更讲物质,更追求物质,而“精英人群”更追求精神,更在乎虚荣,更在意面子。因为“众生”人群即便是在天上他也要考虑基本生活问题,因为有“不劳不得”、“不失不得”的理的制约,你得付出才能得到,因为“众生”他是被拿上去的,而不是自己修上去的。而“法王”则不然,因为“法王”是自己修上去的,他有过去修炼时的巨大付出,所以“法王”他有威德,他在他的世界中有大自在,他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因为他整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他修出来的。另外,因为高层空间的一切都是“能量化”的存在,不受物质形态固化,所以可以被“法王”以强大的功能变化成为任何物质形态,只要他的功能能够被他巨大的功力所加持,而他无限的能量则来源他的层次和心性高度。另外“法王”在他的世界中是使用善念和精神力量進行治理,所以对于世间的“精英人群”而言,他们会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不那么物质化或世俗化。也因为“法王”在天上是“众生”的王,所以世间的“精英人群”更追求社会认可,他们有强烈的被社会认可的需求。

4、质性与量性

我们在前面多次讲过这个问题了。我们知道,在天上,“法王”的特性决定了他世界的特性,而“众生”不起这个决定作用,他们只是去充实“法王”的世界,他们只起数量的作用,所以反映到人间,精英人群除了他们能够决定一个群体的“质性”以外,他们自身也可能表现为更追求品质生活,更追求“质性”生活。另外,我们在上一点中已经提到,“精英人群”他们也表现为更追求精神生活。而“大众人群”更追求数量生活,更在意工资的多数和购物时的讨价还价。

5、完整性与依赖性

接下来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的沟通问题意义很大。我们知道“法王”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修来的,而且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不缺。也就是说“法王”他的世界是完整的,他不需要依靠别人,他不求人。这个特征对“精英人群”在沟通意义上影响深远。因为精英或老板他会认为公司是他自己的,他会认为他对下属没有什么需求。他会认为是他养活了下属,是他给了下属一个饭碗,他也会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已经有了,所以“老板文化”他会认为他与下属之间没有什么可以沟通的,所以他缺乏与下属沟通的“主观愿望”。请注意,“老板文化”是没有上下之间沟通的“主观愿望”,他并不是没有能否沟通的“客观能力”。因为老板的“客观沟通能力”一定是很强的,他有“魅力”嘛!天上有功能,地上有能力。但是老板文化的人往往把他的沟通能力使用于“对外沟通”上,而对于“内部沟通”他往往愿意向下发号施令,使用行政命令或指令,而不是使用平等性的沟通机制。我这里讲的实际上是8020法则对“垂向沟通”的意义,也就是对于不同层级之间“上下沟通”的意义。概括的说,“垂向沟通”一定存在着某种压力或动力,因为沟通是水平属性的,所以“垂向沟通”不会自然发生。

而下属恰恰相反,他认为饭碗是老板给的,就如同“众生”在天上一样,他们非常感谢他们的“法王”,他们才有机会来到美好的天上。所以下属会迎合老板,他们对老板有严重的依赖性。虽然他们很愿意与老板沟通,或者说他们愿意巴结老板,但是在沟通或者信息传递方向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会经常加工信息,他们报喜不报忧。也就是说他们有强烈的沟通愿望,但是他们也有强烈的加工和扭曲信息的愿望,而在现实中,他们也会经常这么做。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法王”在他的世界中,他不仅用善念和精神力量来治理他的世界。另外他还拥有强大的功能,例如比如来高很多层次的“法王”他具有“复眼”的本领,他能够把他以下的各个层次的无数空间尽收眼底。所以“法王”他对他“众生”的思想无所不知,因为“法王”具有大本领、大功能嘛!所以“法王”与“众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性的,他不依赖于上下沟通,“法王”不需要你“众生”告诉他什么,他全都知道,以心相印,以功能获取信息。这也可以算作“完整性”的一种表现吧。而地上的沟通其实上是弥补信息传递的“不完整性”的一种手段。而“法王”并不依赖于与众生的这种双向沟通,然而“法王”会与其他的“法王”或“觉者”進行沟通,可那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沟通方式。我必须在此再次声明,我的这些认识都是从《转法轮》中来的,有意者最好请去看原著。

也就是说,“精英人群”可能依然带着这种高层空间的思维惯性,所以世间的精英们总是习惯了高高在上,而不习惯与属下的沟通,他们总喜欢单向性的自上向下发号施令。可是你别忘了,“法王”是有巨大的功能的,他有另外一种更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他能够感应一切,比动嘴的沟通来的更强大、更全面、更有效,所以“法王”并不需要上下间的沟通。而您――这些“精英人群”您落到人间之后可是啥本领和功能都没有了,而且您的善念也没了,您还没有沟通的意愿,您总习惯于单向性,总习惯于用指令進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那么我们真想问一句,您这样不沟通行吗?其实,“精英人群”这种对天上属性的继承应该属于一种恶性的继承吧!继承了这种不沟通的属性。也许因此,西方的“理性主义”看到了这种“人性恶”的一面,所以就把“人性”因素从“理性”中完全的给剔除了。

6、自我中心的属性

天上的圆满者,地上的成功者;天上的追随者,地上的打工者(也算是一种追随吧)。这些都可以算作属性的继承吧!

我们知道,在企业内部,老板与员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和心态。这也是我们在企业内部沟通时首先所必须把握的。稻盛先生的阿米巴经营实际上非常强调“打工者”与“经营者”两种心态和创造力的不同,也非常强调沟通的意义,因此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机制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如何将“职业经理人”或者普通员工从一个“打工者”的心态转变成为一个“经营者”的心态。

我们说,在“精英文化”中还有一种恶性的继承,这就是世间老板文化的自我中心的属性。因为在天上“法王”一定是他世界的中心。来到地上,老板您只是可以决定您公司的“质性”而已,您只是一个决策者而已,您不能因为分工的不同而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但是许多人却养成极度自私,从不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不关心或不关注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需求。也因此企业里缺乏一种正常的上下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因此许多老板文化很强的人,他缺乏沟通的主观意愿。其实这种利己主义与商业文化的“利他逻辑”也是相违背的。

另外,在公司文化中,老板与高层管理往往是一个强势群体,员工与下层往往是一个弱势群体和被动群体。另外,老板思维往往会从整体和全局角度或者长线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有所谓的“世界眼光”,他们能够看到深层和本质。而“职业经理人”和员工往往都是以部门的眼光或短线看问题,从表象上看问题。这些特征都可能与生命体在高层空间的不同身份、经历、角度和思维方式有关。

7、层次与高度

“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法”(《转法轮》)。其实很多人理解不了这句话深刻的内涵,很多人会把“层次”与“高度”相混淆,因为人类实际上只生活在一个层次面上,超出这个层次的真相和那种感受他是没有的。比如许多中国企业标榜自己有思想、有价值观就讲:企业的思想有多高就能走的多远。这就是混淆高度与层次的一种思维。其实高度是一种“量性”单位,是一种数量的延伸,是数量在第三个空间维度上的增加。而层次是一种“质性”的不同,是一种“质性”的转换,并不能用延伸来实现。

中国企业在学习稻盛和夫管理经验的时候就是搞不懂这些东西,总是想与过去学习西方德鲁克的东西做加法,做思想延伸,就象我前面比喻过的,想在自己已经做好的一盘菜上加胡椒面、加作料。其实稻和和夫的经营思想与德鲁克的管理系统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也不在同一个体系,相互之间无法進行“量性”的比较或高度比较,就象托马斯•库恩讲的,他们的体系(paradigm)不同。

不同层次法理不同;不同层次规则不同;不同层次逻辑不同。我在以前文章中多次讲到过思维逻辑的转换,也是在强调这个意思。

什么是其它层次?什么是其它层次的理?这些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已经是谜了。我想这里再多说两句。除了层次与高度的不同含义以外,其实“不同空间”与“不同层次”的内涵也不同,“不同空间”与“不同世界”的内涵也不相同,“不同世界”与“不同层次”的内涵也不同。另外,还有不同的系统或者不同的体系。以我学习的理解,同一个层次中有不同的世界,同一个世界中又有不同的空间。这些讲的都只是在同一个体系之中。而人类社会实际上只是生存在一个体系中的一个层次的一个世界的一个空间之中而已,离认知浩瀚宇宙真相的所谓“万有”还相去甚远。

其实在同一空间中,我们谈论高度或距离才有意义(缩短沟通的距离才有意义),而不同空间之间找到相互之间的门才是关键,如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门,比如星际之门或黑洞之门。而不同层次之间关键是要找到梯子,找到上下的连接通道,或者找到逻辑转换的方法。有人问,阿姆斯特朗登月怎么没有看到嫦娥呀?自认为问题问的很聪明,很刁钻,很“反封建”,很科学,其实不然。因为阿姆斯特朗与嫦娥并不在同一个空间,甚至并不在同一层次。就象你找人。如果你進找错了楼,進错了门,尽管你上对了楼层,那么你能够找到你要找的人吗?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我们还讲,层次并不是用距离高度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你要打开另一个空间之门并不能取决于你有什么高技术的手段,因为空间层次越高就越精神属性,或者说对精神的要求越高。

我们知道8020法则揭示了一种“垂向认知”,这对于“垂向沟通”而言意义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沟通有一种天然的“水平属性”,所以“垂向沟通”不会自然发生,而且沟通应该建立在缩短互相距离的基础上。如果上下之间存在着距离,而且是一种“垂向距离”,那么这就与成功沟通的要求相违背。所以“垂向沟通”就比“水平沟通”困难,另外,信息的“指令性传递”天然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向属性”,所以“垂向沟通”很容易被指令所取代。也因此“垂向沟通”一定要存在某种外在的压力才能促成层级间的沟通,特别是自上而下的“垂向沟通”,不然就违反“自然沟通”的水平法则。实际上8020法则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揭示出了不同层级人群因属性而不同的特征(我们会在下文中,根据Maslow的原理進一步深化讨论),而且这种人群的不同是垂向性的。实际上8020法则为我们在世间的不同层次之间找到了一种逻辑转换,也就是找到了一个能够上下的“梯子”或“通道”。我们在以后文章中会讲到,沟通需要“通道”或“场所”,“通道”对“垂向沟通”尤其重要。也就是说,8020法则告诉我们对于不同层级的人群,我们应该不同对待,我们应该投入不同的力量、精力或资源,而且我们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脑袋人群”(head group)和“身体人群”(body group),因为他们的需求不同、特质不同、心理不同,所以我们要学会各种沟通的技巧,学会见人“下菜碟”,并学会“引导需求”、“创造需求”,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缩短距离和谋求共性,无论这种距离是“水平距离”还是“垂向距离”,是“空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这些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会進一步展开分析。

8、人类理论的“解释论”与“工具说”

也许您会说,我以上说辞只不过是对8020法则胡乱解释一气(其实我们不仅仅是一种解释,我们已经進入到了深层机制的探究,而这个探究因为涉及到高层空间的理,涉及到精神的因素,所以有些人就不爱听了)。如果你这么说,那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解释”,也就是先让我们看一看许多实证科学理论到底是什么?其实许多实证科学的理论,许多人把它们等同于客观真理,甚至于等同于客观事实。那么人类的各种所谓的科学理论到底是属于某种解释呢?还是属于某种工具?还是属于本体论范畴?还是属于大胆假说?还是属于客观真理呢?

实证科学鼓励大胆假设和创建假说。所以实证科学的许多理论仅仅是停留在“假说”和“解释论”阶段。再向下走一步才可能到“工具说”的阶段,比如什么黑箱呀,什么仿真呀等等(本人自认为我的解释已经超过了这一阶段)。再往下才可能是“本体论”,也只是地球这个层次上的本体而已,但是距离“宇宙真相”和“宇宙真理”还相差很远。

实证科学中许多被党文化所标榜的所谓“客观真理”实际上往往是有待证明的“假说”而已,充其量也只是能够达到“工具说”的阶段,好用就可以。实证科学的所谓“客观说”或“旁观说”其实离事物的真实机制可能还相差甚远。比如,我在管理实践中就比较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告诉你的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甚至只是道听途说的故事。往往好听(只是“解释说”)不好用(没有达到“工具说”)。这就是一种机会主义和江湖时代的特点,演义的成份太多,实质的成份很少,连好用这个黑箱机制或所谓的仿真机制都达不到。

其实许多实证科学的理论也仅仅达到了解释的阶段,因为人类对解释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因为人类往往惧怕未知,如果有某些事件被纳入未知,人类则显得很不安,无论是冠以科学的解释还是所谓迷信的解释,反正人类需要一种解释。问题就在于好象很多理论解释完了某种现象好象就完成任务了,并不進一步探求机理,好象能够解释就等于发现了真理,就等于发现了科学,大家把能够解释就当成了“客观真理”。现代实证科学可能会嘲笑一些古老知识对宇宙万物的解释,殊不知许多被世人接受的所谓科学知识其实也只是完成了能够解释这一步,可能距离真理还相差甚远,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甚至可能还远不及古老知识呢!大家可以参见本人《我的历史观之一:天时五行断代法》一文中讲述的“起点就是巅峰”的相关论述。

许多“解释论”实际上都只是“现象论”或“表象论”,都是“旁观者”的产物,在逻辑上不可能直接就等于“本体论”。实证科学中最著名的“解释论”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和达尔文的《進化论》。牛顿的《万有引力》还可以被称作数学模型或宇宙模型,而达尔文的《進化论》就更离谱了,干脆直接当做所谓“科学真理”来膜拜。这样对待也好,这不是恰恰说明所谓的“科学真理”其实并不等于“宇宙真理”。因为科学真理也仅仅是人类在一个层次面上的认识,霍金不是还讲宇宙茶理论嘛!茶不就是一个层次面嘛!

比如我们以牛顿的《万有引力》为例。人们看到的现象,也就是科学家所谓观察到的宇宙,无论是银河系,还是太阳系、各种星系,都是按照各自的轨道和秩序运转。那么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星球和星系如此规矩、各司其职呢?人们并没有看到有形的轨道或星球上栓一个什么绳子,牛顿的“解释论”是在所有的物体之间有一个“万有引力”,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其实“万有引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有人说我们都用仪器测到了。其实本质上,“万有引力”是一种解释,是用一种看不见的存在来解释看的见的现象。所谓用仪器测到了,这仍然是一种人类水平的看。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你是先承认有万有引力,然后就会把测到的某些现象说成是“万有引力”,用“万有引力”来说明这些现象,反过来再用这些现象来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这里可能会有逻辑上的循环验证问题。引深到更深层的逻辑就是,当你可以用一种看不见的存在――所谓的力,解释看的见的东西的时候,那么你就不能排斥另一种可能,那些测不到的东西对测的到东西的存在也可能存在着某一种解释,而且还可能是更本质、更真正的解释。所有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许多认知理论往往只是一种解释,也就是说仅仅达到了“解释论”的层次,并没有达到真正机制的层次。

我们知道在旧金山附近有一个“奇异点”(mystery spot),许多现象都不符合所谓的重力或“万有引力”规律。中国大陆也有许多这样的地方,被称为“怪坡”,我知道沈阳附近就有一处,我十多年前去过。科学家就解释说,这是地球上的重力异常区,它只是一个违反“万有引力”的特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一下,在茫茫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特例?我们知道,地球只是一个体系的一个层次的一个世界的一个空间而已,那么地球会不会也只是一个奇异点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小小的宇宙之砂的地球上所谓的重力现象很可能并不是浩瀚宇宙的“万有”的引力!谈“万有”,我们人类的触角到过几个星球就敢称“万有”。

再说一下达尔文的“進化论”。“進化论”三大问题或三大荒谬之一就是逻辑循环验证问题,也是认为先有生物演化图谱,然后用图谱去证实找到化石,然后再用被图谱解释的化石反过来证实图谱的存在。实际上“進化论”在本质上只是对物种的差异和起源提出了一种解释,仅此而已,只是一种假说,一种大胆的想法而已。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解释论”与“本体论”的差异。这就是头疼,人人都会遇到过的一种症状。但是头疼只是一种症状、只是一种现象。头疼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感冒会头疼,中暑会头疼,高血压会头疼,低血糖也会头疼。难道人一头疼你就可以断定他是感冒嘛?他还可能是脑瘤呢?曹操不就是脑瘤死的嘛?你敢当感冒治吗?那你真是蒙古大夫了,接下来恐怕该轮到你头疼了。所以你用感冒来解释头疼这个现象也只能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可能并不是发病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解释某种现象并不能代替导致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或真正机制。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对某些现象好象一能够解释就完事了,好象能够解释就等于科学了(当然必须拿科学来解释,目的是捍卫科学)、就真理了、就真相大白了。这是一种非常荒唐的逻辑。比如,“進化论”作为一种解释可以堂而皇之的存在,那么上帝造人说,如果作为一种解释为什么不能成立呢?

我们再举一个江西电视台关于英国捉鬼的电视节目。江西卫视《经典传奇》有一期节目是讲英国伦敦塔抓鬼的故事。说很多游客都有在伦敦塔撞见过500年前英王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妮的经历,于是就来了很多人到伦敦塔抓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怀斯曼声称要把所谓鬼魂现形于现代科技手段之下。他通过各种摄像仪器观察几百名走入伦敦塔的志愿者。他确实发现了这些行为者的一些行为异常,于是怀斯曼就通过什么磁场、光线和气流進行解释,并归因于心理现象,认为鬼魂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于是这种“解释说”似乎就完成了任务,鬼魂就真的成了一种心理存在。可是最滑稽的是,就在怀斯曼完成了“解释说”之后,在英国汉普顿宫的监控录像中却发现了王后安妮的冤家对头亨利八世的影像。这可不是什么心理感受,这可是怀斯曼架起几百个摄像设备所要拍摄的真实影像。那么怀斯曼又该如何解释呢?怀斯曼说那一定是一个恶作剧。我不想评论汉普顿宫亨利八世鬼魂的真伪,我只是想说对某些未知现象的解释很可能离事物的原本相差甚远。可人们往往得到某些解释就满足了。当然,解释既可以是所谓的“科学解释”,也可以是所谓的“迷信解释”。其实这些解释在解释力上或说服力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语言体系而已。比如怀斯曼的解释,也许比恶作剧的解释更“恶作剧”。

用“解释论”来代替“本体论”其实必须有一个逻辑假设――对称性,也就是所谓的A+B=B+A。还是让我们以头疼为例,感冒会表现为头疼,但头疼一定是感冒嘛?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么可能我们就不再需要医生了,医院恐怕也都得关门了。

对于各种现象的解释,人类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因为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未知的恐惧。当人类能够对某些未知现象提供一种解释了,人们就满足了。原来未知的,现在好了,能够解释了,不用再害怕了,好象今后就能够应付了。其实这种解释很可能是一种掩耳盗铃,可能本质上与真实机制相去甚远,例如前面讲的伦敦捉鬼,还有尼斯水怪、喀纳斯湖怪等等,还有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月亮的形成等等都是如此。实证科学只不过满足了一种人类渴望解释的愿望而已。

作为一位企业管理者,我在以前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中国管理咨询公司与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差异。我为什么往往把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叫作江湖咨询师呢?那就是因为江湖咨询往往都是听来的,江湖上故事多于干货,好听不好使。我经常讲,他们的咨询是听起来不错,使起来没用。原因何在?往往就是中国咨询师只停留在现象的解释层面,与某个成功企业的实际机制和发展轨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南辕北辙。往往听了以后没法实用。也许这还算一个好结果,只不过白花了钱,打水漂而已,比撞南墙要好一些,比误人子弟好多了!比如,海尔成功了,许多中国咨询公司就蜂拥而至,连写报告文学、拍电影的都去了,我称这些人是企业化妆师而不是管理咨询师。

(待续)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