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比比皆是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12月31日】

【原文】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不攻无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1)之中,生未尝见寇(2)也,闻战顿足(3)徒裼(4),犯白刃(5),蹈煨炭(6),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战国策・秦策一》)

【注解】

(1)怀衽:胸前衣襟、怀抱。衽,音认。
(2)寇:音扣,此指外来入侵者。
(3)顿足:以脚跺地。
(4)徒裼:空手露体。裼,音习,脱去上衣露出身体。
(5)白刃:雪亮的利刃。
(6)煨炭:火炭。煨,音威。

【故事阐述】

张仪,战国时代魏国人,与苏秦齐名的说客、谋士,他擅长战略谋划、游说、辩论。根据《战国策・秦策一》中的记载,他向秦惠王游说,主张用连横外交政策,打破六国的合纵政策,進而利诱六国分别与秦国亲善,然后再各个击破,达到统一天下的目地。

张仪向秦王游说,他认为天下各诸侯国的国库、粮仓都很空虚,他们征召所有人民,发动千百万军队上战场,虽然前面有敌军的白刃,后面有己方的利斧,但军民看到敌人就退却逃跑,不愿和敌人拼死一战。其实,不能怪罪他们的人民不肯为国死战,而是君主赏罚不明确、制度不公所造成。

现在秦国,号令鲜明,信赏必罚,有功无功都按照实际情况進行奖惩。每个人从离开父母的怀抱开始,从没见过敌人,一听说作战就跺脚、袒胸,要徒手空拳去对抗敌人的刀枪,光着脚去踏火炭,如此勇往直前决心战死阵前的人到处都是。而秦国的地势险峻有利,强大的军队有几百万,是天下诸侯所望尘莫及。

因此,秦国实力强大,作战绝对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要使用的策略正确,就能并吞六国。后来,原文中的“比是也”就演变为“比比皆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很多、到处都是。

【讨论】

(1)张仪向秦惠王建议什么外交政策,来对付其它诸侯国的合纵政策?
(2)张仪为什么认为秦国能够战胜而并吞各国?

【造句练习】

例:这家新开幕的百货公司,商品种类繁多,各式精品比比皆是。

【相似成语】

触目皆是;俯拾即是

【课后时间】

在下面四字成语中,请找出多余的字删除并重组。

( )命令首听从俯∶形容恭顺服从的样子。
( )手牵顺牛羊马∶趁势取走他人的财物。
( )山高低水长流∶形容乐曲的高妙。
( )大小玲巧妙珑∶形容极细致精巧。

参考答案∶

俯首听命、顺手牵羊、高山流水、小巧玲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