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健康成长(九):赞扬要多 指责要少

金莲


【正见网2010年12月04日】

赞扬要多 指责要少

赞扬和鼓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甚至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了進步,家长都应该给予赞扬。但赞扬一定要恰当、及时,赞扬过多会使孩子翘尾巴,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后果。在这方面,有书圣之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夫妇教子习字的故事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自幼聪慧,好学上進,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开始学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见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奖道:“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很大名气!”献之听后心中喜不自胜。还有一次,王羲之的朋友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毛笔落在扇上,把字污染了。献之灵机一动,便在污染处画上一只小牛,扇面上的小牛跟真牛一般,在场的人对献之的书法和绘画大加赞赏,献之沾沾自喜。一天,王献之在书房墙上写了“方丈壁鹤”四个大字,刚劲有力,龙飞凤舞,又受到亲朋好友的极度称赞,他乐不可支。王羲之夫妇看到儿子滋生了骄傲情绪,心想该抑制他的自满之情了。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三年就好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可以吧?”母亲还是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你父亲要你写完院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快,啥也没说,又坚持练了五年。之后,王献之把写好的一大堆字送给父亲看,希望父亲能赞扬他。然而,王羲之一张张看过,只是一个劲的摇头。翻到一个“大”字,父亲脸上露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王献之心中不服,又把写的字全部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了五年,您认真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仔细的看了三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一点,叹了口气说:“我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父亲。”

王献之听后很气馁,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说道:“难啊!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字写好啊?”母亲见儿子已没有骄气,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你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王献之听后深受鼓舞,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用尽了十八缸水后,王献之的书法有了飞跃似的变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王献之的书法穷通各家,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字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了一位草书、隶书皆清新俊逸、超凡脱俗、无人可比的大书法家。他的字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称为“二王”。

从以上可以看出,王羲之夫妇赞扬鼓励孩子很注意方式方法。当王羲之没有从王献之手中抽走笔时,便夸奖道:“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很大名气!”这句话既是对王献之练字的专注和认真态度的高度肯定,又预示了王献之未来发展前景的非同一般。它出自既是大书法家又是父亲之口,对儿子会起到重大的激励作用,并对其一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当儿子受到众人赞赏表现出骄傲情绪后,王羲之夫妇知道该抑制抑制他的自满之情了,所以儿子坚持练了五年之后,仍没有给予只字赞扬。但当母亲发现儿子已没有傲气时,就鼓励他说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正是这句话鼓舞了儿子,使王献之最终成长为一位无人可比的大书法家。

赞扬鼓励要讲究艺术。不但要做到该赞扬就赞扬,该鼓励就鼓励,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性格特点,赞扬的时间、地点,以求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要多加赞扬,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孩子有一小点進步,就要及时赞扬,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女儿三岁时,由于家里经济较困难,没能给她买零食吃。当她看见其他孩子吃东西时,心里还是很馋的。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妻子带着女儿上街去逛商店,妻子在选购东西时,女儿看见一个孩子正在吃冰激凌,于是她就走上前去,双眼紧盯着那个孩子吃东西。那孩子嘴往左边歪,她的眼睛就往左边瞧,那孩子嘴往右边歪,她的眼睛就往右边瞧,真想让那孩子给自己吃上一口。妻子看见后,就把女儿抱在怀里,亲切的对女儿说:“爸爸、妈妈现在没有钱给你买冰激凌,今后有钱了再给娃娃买,好吗?”女儿微笑着说:“好,爸爸、妈妈以后有钱了就给娃娃买。”“乖!乖!”妻子在赞扬女儿听话的同时,又在女儿的脸上亲吻了一下,女儿很高兴。从此以后,女儿看到别的孩子吃东西,既不馋嘴,也不叫父母给她买吃的。

儿子幼小时,没有与我们住在一起,由家住农村的外婆、爷爷带着。他在童年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吃饭前不知道洗手,用完东西忘了放还原处,做事丢三落四的,所以我们对他要多操好多心。但是,一当他有一点進步,或是某件事做的好一点,我们都给予赞扬。哪怕是早晨起床后把被盖叠起来,吃过饭后帮妈妈把碗筷收拾一下,玩耍完了把玩具放到盒子里,我们都说他做的好。就是在这样无数次的称赞之后,儿子的行为端正了,习惯变好了,成长为一个体魄健全的堂堂男子汉。

父母赞扬孩子,既是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鼓励,又是对他们取得优良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成长的关爱。要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看到光明的前景,生活在快乐幸福的氛围中,父母就要重视对孩子的赞扬,无条件的给予孩子以关爱。我家两个孩子上学后,尤其是在修炼大法后的读高小和中学时期,经常获得各种奖励,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各科竞赛获奖等等,他们回家都要向父母汇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每当此时,家中洋溢着欢快的说笑声,孩子们感到非常幸福,这更能激起孩子们好好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积极進取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孩子们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父母也要指责。指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的教育方式,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不提出意见,一味的只有赞扬,这对孩子的成长不会产生好的影响。与赞扬一样,父母指责孩子的错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用粗暴手段,不然的话,可能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地。

儿子上幼儿园时,性格倔犟,特别贪玩,纪律观念又不强,老师常常提意见。对此“顽童”,我们采用了比较粗暴的教育方式,比如,当他字写的差时,我会高声吼叫;当他不把玩具放回原处时,我会痛加指责;当他旧错重犯时,我会翻他的老帐;有时对他的错误气不过时,我会动粗。久而久之,孩子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很反感,甚至说出不尊敬父母的话来。

学了大法后,我们认真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觉得很不妥当。师父说:“有人管孩子也发火,简直吵翻了天,你管孩子也用不着那样,你自己不要真正动气,你要理智一些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孩子教育好。”(《转法轮》)孩子正处于学习做人做事的初级阶段,犯错误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包容他,关心他,以慈爱之心去打动他,以真诚的话语去感动他,耐心的帮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认识到这些后,我们不再用偏激的言词去斥责孩子,不再用粗暴的手段去对待孩子,孩子也不再有与父母的对立情绪,很多时候都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儿子上初中时,有一天上体育课,激烈运动后身体发热,就把外衣脱下放在操场上,下课后忘的干干净净,后来想起时去拿衣服却早已不见了。中午回家见他没有穿外套,一问才知衣服已经掉了。我就对他说:“啊,你又丢了东西,这衣服可得花几十元钱才买的来呀,太可惜了。不过,掉了就掉了,以后可要小心点啊!”儿子听后,怕斥责的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他虽然默不作声,但我知道他心中怀有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要是在以前,我会大发雷霆,高声呵斥,家庭气氛可能会骤然紧张,孩子会马上绷紧神经,从而产生对父母的反感心理,这就会与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师父在郑州讲法答疑时,有弟子问:“对于那种特别好动和很不听话的孩子,我总是整天唠叨打骂,这事值得吗?”师父回答说:“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应该改進一下。你发现骂他也不行,打他也不行,你是应该改進一下方法。我告诉大家他也是个人,你别看他是你儿女,百年之后谁也不认识谁,你欠他的就得还!我说这个你可能不相信,有人就迷在这个常人中,他就执著这些!逼着孩子上大学,考大学。我告诉你,你欠他的可多了,将来反过来,他也当你的父亲,也让你来这么一把。这是个方法问题,如果养子不教也是做坏事,也是欠他了。”(《转法轮法解》)师尊的讲法令人深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是赞扬优点还是指出不足,都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骂和贬低孩子,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而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感心理。父母要多给孩子疼爱和关心,多赞扬孩子,即使指出孩子的不足,也应该和颜悦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孩子来。

(待续)

添加新评论